正文 淺談采訪中的提問技巧(1 / 2)

采編劄記

作者:魯慧

【摘要】采訪是記者工作的核心和基礎,高水平的采訪不僅能體現記者的水準,也能展現記者的個性魅力。筆者對創造性采訪中的提問技巧進行了分析,認為隻有在新聞采訪實踐中,不斷積累、豐富自己的提問技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采訪風格,記者才能在新聞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詞】創造性采訪 提問 技巧

采訪是記者工作的核心和基礎,在采訪過程中不隻是信息的傳遞,也是一個思想交鋒和心靈碰撞的過程。高水平的采訪不僅能體現記者的水準,也能展現記者的個性魅力。

讓筆者記憶深刻的是,多年前,有一次出差去阜南,筆者所麵對的采訪對象是一對農村大爺大媽,他們為了附近的孩子有學上,在自己家辦起了一所公益學校。而當筆者絞盡腦汁地問了一上午問題之後,大爺抹了一把頭上的汗說:“你怎麼像審犯人一樣的審俺呢!”

頓時間,筆者感到無法形容的羞愧。雖然時隔多年,筆者早已不像當年那樣稚嫩,可每每想起大爺的這句話,都對筆者是一種警示,它時時在采訪中提醒筆者注意,自己學會提問了嗎?十年記者生涯,接觸最多的是普通百姓,努力要做的是掌握創造性的采訪,因此就有了這樣一些想法和心得。

所謂創造性采訪是指代表背後的觀眾,雙方以對話的形式來交換信息,以達到任何一方都無法獨自達到的知曉程度。它包括兩點:首先,它要以思想和信息的交換來促成較高程度的知曉,因此采訪不是簡單的我問你答,而是溝通和交流,使雙方都可以在談話的過程中有所收獲,隻有這樣的采訪才有可能深入;其次,是在采訪中追求人性化和戲劇化的成分,隻有這樣,所獲得的新聞才是獨一無二的,創造性的。

在實際采訪過程中,記者們常常抱怨在采訪中“不知道該問些什麼”。那麼,到底該問些什麼樣的問題呢?這很簡單,就是利用人類的好奇心。刺激采訪者做出回答的往往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提問者的好奇心,提問僅僅是導火線,好奇才是它的燃料庫。比如麵對一位見義勇為,勇鬥持刀歹徒的出租車司機,我們姑且稱他為“王師傅”吧,你難道不想多了解一些有關他的情況嗎?為什麼他可以在危急的情況下那麼勇敢?他在平時的生活中又是什麼樣的?他有過害怕的時候嗎?小時候的他是不是很膽小?他有過逃避躲開的時候嗎?

提問是一把多麼神奇的鑰匙啊!它打開了心靈的大門。當你了解到“英雄王師傅”小時候是個特別膽小的孩子,曾經因為害怕一個人在屋裏睡覺而尿床時,你肯定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所以隻要你肯問,對方就會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告訴你,甚至是他們曾經經曆過的尷尬。

既然好奇心是問題背後的驅動力,現在我們就來談談問題本身吧。

一、首先提問的語言要簡單明了

提問要做到直接、明了,而且不帶個人偏見,同時也要避免把問題描述得太複雜。舉例:麵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想過放棄嗎?

二、開放式的問題和封閉式的問題

問題的類型有兩種:開放式的問題和封閉式的問題。開放式的問題是比較寬泛的問題,為答案留有足夠的餘地。而封閉式問題通常都很具體,當然也需要對方的回答足夠具體。請看下麵的例子:

開放式的問題:請你把事情的整個經過介紹一下好嗎?

封閉式的問題: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在現場嗎?當時你聽到幾聲爆炸聲?

以上的例子表明,這兩種提問方式在新聞采訪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有時,一些經驗欠缺的記者在向封閉式問題的過渡過程中表現得過於急切。比如記者在采訪交通事故中的一名目擊者,他的提問是:“肇事汽車裏的司機是不是喝醉了?”這樣的提問不但隱藏了記者的一種傾向,而且問題的本身已經得出了一個目擊者無法得出的結論。因為即使司機從車內爬出來步履蹣跚,像是喝醉了,但也還會有其他的可能,比如受傷了。所以,此處比較客觀的提問應該是:“請你將你所看到的一切告訴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