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者生存,為工作添一點“狼性”
《狼性的呼喚》:一封激活聯想文化的戰鬥檄文
提到危機,我們不能不提一提狼。與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相比,狼並不是最強的動物。它沒有獵豹的速度、獅子的凶悍,犀牛的體魄。另外,在生存的過程中,它還要經曆人類的獵捕、毒殺、陷井,以及其他動物的襲擊,可以說狼的一生是艱辛的,時刻充滿著危機感。在野外,一隻狼可以存活約13年,但大部分狼隻有約9年左右的壽命。然而,為人類所捕獲並飼養的狼,其壽命通常都會超過15年。顯而易見,狼群在野外的生活萬分艱辛,並且處處隱藏著凶險。
生活在野外,狼不但要與人類及其他動物進行殊死的搏鬥,以求生存。同時,狼還必須經常與自己的同類爭奪食物和領地,因為狼群隻能在自己的領地進行生活、捕獵,領地的大小根據他們捕食對象的多少而有很大的變化。這種情況取決於這個地區的獵物數量。在獵物分布較密集的地方,狼就不必奔襲很遠便可獲得美餐。而在較荒涼的、獵物比較少的棲息地,狼有時則需要跑很遠,才能獵到食物。
在狼的世界裏,“適者生存”就是它們最重要的生存法則,如同最虛弱的美洲駝鹿為狼所捕獲一樣,最虛弱的狼也會消失。狼的生存主要是依托在戰勝對手、吃掉對手的方式上,否則會被餓死。而捕獵是危險的,狼在捕獲獵物的時候,常常會遇到獵物的拚死抵抗,一些大型獵物有時還會傷及狼的生命。研究表明,狼捕獵的成功率隻有7%~10%。
一旦捕獵成功,狼還必須警惕其他想不勞而獲的動物的襲擊。這些動物還經常襲擊、捕殺狼的幼崽。最後,狼還必須與人類抗爭,人類無疑是狼安全生存的最大威脅。
正是在這種險惡環境中,狼才得以戰勝對手,成為陸地上食物鏈的最高單位之一。困境一般是產生強者的土壤,正是這種環境,使狼成了強者。
由狼的生存環境聯想到一般企業的生存環境,有很多相似之處和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是產生強者的地方,越是強者越會感謝環境的殘酷,同樣,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也必須意識到企業和市場競爭的殘酷,必須意識到危機的存在。企業的員工是企業的一分子,企業和員工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企業的員工滿足於現狀,滿足於眼前的成績,企業失去了青春的活力,變得步履蹣跚,那麼遲早會被曆史所淘汰。聯想集團曾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裁員事件,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一係列的轟動效應。有的人不理解聯想這一舉動,有的人在網上甚至發出了“聯想不是我的家”的感慨……我們大可不必這樣驚詫,因為深刻思考一下,這樣的選擇是非常正常的。
2004年春節後,聯想所有的員工都收到了一封信——《狼性的呼喚》,這是楊元慶激活聯想文化的檄文。而2004年3月出現在互聯網上的聯想被裁員工的帖子《聯想不是我的家》,則是新文化分娩中真切的呻吟。
2004年聯想沒有退路,隻能背水一戰,重新在PC市場找回領導者的尊嚴;2004年的楊元慶別無選擇,必須鼓舞士氣,再現當年PC市場攻城掠地的霸氣。因為對手是比聯想強大十倍甚至幾十倍的惠普、戴爾、IBM等跨國公司。
“要戰勝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們的自身條件將會更殘酷,如果我們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個體,都不具有競爭力,那這個企業會有競爭力去抗爭嗎?”聯想高層看到了這個明擺著的問題。
這幾年戴爾的攻勢咄咄逼人。戴爾人均產出相當於800多萬元,而聯想的人均產出隻有300萬元。聯想員工必須適應叢林生存法則:優勝劣汰。這裏隻有對手,沒有朋友。這裏隻有尊重,沒有友誼。
其實,聯想做出這樣的決策正是它意識到了危機的存在所采取的措施,隻不過聯想的舉措在實施的過程中操作過於簡單,過於剛性,沒有真正上升到管理的層麵,與戰略轉型相配套而已。
狼的生存,就是在惡劣的環境中堅強地創造生存空間。狼以頑強的生命力,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在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的情況下,仍然傲立於世。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使狼成了人類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如今,狼的精神已被很多企業當作員工職業精神培訓的重要教材。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總裁任正非認為,“企業發展就是要培養一批狼,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企業要擴張,必須有這三要素。”而聯想集團的楊元慶也強調員工在工作中要有打仗的感覺,要如狼似虎,並且“還是饑餓的狼,饑餓的虎,要讓人望而生畏……要麼成為狼,要麼被狼吃掉……”
狼的血液中流淌著一種強者的精神,同樣,一名優秀的員工內心也要時刻保持一種強者的心態,無論環境如何險惡,競爭如何殘酷,都要積極地投入戰鬥。喚起自己心底的強者意識,為自己的工作增添一點“狼性”,你必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創造卓越和精彩。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在他1903年寫的小說《荒野的呼喚》中講述了一隻家犬的故事。一隻雪山救生犬與大牧羊犬的雜交狗布克被偷走並送到了科隆代克。從此,布克經曆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難,經受住了死亡的考驗,逃過了各種各樣的陷阱和危險。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中,在這樣頻繁的生存鬥爭中,它逐漸拋棄了狗身上那種懦弱和依賴的性格,狼的本性被一點一點地喚醒。它經常聽到狼的嗥叫——自由的呼喚,那對於它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誘惑,布克終於走向了荒野。布克在為生存而拚搏的過程中逐漸明白:殺或者被殺,吃或者被吃,是自然法則。它服從了這條超越時代的訓令,經過一係列的浴血奮戰,具有尼釆風範的英雄犬布克終於成為一群純種狼的頭領。
傑克·倫敦堪稱一位深刻的社會進化論者,通過布克的遭遇和鬥爭曆程,他歌頌了原始的強力、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歌頌了奔向自由的渴望,歌頌了強者和英雄主義。他展現給人們的就是這種“狼性精神”。結合現實來看,“狼性精神”主要包括:永不屈服,永不言敗;目標明確,堅決執行;團隊至上,犧牲個體等方麵。
市場競爭遵從的是“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市場競爭是殘酷的。要適應殘酷,必須學會殘酷。狼性精神正是所有企業、所有員工所必須具有的,尤其是在麵對越來越多的國際競爭的時候。那麼,要想為狼,就必須先喚起我們心中的“狼性”。企業和公司是狼群,而員工就是其中的一匹狼。狼,才是真正的創業者!
競爭:王者之間的殘酷遊戲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拉迪亞德·基普林曾經說:“弱肉強食如同天空一樣古老而真實,信奉這個原理的狼就能生存,違背這個原理就會死亡。這一原理就好像纏繞在樹幹上的蔓草那樣環環相扣。”
“弱肉強食”,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想把話說得那麼直白,但正如同這位偉大的作家所說的,它就“如同天空一樣古老而真實”。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永遠屬於強者,弱者能得到的隻是同情和憐憫,弱者永遠得不到成功。這就是真實的世界。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界,狼族的競爭意識尤其強烈。狼不但要麵對與不同動物種類之間的競爭,而且還要麵對在狼群之間存在著的激烈競爭。一般在同一區域的所有狼群中,會有一個狼王,它具有統領這個區域所有狼群的權力。當需要集體圍獵時,狼王就會用嚎叫召集所有的狼。狼群成員都要無條件地接受它的統一部署。當然,這個狼王的位置也是各個狼群的首領們經過競爭決定的。
在狼群內部,頭狼的位置,並不是誰都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按照年齡或者輩分去安排的,每個公狼都有競爭這個位置的資格,隻有狼群中的最強者能得到這個位置。當一個狼群的後代們逐漸長大,它們就會覬覦首領的位置。雖然狼群的首領是它們的父親,它們也毫不心虛,因為狼群就是一個能者為王的世界。同時,在兄弟之間也會展開激烈的競爭。最後,最強大的公狼成為這個狼群的首領,而其他的公狼要麼臣服於它,要麼帶領一部分狼自立門戶,要麼到處流浪,成為孤獨之狼,或者加入其他狼群。當狼群確立了新的首領之後,所有的狼都要接受它的領導。作為頭狼,它具有絕對的權威。嚴格的等級秩序確保了狼群的生存。
在狼群之間還存在著另外一種競爭,那就是對領地的爭奪。由於自然界食物的有限,狼群之間經常會為了爭奪領地而大動幹戈。每個狼群都有自己的領地,它們用尿和氣味來劃分領地,但有的狼群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而侵犯其他狼群的領地。這種侵犯類似於人類的一個國家入侵另外一個國家,這當然是領地被侵犯的狼群所不能容忍的。於是,不可避免的要在兩個狼群之間展開一場爭奪領地的戰爭,勝利的一方就是這片領地的主人,而失敗的狼群則沒有在這片領地上捕食的資格。
回顧狼群之間的“殘酷”遊戲,我們會發現,其實“競爭”存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有球類、遊泳、拳擊、田徑、棋類等多種多樣的體育比賽;有音樂、詩歌、戲劇、影視、書法、繪畫等文藝比賽;有學習競賽、演講比賽、勞動比賽等。有組織的比賽已數不勝數,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暗下決心要趕超他人的無形競爭更是到處都存在著。
在華為,新員工進入企業之前,先要進行半年的軍事化培訓。在培訓期間,不斷淘汰掉不能適應的人,還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種考核。5%的淘汰率,讓華為對員工戰鬥精神的塑造不僅體現在形式上,更體現在行動上。一個培訓班的二三十人中,最後一名無論考試成績多好,都要被淘汰。IT行業是技術性很強、競爭很殘酷的行業,所以華為從一開始就注意培養員工的競爭意識和戰鬥精神,讓員工切身地體會到,除了來自外界的競爭和危機外,公司內部同樣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這種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一直貫穿在華為員工的整個人生曆程中。
可以說,競爭是推動個人、團隊、企業和社會向前發展重要力量。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就要具有狼群的那種戰鬥性格。謙讓、退縮、息事寧人並不應該是現代員工的生存哲學。客觀地講,由於教育的普及,我們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如果不在公司或企業中表現出自己的價值,那麼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這個員工就有可能被裁員。即使有一顆仁愛之心,誰也不會把自己的工作拱手相讓。
競爭雖然不可避免,但我們並不提倡你死我活的戰鬥,互相拆台,幹擾對手的工作。一個公司內的員工應該在一個公正公平的環境下展開合理的競爭。當然這種競爭並不應該是以擠走對方、搶占對方的職位為目的。真正的競爭,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於公司業績的提升。
競爭也不僅僅是在公司、團隊內部展開。優秀的員工應該把眼光放長遠,站在整體的立場上去麵對競爭,而不是站在個人的立場上去麵對競爭。從公司或團隊的立場上來說,所有的員工應該團結一心,打敗競爭對手,搶占更多的市場。
無論在公司內部,還是公司所處的經濟環境,都決定了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具有狼那樣的戰鬥性格。因為這種性格決定了員工的鬥誌和心氣,這種精神的力量絕對不能小視。
狼:你的生命哲學是戰鬥
在很多有關狼的著作中,狼被譽為“戰神”。狼的至高生存法則是集戰鬥和智慧於一體,讓我們來看看塞頓在《動物記》中對狼的戰鬥的描寫吧!
拜德藍德貝利已經沒有可以逃跑的路了,被15隻獵狗糾纏著,它們還有人做強大的後盾。它已經不是在走,而是蹣跚著向上爬。獵狗排成一隊追在它後麵,它們正在逐漸接近它。
在這個最狹窄的地方,一步失誤就意味著死亡。那隻偉大的狼轉了過來,正對著它們。它的前腿奮力支撐了起來,而那閃著寒光的獠牙則完全暴露著。我們沒有聽到它發出一點兒聲音,它勇敢地麵對這群獵狗。它的腿因為辛苦而虛弱,但是它的脖子,它的嘴巴以及它的內心都是強壯的,現在,所有的你們這些愛狗的人最好合上這本書,繼續戰鬥,15∶1。它們上來了,第一個是最敏捷的灰獵狗,它是怎麼做的呢,它們幾乎都沒有看見。但是,當一股血流撞向岩石的時候,“那隻巨大的狼轉過身來麵對著它們”,那一串獵狗也湧上了那條路。在必然的打鬥戰役中,黑鬃毛在它們來到的時候接待了它們。一個無力的彈跳,一個反向的進攻,一個猛咬,“凡高倒下了”(凡高是一條狗的名字),它的腳沒有了。獵狗丹德和科利又逼近了,試圖扭住它。一個閃衝,一個抬臀,它們就跌倒在那條狹窄的小路上了。然後是藍點獵狗,緊接著是強壯的奧斯卡和英勇的泰戈——但那隻狼在岩石的那邊,一瞬眼的工夫,它們之間的戰鬥就結束了,隻剩下那隻狼在那兒,那些大獵狗都不見了。剩下的幾條狗圍了上來,最後麵的逼迫著最前麵的狗——倒下來——去死。撕、咬、抬臀,從最敏捷的獵狗到個頭最大的獵狗,直到最後一隻,倒下來——倒下來——它讓它們輪流著倒下,從懸在空中的凸出部分到下麵的峽穀。那兒的岩石和樹幹太鋒利了,隨時都會奪走它們的生命。
短短的50秒鍾後,一切都結束了。岩石把這一串獵狗拋向了一邊——潘茹富狗群全部被消滅了。拜德藍德貝利再次獨自站在那裏,站在它自己的大山上。
它站在那兒等了一會兒,看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獵狗上來。再也沒有了,那群獵狗全部都死掉了。它等了一會兒,平靜了自己的呼吸,然後,在這個決定命運的現場,第一次提高了它的聲音,虛弱地發出了一聲長長的、勝利的嚎叫,在另外一個較低的岸上漸漸變小,被什麼東西擋住了,看不見了。這就是我們在辛梯納山的一個高坡上看到的一切。
這是一段讓人心情激動的文字,我們能從中讀到力量,那是戰鬥的力量。
狼天生仿佛便是為著戰鬥而來的。戰鬥,它們才能捕獲生存的食物;戰鬥,它們才能保障自己不被強大的對手消滅;戰鬥,它們才能讓種族的優點不至於被消磨;戰鬥,在狼族世界裏,弱肉強食如同天空一樣古老而真實,信奉這個真理的狼就能生存,違背這個原理就會死亡。由此,戰鬥精神已融入狼的血液之中,日夜奔騰,永不止息!戰鬥便是狼的生命哲學!
從狼的戰鬥想開去,我們知道,在工作中如果我們多一點“戰鬥”的精神,我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當一個人視自己的事業如自己的生命一般神聖,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某一工作中去,可以說沒有做不成功的事。
朱躍坤,現在是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養護中心主任。2006年憑借自身吃苦耐勞、開拓創新的工作精神,以及突出的業績被評為吉林省直機關“十大傑出青年”。朱躍坤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與他敢於吃苦、敢於“豁出去”的精神是絕對分不開的。
1988年吉林省交通學校畢業後,朱躍坤便開始從事公路建設工作,到今天已有將近二十個年頭。他從踏入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開始,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公路事業上幹出一番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