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這一次,李嘉誠不是到另一家企業去打工,而是要開創自己的事業——他要辦一個工廠,自己當老板!功成名就、地位顯赫的他,認為自己已看清了形勢,做好了準備,重新投入社會,他要放手大幹一番了。
臨走時,李嘉誠對一再挽留他的老板說:“我離開你的塑膠公司,是打算自己也辦一間塑膠廠。我難免會使用在你手下學到的技術,也大概會開發一些同樣的產品。現在塑膠廠遍地開花,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不過我絕不會把客戶帶走,用你的銷售網推銷我的產品,我會另外開辟銷售線路。”
李嘉誠懷著愧疚之情離開了塑膠褲帶公司。他不得不走這一步。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折,從此他邁上充滿艱辛與希望的創業之路。
進取精神體現了一種居安思危的發展眼光,它可以讓人擺脫安逸生活的羈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永不滿足才能夠永遠進取。缺乏危機感,安於現狀隻會讓一個人裹足不前。
超越和進取是一種拒絕平庸的生活態度,也是一份挑戰自我的人生宣言,拿破侖有一句名言,“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一名優秀的員工也應當積極進取,主動晉升,不要安於自己當前的職位,因此,我們可以說,不想當總裁的員工不是好員工。
21歲的周萍是一家保險公司的部門經理。回憶早年的工作經曆,她講了為她贏得晉升機會的一件小事。
一次,公司總經理來我們分公司主持會議,為了鼓舞大家的工作熱情,總經理讓我們各人當眾說出自己的夢想。輪到我時,我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實話實說:“我希望當上部門經理,成為管理者。”總經理沒責怪我,反而笑著說:“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我們保險行業的員工就需要這樣的野心。”會後,總經理便通知我去另一個分區擔任經理一職。尚未有業績便獲晉升,這在我們保險公司是第一例。
職場野心是一股鼓勵自己的力量。對權力的向往並不是什麼壞事情,適時地表達自己的野心,激勵自己努力朝著心中的目標前進,必定能夠為我們的職場人生帶來極大的收獲。
第一時間內補齊自己能力上的“短板”
提起《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無人不知。他勇猛無比,當年戴宗因傳梁山假書被識破,和宋江兩人被押赴刑場砍頭時,李逵率先揮動一雙板斧打去,逢人便殺,無人能敵。在當時一提起“黑旋風”的名字,連神鬼也怕。然而就算是這樣勇猛無敵的人,一到了水中,卻成了旱鴨子,“戰鬥力”大大下降。同樣,我們每個人在能力上也會有瓶頸和弱項,它們直接決定了我們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和晉升空間。
在德國史詩小說《尼伯龍根的寶藏》中,有一位屠龍英雄齊格飛,他英勇無比,力量過人,經過激烈搏鬥,殺死了尼伯龍根島的恐龍,用龍血沐浴全身後,成了刀槍不入的金剛之身,可是因為當時他的後背粘了一片菩提葉,沒有沐浴到龍血,就成了他身上唯一的致命之處。
後來,敵人想盡一切辦法,終於從他的妻子葛琳詩那裏得到了這一秘密,在交戰中用長矛刺入齊格飛的致命之處,終於奪去了英雄的性命。
無獨有偶,在希臘神話中,也有一位著名英雄——戰神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希臘神話中的頭號英雄,他的母親是海神的女兒忒提斯。傳說他出生後,母親白天用神酒搽他的身體,夜裏在神火中煆燒,並且提著他的腳跟把他浸泡在冥界的斯得克斯河中,使他獲得了刀槍不入之身。
但是因為在河水中浸泡時他的腳跟被母親握著,沒有被冥河水浸過,所以留下全身唯一致命的弱點。阿喀琉斯長大後,在特洛伊戰爭中屢建功勳,所向無敵。後來特洛伊王子帕裏斯知道了阿喀琉斯這個弱點,就從遠處向他發射暗箭。帕裏斯是位神射手,很多希臘英雄如克勒俄多洛斯等都死於他的箭下,因此這一箭正好射中阿喀琉斯的腳跟,這位大英雄瞬間斃命。
上麵兩位大英雄的死,都是緣於自身的唯一一點不足。但正是這一點點的不足卻成為導致悲劇的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一個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論”。
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木桶理論”還有三個推論:
其一,隻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如果這個木桶裏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裏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沒有意義的,高的越多,浪費越大。
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該設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這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途徑。
對這個理論,初聽時你或許會懷疑,最長的怎麼反而不如最短的?繼而就會表示理解和讚同。確實,木桶盛水的多少,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因為水的界麵是與最短的木板平齊的。
與“木桶定律”相似的還有一個“鏈條定律”:一根鏈條跟它最薄弱的環節有著相同的強度,鏈條越長,就越薄弱。正所謂“人無完人”,每個人在能力上都會有自己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對於這些薄弱環節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一方麵要揚長避短,另一方麵更要取長補短。
2002年,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經濟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的林晶,懷著無限的夢想與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走進了青島國運。由於林晶在校期間品學兼優,成績優異,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國運決定把林晶安排在新生部門——人力資源部。
此時,正是國運集團高速發展時期,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所需大量專業人員遠遠超過了往常。林晶是學經濟管理的,現在突然要轉型幹人力資源,陌生的環境,全新的工作;超負荷的用人需求,使初來乍到的林晶馬上陷入了被動。
由於工作的滯後,人才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心急火燎的領導對林晶提出了嚴肅的批評。麵對壓力,林晶委屈,但永不退卻的上進心馬上占了上風,“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工作沒做好,得從自身上找原因。”林晶暗暗給自己鼓勁。
從此,每當晨曦剛剛照進辦公室的時候,林晶已經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忙碌開了;每當傍晚的路燈照亮回家的路人時,林晶依然在堆積如山的文件裏進行著她的工作,即使是回到家裏,林晶也沒有放鬆,在她睡覺的床頭,堆滿了各種專業管理類書籍,每晚睡前,她至少讀一小時專業書籍,然後回顧一天的工作,有針對性地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對第二天的工作做出計劃。
她給自己定下了“四個不讓”:不讓領導布置的工作在自己的手中延誤;不讓急需辦理的工作在自己手中積壓;不讓自己分內的工作出現一點差錯;不讓公司的形象因自己的失誤受到影響。林晶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終於換來了成果,人力資源部的工作蒸蒸日上,公司領導對她的工作也給予充分的認可,在這樣的基礎上,林晶被任命為人力資源部的部長。
擔任人力資源部的部長,外界看來是件輕鬆、榮耀的事,但林晶卻不這麼認為:職位雖然提升了,但肩上的擔子卻比從前重。如果在成績麵前驕傲自滿,安於現狀,很快就又會回到過去的老路上去,被繼續前進的企業淘汰,最後落得一事無成。
想到這裏,林晶渾身上下就蓄積著力量,準備進行第二次的飛躍。2004年,林晶成功考取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使自身能力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在國運集團“尊重人格,重用人才,凝聚人心,激發人氣”的人才戰略指引下,林晶迅速依據人力資源部的工作性質,製定出相應的工作準則,即“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關愛人才”。
她通過網絡、報紙、招聘會等載體,通過獵頭公司,直接與大專院校聯係等渠道,廣泛獲取各方麵人才信息,並通過麵試詢問內容、公司情況簡介、限時回複等工作方法,使人力資源部工作走向製度化、規範化,讓人才與企業的交流更加暢通,簡潔有效地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加盟。
同時,由於國運集團的發展,公司內部員工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提高。林晶以身作則,積極投身爭做學習型員工的行列中。她利用業餘時間,自費參加第二學曆教育,積極參與主管部門的培訓班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拓寬知識麵,為正確做出領導決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案例節傳自《拉著企業奔跑的人》,作者尹傳高)
林晶的成功固然令人羨慕,然而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她工作中的危機感和“饑餓意識”,從不因一時的成功而驕傲,善於發展自己工作中的弱項和不足,並且能在第一時間內補齊自己能力上的“短板”,從而在職場晉升中贏得主動。這種精神,也是一名優秀員工在工作中應當具備的優良素質之一。
先升值,再升職
湯姆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了一年,由於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對朋友說:“我在公司裏的工資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裏,如果再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後辭職不幹。”
“你對那家廣告公司的業務都弄清楚了嗎?對於公司運營的竅門完全弄懂了嗎?”他的朋友問道。
“沒有!”
“大丈夫能曲能伸!我建議你先靜下來,認認真真地對待工作,好好地把他們的一切經營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書寫合同等具體事務都弄懂了之後,再一走了之,這樣做豈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湯姆聽從了朋友的建議,一改往日的散漫習慣,開始認認真真地工作起來,甚至下班之後,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商業文書的寫法。
一年之後,那位朋友偶然又遇到他。
“你現在大概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幹了吧?”
“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了,又升職、又加薪,說實話,現在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
“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著說:“當初你的老板不重視你,是因為你工作不認真,又不肯努力學習;後來你痛下苦功,擔當的任務多了,能力也加強了,當然會令他對你刮目相看了。”
職場中的原則是“先升值,再升職”。一名員工如果不升值或者讓自己貶值,那麼等待他們的隻有被淘汰的命運。
李凡初進公司的時候隻是一名普通的業務員,然而後來一步一個腳印,李凡由業務員成長為公司的市場部經理,隨後又成為公司的市場總監,那麼李凡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讓我們看看他從一個市場部經理成長為市場總監的過程吧。
在成為公司的市場部經理之後,李凡很快就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個正確的定位:
在企業的營銷過程中,市場部經理的位置十分重要,一個優秀的市場部經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協助市場總監完成營銷戰略任務。李凡認為一個優秀的市場部經理必須具備以下四種基本素質:
(1)具有營銷策劃的能力。因為市場部職能首先是為營銷服務的,如果一個公司的營銷流程缺乏一個鮮明的營銷主題來總領的話,那麼這個公司的營銷質量就不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2)具有品牌策劃的能力。品牌策劃也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每個企業都能碰上,市場部經理最基本的是能夠把本企業的品牌在本企業所處的具體環境中,迅速做大做強,讓品牌快速成長。
(3)具備產品策劃的能力,也就是要具備從一個產品的設計、立意等方麵配合產品的營銷主題。
(4)具有對市場消費態勢潛在性的分析能力。如果公司的市場部經理或者市場總監能夠對未來發生的消費態勢進行一些前瞻性的捕捉,掌握領先一步的策略,那麼公司以後的道路就會走得更好一點。
後來,李凡又認真研究了大多數公司對市場部經理的更高要求,他覺得自己應該在目前的能力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首先,他從掌握各項營銷政策入手進行學習,因為他過去從事的是廣告策劃工作,對營銷政策知之甚少。之後,他又開始不斷強化自己的執行力,因為他發現自己對於公司營銷推廣的整個過程監控實施的力度都很差。另外,李凡認識到自己的市場應變能力很差,缺乏市場銷售過程的錘煉和親身的市場銷售體驗,這是他在工作中最大的軟肋。
有了這些深刻而全麵的認識之後,李凡開始著手逐步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他首先對自身這些軟弱的因素進行彌補,先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稱職的市場部經理。後來他又用了三年的時間來親身體驗營銷實踐。與此同時,李凡又學習了豐富的組織管理知識、全麵的法律知識和財會知識,因為這些知識在工作的時候很有用處。當然了,修煉對團隊的掌控能力也是李凡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麵,如果控製不了下屬團隊,那麼一切都是空談。
通過幾年的認真學習和實踐鍛煉,李凡終於如願以償地成了公司的市場總監,他為公司的市場營銷工作創造了極大的成就,但就是在擔任了公司市場總監以後,李凡仍然在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李凡已經成了公司中不斷成長的楷模,董事長總是讓其他員工向善於成長的李凡學習。
李凡成長的例子告訴我們,當你選擇了一個行業,並且進入一家公司開始你的事業之路時,你就應該知道自己要以什麼樣的高度開始自己的事業,並且需要哪些知識來開拓自己的發展空間。
自我升級,告別“本領恐慌”
1939年5月,毛澤東同誌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說過:“我們隊伍裏麵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過去學的本領隻有一點點,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漸漸告罄了。”60多年過去了,但至今這段話仍振聾發聵。從我們自身的職業發展來講,必須承認“本領恐慌”這種現象至今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