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用態度塑造完美的職業雕像(1 / 3)

第六章 用態度塑造完美的職業雕像

忠於公司就是忠於自己

任何一個團隊都必須有一個核心,每個成員都必須忠誠於核心,這是確保一個團隊凝聚力的根本所在。

我國古代有許多忠於國家、忠於領導的忠貞之士,其中袁紹手下的重臣審配就是其中一位。袁紹死後,審配輔佐袁尚,袁尚在城外被曹操擊敗,當時袁尚隻想著逃命放棄了鄴城,可是審配一直不放棄,因為他知道鄴城是袁家的首府,也是河北的門戶,命門,一旦放棄,袁家就徹底失敗了,所以他隻帶領城中的殘兵守城,曹操大軍多次攻城都被他擊退,後來他的侄子審榮貪圖富貴,出賣了他,開打了城門,當時曹操極度欣賞他,說要給他很多賞賜,然後重用他,可是他就是不降,後來曹操要殺他的時候,他還說:“我的主公(袁紹)的墳墓在北方,我一定要向著北方死去!”後來曹操同意了他。

後來有許多詩歌稱頌他的忠誠,其中有一首是:

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

命因昏主喪,心與古人參。

忠直言無隱,廉能誌不貪。

臨亡猶北麵,降者盡羞慚。

在今天,忠誠仍是職場話題的主旋律。對於一個公司而言,員工必須忠誠於公司的領導者,這也是確保整個公司能夠正常運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拿破侖說過,沒有忠誠的士兵,沒有資格當士兵。同理,沒有忠誠的員工,也是沒有資格當員工的。

因為忠誠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義務。你是一個國家的公民,你就有義務忠誠於國家,因為國家給了你安全和保障;你是一個公司的員工,你就有義務忠誠於公司,因為公司給了你發展的舞台;你是一個老板的下屬,你就有義務忠誠於老板,因為老板給了你就業的機會;你在一個團隊中擔任某個角色,你就有義務忠誠於團隊,因為團隊給了你展示才華的空間;你和搭檔共同完成任務,你就有義務忠誠於搭檔,因為搭檔給了你支持和幫助……總之,忠誠不是討價還價,忠誠是你作為社會角色的基本義務。

忠誠為什麼不講回報?

因為真正的忠誠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這種情感如同對親人的情感、對戀人的情感那麼真摯。對祖國忠誠,是因為你熱愛祖國;對公司忠誠,是因為你熱愛公司;對老板忠誠,是因為你對老板心存感恩;對同事忠誠,是因為你發自內心信任你的同事。

每一位優秀的員工都應該清楚,公司首先不會給你什麼,但你如果給了公司絕對的忠誠,公司一定會回報你,它的回報包括薪水以及榮譽。忠誠與回報,不一定成正比,但一定是同步增長的,忠誠度越高的員工,所創造的價值越多,所獲取的回報肯定也越多。

當然,我們倡導員工忠誠,但員工的忠誠和士兵的忠誠是不一樣的,士兵的忠誠是絕對的,士兵必須忠誠於統帥,因為統帥代表著國家。員工的這種自下而上的忠誠對於公司來講是必須的,但並不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和盲目的。員工忠誠的是一個對自己的生存、發展、自我實現有助益的領導者,一個對公司有責任感的領導者,一個能夠擔當得起公司生存和發展重任的領導者,一個能夠讓公司健康運行的領導者,一個關心員工、能夠為公司奉獻的領導者,一個有企業家精神的領導者。對這樣的領導者忠誠是有價值的,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領導者不會辜負員工的滿腔忠誠。

勤奮是通向榮譽殿堂的必經之路

從前,在鳥的國度裏,最有名的東方歌唱團團長夜鶯決定對全團進行一次大的人事調整。當夜鶯團長宣布烏鴉為副團長時,所有的鳥兒們都驚呆了。

“請問,您為什麼選擇烏鴉,而不是呼聲很高的百靈鳥呢?”《鳥兒國早報》的記者麻雀采訪夜鶯團長時問道。

“如果單從音質上講,百靈鳥要比烏鴉略勝一籌,但烏鴉更熱愛歌唱團。自從進團以後,烏鴉一直以極大的熱情全心全意地工作,即使有時讓它整理舞台,或打掃衛生,它也幹得興致勃勃。我沒有理由不把如此敬業、愛業、勤業的員工提拔上來。”

古羅馬有兩座聖殿:一座是勤奮的聖殿,另一座是榮譽的聖殿。他們在安排座位時有一個次序,就是必須經過前者,才能達到後者。勤奮是通往榮譽的必經之路,那些試圖繞過勤奮去尋找榮譽的人,總是被榮譽拒之門外。

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勤奮。在這個世界上,投機取巧永遠無法成功,偷懶更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在特羅洛普剛剛從事寫作的時候,一個作家的建議使他受益終生,後來,他又把這句話送給了羅伯特·布坎南。他說:“如果你想成為名垂千古的作家,在坐下來寫作之前,先放一點鞋匠的粘膠在椅子上,有這樣的創作精神才有希望成功。”

英國畫家雷諾茲對天才曾經有過這樣的闡釋:“天才除了全身心地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工作非常努力以外,與常人並無兩樣。”羅斯金則說:“當聽到年輕人對天才羨慕不已,推崇之至時,我常會問他這個問題:‘天才勤奮工作嗎?’我關注的是這兩個詞的差別——‘應付差事’與‘勤奮工作’。”

在一般人的眼裏,漢夫雷·戴維肯定算不上命運的寵兒。由於出身貧寒,他接受教育和獲得知識的機會極其有限。然而,他是一個勤奮刻苦的年輕人,當他在藥店工作時,他甚至把舊的平底鍋、燒水壺和各種各樣的瓶子都用來做實驗,鍥而不舍地追求著科學和真理。天道酬勤,後來,他以電化學創始人的身份出任了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

卡爾森是卡爾森企業集團的老板,名下有全世界最大的旅行社以及瑞森大飯店。《福布斯》雜誌估計他的財產近5億美元。卡爾森是勤奮致富的典範,他是個從推著自行車賣獎券開始,一直做到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的傳奇人物。卡爾森認為,每周隻工作40小時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出息,他的工作哲學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在保持競爭力不落人後,星期六與星期日拿來超越他人。”

在一次大型演講會上,台下數千人靜靜地等待著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的到來,想聽他的成功秘訣,等了10分鍾之後,原一平終於來了。他走向講台,坐在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說,半個小時後,有人等不住了,陸陸續續離開會場。1個小時後,原一平仍然一句話也不說,這時,會場上大部分人都走了,最後隻剩下十幾個人。這時,原一平說話了,他說:“你們是一群忍耐力最好的人,我要與你們分享我成功的秘訣,但不能在這裏說,要去我住的賓館。”於是十幾個人都跟著原一平去了。到了原一平的房間後,他脫掉外套,脫掉鞋子,坐在床上,把襪子脫了,然後把腳板亮給那十幾個人看。人們看到原一平的雙腳布滿了老繭,一共有3層。原一平說:“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我的成功是我勤奮跑出來的。”

成功的人,未必都很完美,也未必都很快樂,但他們有一種特質是常人所沒有的,那就是勤奮。如果你想讓自己成為老板眼中最優秀的員工,就要讓自己形成勤奮工作的習慣。有人反對為了成功而把自己變成工作狂,工作狂的確會使人生變得無趣,但大部分人必須先成為工作狂,然後才能創出成功的事業。

工作既是員工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效益、獲取報酬的方式,也是展現自我才華、創造社會價值的機會和舞台。不僅如此,工作還是我們生活的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和內容。

勤奮表麵看起來有益於公司和老板,但最終的受益者卻是自己。當勤奮變成一種習慣時,我們就能夠從其中領悟到更多的道理,積累更多的經驗,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功。

為一分希望,付出十分汗水

哲人說:天才等於99%的汗水加上1%的勤奮。無論什麼時候,實幹都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隻有實實在在地付出汗水,才會獲得真正幸福的人生。

二戰期間,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丘吉爾曾向全國人民宣告:我從來沒有說戰爭是容易的!這場大戰必須靠大家的冒險血汗和拚命才能獲勝!但是我向你們保證: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在職場的風雨中,我們隻有具有對風吹雨打的抵抗力,才能讓自己立穩腳跟。正如山崖上的鬆柏,經過無數暴風雪的洗禮,終於長成鐵一樣堅固的樹幹。

一個人若不敢向命運挑戰,不敢在生活中開創自己的天地,命運給予他的也許僅是一個枯井,舉目所見將隻是蛛網和塵埃,充耳所聞的也隻是唧唧蟲鳴。

所以,成功需要付出,希望需要靠汗水來實現,人生需要實幹來鑄就。

在美國,有無數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故事,主人公心懷大誌,盡管出身卑微,充滿艱難險阻,但他們以頑強的意誌,努力奮鬥,鍥而不舍,最終獲得了成功。林肯就是其中的一位。

幼年時代,林肯住在一所極其簡陋的茅草屋裏,沒有窗戶,也沒有地板,現代人的居住標準來看,他無異於生活在野外荒郊。但是他並沒放棄學習和希望,為了這一點點希望,他流再多的汗水也不會後悔。當時他的住所離學校非常遠,一些生活必需品相當缺乏,更談不上可供閱讀的報紙和書籍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每天還持之以恒地走二三十裏路去上學。為了能弄到幾本參考書,他不惜徒步一二百裏路。晚上,他隻能靠著木柴燃燒發出的微弱火光來閱讀……

眾所周知,林肯隻受過一年的學校教育,成長於艱苦的環境中,但他努力奮鬥、自強不息,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任何人都要經過不懈努力才可能有所收獲。世界上沒有機緣巧合的事存在,努力奮鬥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電影明星史泰龍就是一個為一分希望付出十分汗水的人,他就是憑著不畏失敗的精神,才走上人生的輝煌之路。在未成名之前,他窮困潦倒,睡在他的小車裏麵,身上隻有100美元。他夢想當演員,於是到紐約去找電影公司。

由於史泰龍英語不標準,長相又不怎麼樣,他跑了500家電影公司,都遭到了拒絕。當時他在心裏想的是:過去失敗不等於未來仍失敗。

他又從第一家開始應征當演員,又被拒絕500次,加起來共1000次,他心裏想的還是:過去失敗不等於未來仍失敗。

他再次向每一家電影公司介紹自己,結果還是被拒絕。

在失敗了1500次以後,他總結了自己失敗的經驗,於是他開始改變行動策略。

他寫了一個劇本,名叫《洛基》。他拿著劇本到電影公司推薦,到1800次的時候,終於有一家電影公司願意花75000美元用他的劇本,但不讓史泰龍在電影裏出現。

當時,史泰龍已經沒有錢吃飯。但是由於條件苛刻,史泰龍沒有動心,寧可不要這75000美元。他拒絕了這家電影公司的要求,讓這家電影公司的老板非常驚訝。

一直到1855次,史泰龍終於當上了演員,他演的第一部電影叫《洛基》,就是他自己編的劇本。

正是憑借這部電影,史泰龍一炮走紅,最終成為好萊塢片酬最高的男演員之一,基本酬金2000萬美金。

在工作中,我們難免出現一些差錯,難免遭遇失敗,這時,我們就要抱著屢敗屢戰的心態,隻要還有一份希望,都要付出全身的氣力去爭取。

亨利·福特從一所普通的大學畢業之後,便開始四處奔波求職,但均以失敗告終。這並沒有使福特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依舊信心十足,自強不息,永不氣餒。

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了一點點希望,他仍然四處奔走。為了擁有一間安靜、寬敞的實驗室,他和妻子經常搬家。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夫妻倆到底搬過幾次家,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了,但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次搬遷,夫婦倆都有新的收獲。貧困和挫折不僅磨煉了福特夫婦堅韌的意誌,也鍛煉了他們的耐力和恒心,更使他們有機會熟悉社會、了解人生,為未來新的衝刺做好了思想和技術的準備。

盡管貧困和挫折給他增添了不少的麻煩,但為了理想,福特依然勤奮努力著,依然奮力拚搏著。功夫不負有心人,福特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奮不顧身的打拚終於贏來了收獲的季節。他應聘到愛迪生照明公司主發電站負責修理蒸氣引擎。福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心願。不久,他又因為工作出色,被提升為主管工程師。

堅定自強不息的信念,讓它深深地根植於你的心中,它就會激發你各方麵的潛能,使你勇敢麵對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障礙。

俗話說:“一滴汗水三粒糧,萬滴汗珠穀滿倉。”對一分希望的追求,需要我們不辭辛勞,付出十分的汗水,用汗水蕩滌之後的充實同生活的惡魔作鬥爭,從而讓我們在生命的荊棘中,窺見希望的光芒。

用熱情的“火花”接通成功的“電源”

美國哲學家、散文家及詩人拉爾夫·沃爾德·愛默生說過:“沒有熱情,任何偉大的業績都不可能成功。”對成功不利的所有因素,如迷惑、失望、恐懼、消極、頹廢、猜忌、猶豫等都是由缺少激情而引起的,這些因素的存在使我們未老先衰、止步不前;而由熱情帶來的希望、果斷、積極、主動、興奮等,則可以使我們獲得與困難搏鬥的勇氣和向目標邁進的力量。

斯通把以下問題列入人生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中:

習慣處於消極的精神狀態;

缺乏控製激情的能力;

不能堅定地達到目的並保護它;

沒有超凡脫俗的“野心”;

缺乏善始善終的決心。

熱情是我們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源泉。

熱情給我們以智慧,比爾·蓋茨說:“每天早晨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

熱情給我們以靈感,牛頓從司空見慣的蘋果落地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熱情給我們以力量,貝多芬在耳朵失聰的情況下奏響美妙的樂章。

激情能使我們更加努力,更加快樂地去工作,享受工作的樂趣!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像火一樣的熱情,卻很少有人能將自己的熱情釋放出來,大部分人都習慣於將自己的熱情埋藏在內心深處。

如果不能使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工作中去,那麼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隻能淪為平庸之輩,做事馬馬虎虎,隻有在平平淡淡中了卻此生。如果是這樣,你的人生結局將和千百萬的平庸之輩一樣。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法西斯主義勢不兩立的美國女記者多蘿西·湯普森將她的報紙專欄作為打擊希特勒政權的武器。她的專欄文章由報業辛迪加向150家報紙發稿,那些富有洞察力又注入了豐富感情的政治評論,使得同行們充滿理性的專欄文章黯然失色。1940年,她的讀者高達700萬人。

滿懷激情的工作成就了湯普森。在職場上,這種激情創造成功的範例還有許多許多。我們的生命,一半是給工作的,如果我們缺乏對工作的激情,工作就會變成無休無止的苦役,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正如加繆描寫的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的境遇:他不停地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石頭由於自身的重量又滾下山去,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無望的勞動更嚴厲的懲罰了。然而,倘若我們真的處在這樣的命運之中,盡管可以找到怨天尤人的理由,但是,有一點必須點破的是,我們自己應對困境負主要的責任。我們往往把工作當成賺錢的手段,很少把它與實現快樂的途徑聯係在一起,因而對待工作的態度也常常以金錢的多少為轉移。

露西大學畢業後到一家創辦不久的文化公司從事展銷業務,本來展覽經濟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在這一行裏有許多美好前景可以開拓,但初創階段的公司業務並不是很好,露西的工資要比一同畢業的同學少一半。收入上的差距使她心裏不平衡了,她開始私下尋找跳槽的機會。結果,不僅跳槽不成,她在公司第二年的競聘上崗中也落聘了。

這山望著那山高,露西的致命傷在於她喪失了上進的動力和興趣,從而阻礙了自己的發展。其實工作的成就感絕不隻是靠金錢得到的,把收入看淡一點,從工作中發現興趣,遠比盲目地另找一份工作要實際。

對自己的工作熱情的人,不論工作有多少困難,或需要多少的努力,始終會用不急不躁的態度去進行,而且一定能夠出色地完成任務。愛默生說過:“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情而成功的。”

同樣一份工作,同樣由你來幹,有熱情和沒有熱情,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變得有活力,把工作幹得有聲有色,創造出許多不凡的業績,使老板對你刮目相看;而後者使你變得懶散,對工作冷漠處之,當然就不會有什麼成績,你的潛在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施展。

你不關心工作,老板也不會關心你;你自己垂頭喪氣,老板自然對你喪失信心。一旦成為企業裏可有可無的人,你也就等於取消了自己繼續從事這份工作的資格。

而那些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業績,而且還可以為自己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孫寶清過去是一名出租車司機,現在他卻在為紐約銀行的行長做司機,無論是從待遇還是發展機會都發生了巨大的飛躍,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的熱情。

有一天,孫寶清在陸家嘴的浦東大道上接到一位年過半百的男子,要去浦西的海鷗飯店赴宴。車子剛進隧道,客人突然要求掉頭。孫寶清說:“隧道裏不能掉頭,隻有到浦西再說了。”客人說:“我出門時換了條褲子,沒帶錢。如果到浦西再掉頭,赴宴就來不及了。”孫寶清笑了:“沒關係,我可以免費送你去。”

車子經過外灘時,客人問孫寶清:“這是什麼地方,這麼漂亮?”“外灘呀。”交談中,孫寶清明白了:客人是剛剛來上海不到一個星期的美籍華人。

車到海鷗飯店,客人剛要下車,孫寶清攔住他,遞過3張大眾乘車證,說:“你身邊沒錢,等會回去,可以打上麵的電話,讓大眾出租車來接你。這3張票子可以付30元車費,即使不夠用,大眾司機也會送你回去的。”

客人收下3張乘車證,留下一張名片。孫寶清忙著做生意,沒看這張名片隨手放在儀表盤上。直到很晚,他借著路燈的亮光才看清楚名片上寫著:“紐約銀行中國區總經理上海分行行長龔天益”。

兩天後的下午,孫寶清的手機響了。一位自稱龔天益秘書的人打電話給他:“老板通過出租車的發票找到你的手機,他問你是否願意來紐約銀行做他的司機?”

這天晚上,孫寶清一家人開了“全體會議”:與單位簽訂了4年的合同,才幹了一年多,單位會同意嗎?違約金付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