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升級,告別“本領恐慌”?(3 / 3)

職場中沒有永遠的紅人,再優秀的人才也會“折舊”。企業購置的機器設備都會按一定年限折舊,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同樣,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不斷地折舊。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項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勞動技能在短短的3年至5年內就會因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變得無用,而以前這種技能折舊的期限則長達7年到14年。

現在職業的半衰期也是越來越短,所有的高薪者若不學習,無需5年,會再次變成低薪者。

如今職場中流行一種新“三八主義”,即八個小時休息,八個小時工作,八個小時學習,也反映出我們每個人所共同麵臨的職場危機。有人說,未來社會隻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另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據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個月。當10個人中隻有1個人擁有某種職業的初級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已有9個人擁有同一種證書時,那麼原有的優勢便不複存在。

那麼,麵對這種職場危機和本領恐慌,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永遠保持競爭優秀呢?

1.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文藝複興時期,一個畫家是否能夠出人頭地取決於能否找到好的讚助人。

米開朗琪羅的讚助人是教皇朱裏十二世。一次在修建大理石石碑時,兩人產生了分歧——他們激烈地爭吵起來,米開朗琪羅一怒之下揚言要離開羅馬。

大家都認為教皇一定會怪罪米開朗琪羅,但事實恰恰相反——教皇非但沒有懲罰米開朗琪羅,還極力請求他留下來。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米開朗琪羅一定能夠找到另外的讚助人,而他永遠無法找到另一位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身為藝術家,其卓越的才華是他手裏的王牌。

現代商業社會競爭激烈,那些不能勝任、沒有才能的人,都被擯棄在就業的大門之外,隻有最能幹的人,才會被留下來,他們永遠都不怕失業。

現實是殘酷的,為了自己的利益,每個老板隻保留那些最優秀、最有價值的員工。正如一位老板所說的那樣:“我手下有8名銷售代表。2名頂尖高手創造的銷售增長額高達總數的50%。這兩個人我是丟不起的。”

這兩個“丟不起”的員工,就是老板“不可替代”的員工。

無論是在什麼領域,任何一個人擁有了別人不可替代或逾越的能力,就會使自己的地位變得十分穩固。正如一名企業家所說的那樣,一個人擁有了別人不可替代的能力,才會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可以讓自己的地位堅不可摧。一個擁有特殊才能的人不需要依賴特定的上司或特定的工作場所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2.讓自己成為一名“專家員工”

一個成功的經營者曾經說過:“如果你能專注地製作好一枚針,應該比你製造出粗陋的蒸汽機賺到的錢更多。”對一個領域百分之百地精通,要比對100個領域各精通百分之一強得多。一個擁有一項專業技能的人,要比那種樣樣不精的多麵手更容易獲得成功。

重慶煤炭集團永榮電廠的羅國洲,是一名有30年工齡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員工,從燒鍋爐到司爐長、班長、大班長,至今他仍深情地愛著陪伴他成長並成熟的鍋爐運行崗位。就是在這個崗位上他當上了鍋爐技師,成為國內遠近聞名的“鍋爐點火大王”和鍋爐“找漏高手”;就是這個崗位,讓他感受到了一名工人技師的榮耀和自豪。

羅國洲有一副聽漏的“神耳”,隻要圍著鍋爐轉上一圈,就能在爐內的風聲、水聲、燃燒聲和其他聲音中,準確地聽出鍋爐受熱麵是哪個部位管子有泄漏聲;往表盤前一坐就能在各種參數的細微變化中,準確判斷出那個部位有泄漏點。

除了找漏,羅國洲還練就了一手鍋爐點火、鍋爐燃燒調整的絕活。在用火、壓火、配風、啟停等多方麵,他都有獨到見解。鍋爐飛灰回燃不暢,他提出技術改造和加強投運管理建議,實施後使飛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鍋爐熱效率提高了4%,為企業年節約32萬元。

針對鍋爐傳統運行除灰方式存在的問題,羅國洲提出“恒料層”運行,經實施,解決了負荷大起大落問題,使標煤耗下降0.4克/千瓦時,年節約200多萬元。

羅國洲學曆不高、工種一般、職務很低,但他卻成為社會公認的技術能手和創新能手,他的成長經曆給我們的啟迪就是: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無論我們做什麼工作,都要認真鑽研業務技能,讓自己成為崗位上的專家。

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著我們的服務、產品、工作質量,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關係著集體和個人利益。要做一個稱職的員工,就必須做到敬業,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精益求精,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本行業的尖兵。

3.擁有一技之長

有一個關於兩個蘋果的故事。主角貝爾蒙多是巴黎一家大酒店餐飲部的一名小廚師,他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做不出一道像樣的大菜,隻能在廚房當下手。他憨憨的,誰都可以說他兩句。經濟低迷時期,酒店年年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員工,照理貝爾蒙多應首當其衝,但他會做一道特別的甜點:將兩個蘋果的果肉放入一個蘋果中,使這個蘋果顯得特別豐滿,而從外表上一點也看不出是兩個蘋果拚成的,果核也巧妙地被去掉了,吃起來特別香。

一次,這道甜點被一名貴夫人發現,貴夫人是該酒店最重要的客人之一,她長期包租一套酒店最昂貴的套房,她十分喜愛貝爾蒙多的甜點,並接見了他。從此,貴夫人每次來酒店,都不會忘了點那道甜點,所以每次酒店裁員,不起眼的貝爾蒙多總是風平浪靜;而他,可愛的貝爾蒙多,也由此成為酒店不可或缺的人。

貝爾蒙多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職場競爭如何激烈,擁有一技之長,你就能夠在職場的風雲變幻中穩坐釣魚台。

4.不斷為自己“充電”

在這個知識與科技發展一日千裏的時代,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追求成長,才能使自己在職場上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大學畢業生張吉和杜明同時被招聘到某物流公司。張吉按部就班,認認真真地完成經理交辦的每項工作,沒出什麼差錯,他自己也比較滿意。但杜明卻並沒有自我滿足,在工作中他不斷地學習運輸行業的有關知識,很快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客戶的分析中,他發現華北地區的貨物運輸常有滯期現象,經分析發現多是由於修路原因造成。於是,他通過電腦交通網絡,對北京周邊地區各交通幹線的路況進行了一係列的調查摸底,並於每天列出一份動態的路況交通圖送給經理參閱。就是這份動態的路況圖,對公司的貨物運輸起了重要的疏導作用,不但縮短了有效運輸時間,而且減少了因堵車、繞行而產生的運輸費用,受到公司領導的重視和獎勵。當然,3個月後,公司繼續聘用的是善於不斷進步、能力不斷提高的杜明。

5.勇於變革,突破“職業停滯”

在職場中,很多人會遭遇一種“職業停滯期”。例如,有些人因為自身沒有很好的職業規劃,對接受新知識的態度也不是很積極,結果導致自己的創新能力跟不上新員工,眼看著身邊的新員工一個個地加薪,晉職,他們陷入一種深深的“本領恐慌”中。然而麵對自己職業上的停滯,他們更多的是埋怨企業沒能給他們職位提升的空間,這種思維也是不對的。“解鈴還需係鈴人。”要突破這種職業停滯期,我們要學會“自我革命”,隻有不斷地突破自我,才能夠不斷成長。這一點上,一則關於鷹的故事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很好的啟示。

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其壽命可達70年,但當鷹長到40歲的時候,它的爪子開始脫落,喙變得又長又彎,翅膀上的羽毛也長得又濃又厚,已不再是飛行的工具,相反成了一種負擔。這時的鷹就如同企業的中年員工一樣,必須做出一個困難卻又關乎生命的選擇:要麼安靜地死去,要麼經過一個痛苦的進化過程獲得新生。

讓人敬佩的是,幾乎所有的鷹都選擇了後者。它們努力地飛到懸崖邊上築巢,數月停留在那裏不再飛翔,用喙擊打岩石,直到老喙完全脫落。新喙長出後,鷹會用它把指甲一根根地拔出來,新指甲長出來後再用爪子把羽毛一根根拔掉。五個月後,鷹獲得了新生。

鷹的進化過程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要走的職場之路,即自我價值判斷和創新。“企業永遠都選擇最優秀的員工,但優秀並不意味著年輕,企業也不會為了照顧某一位老員工而提升他。企業與員工之間是一種雙向選擇。一個人隻有不斷地革新與成長,才能夠擁有永久的競爭力。

6.打造個人品牌,為你的競爭力貼上“雙保險”

一個企業家的個人品牌,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企業的品牌;對於一個職業經理人來說,個人品牌是職業發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升遷、平步青雲;對於一個普通工作者來說,個人品牌能使你在職場沉浮中立於不敗之地,更有機會獲得加薪或獎賞,甚至成為競爭對手爭相獵取的“獵物”。

例如,在某家外資企業就職的小王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小王就職的公司已多次裁員,但他卻“巋然不動”,因為他不但學曆高,技能好,為人也很好,用老板的話講是“忠誠度高,‘經久耐用’”。像這樣在行業形成個人品牌的人才又何止小王一個。劉先生原來在一家律師事務所上班,但最近他自己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自己做老板,生意非常紅火,常常門庭若市,原因隻是因為一貫仗義執言的劉先生在律師界內外的口碑都相當不錯,“打官司,找劉先生”已成為許多人的默認“主頁”。

劉先生可以說是成功塑造個人職業品牌的一個典型例子。個人品牌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所公認的,個人一旦形成品牌後,他跟職場的關係就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就像一個企業一樣,一旦建立了品牌,就會由“買方市場”變成“賣方市場”。

個人品牌的最基本特征是“質量保障”,這一點跟產品品牌一樣。它體現在兩方麵:一方麵是個人業務技能上的高質量,另一方麵是人品質量。也就是說既要有才更要有德。

在很多人眼中,一位當紅的台灣新聞女主播來到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大眾傳播博士學位,是件十分讓人不解的事情。然而崔慈芬卻將其當作自己人生的又一次突破。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個人核心價值需要不斷突破,“不應讓自己隻成為當下的明星”。

崔慈芬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著一種近乎偏執卻又理性的規劃。她為自己擁有這樣的性格和經曆感到慶幸。第一次磨難就源於她對新聞事業的癡狂。為進入大學的大眾傳播係學習,崔慈芬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聯考失敗,後來她幹脆隻身去台北,邊打工邊備考。可即使這樣的努力,也沒能讓她達成心願,隻得另選專業,邁入大學校門。可她對新聞的癡迷從來沒有減退,輔修、選修的課程表上排滿了大眾傳播學課程,她從大三開始參與兒童及社教類電視節目,並成為台灣第一個獲得金鍾獎電視節目最佳主持人的在校學生。

校園裏的成績讓崔慈芬此後的道路順利起來。兒童類、社教類,甚至婦女類節目的電視主持人成為她畢業後的主要工作。可沒過兩年,她有了新的想法——去美國深造。因為她已經意識到知識的力量,自己若想長期維持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必須不斷進修。

從美國歸來,有電視台邀請崔慈芬做綜藝節目主持人,被她拒絕。直到華視發出早新聞主播的工作邀請,她才欣然前往。學會拒絕,被崔慈芬認為是職業生涯中的一大進步。1998年,與華視有競爭關係的電視台以3倍年薪,長期合同力邀崔慈芬加盟,同樣被她拒絕,原因是她在對自我品牌的設計中,對工作崗位的忠誠是必不可少的,她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明星化的商品”被人挖來挖去。2000年,崔慈芬當選台灣十大優質女性,公眾給她的頭銜是“最有深度的女人”。這恰恰符合一個新聞主播應有的公眾形象。她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品牌,區別於眾多的主持人。

像崔慈芬這樣對自己的工作和職業生涯規劃如此認真執著的人並不多見。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很多人從來不會在工作之外再做一些可以提升自身價值的事情。他們隻是公司的附庸,將自己的人生定位為某一公司的員工或者經理人。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屬於一個公司、一個職位,很多變化是我們無法控製的,我們唯一能夠控製和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實力和口碑。

美國管理學者華德士提出:“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他認為,不隻是企業、產品需要建立品牌,個人也需要在職場中建立個人品牌。要告別“本領恐慌”,更好地麵對職場危機,我們就要為自己樹立良好的個人品牌。

後 記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許多人的默默貢獻,閃耀的是集體的智慧。其中銘刻著許多艱辛的付出,凝結著許多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本書在策劃和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行的關懷與幫助,及許多老師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致以誠摯的謝意:梁素娟、許慶元、張豔紅、周婷、楊婧、王巧、李琳、柳絮恒、趙一、趙紅瑾、齊紅霞、歐陽勇富、廉勇、歐紅梅、周珊、齊豔傑、陸曉飛、楊廣東、王菲庶、李淑敏、楊海蓮、王傑、張保文、熊永鑫、李亞莉、蒙明炬、李秀敏、關麗瑩、胡葳、何瑞欣、杜莉萍、侯偉寧、李衛平、李敏、宋桂花、尹娜、毛定娟、楊俊飛。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和作品,從中得到了不少啟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華,謹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書的誕生。凡被本書選用的材料,我們都將按出版法有關規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詳,尚未取得聯係。敬請您見到本書後及時函告您的詳細信息,我們會盡快辦理相關事宜。

由於編寫和出版時間倉促,以及編者水平所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廣大讀者指正,特馳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