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敬業:最崇高的職業態度(2 / 3)

不要在心裏說:反正不是我的事,再說還有別人,我幹嗎出頭,做吃力不討好的事。不要以為自己現在還處於公司最底層就人卑言輕,就不敢去做,就猶豫徘徊。如果在你思前想後的時候有人衝了上去,當了英雄,那麼你就隻能獨自責備和嫉妒了。

某商場要開設自己的千兆網站,建立千兆網,需要克服大量技術上的困難,而具體到網站的設置,又牽涉到大量商業問題。

老板發了愁,到哪裏找既懂計算機,又懂銷售的人來負責呢?問了好幾個人,他們深知責任重大,自己又有許多不懂的業務,都推辭了。

商場的這項計劃一直拖延下來。保羅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在商場裏從事計算機聯網的工作,對商業銷售也不懂。他看到老板一籌莫展的樣子,便自告奮勇,說:“我試試吧。”

老板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同意了。保羅接手之後,一邊積極學習商業銷售知識,向專門人員請教,一邊著手解決技術問題。

項目推進得雖然不快,卻在穩步前進。老板對保羅的信任也在增加,不斷放手給他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幫助。最後,保羅完成了任務,也升為該網站的主管。

那些主動替老板解決問題的員工總能夠在老板最需要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老板也會把一些重要的工作留給他們去做。

當然,要成為老板眼中的“關鍵員工”,過硬的專業技術是必不可少的。

曼斯是德國一家工廠的普通技術人員,有一次工廠的電機突然壞掉了,全廠停電,一大幫技術人員圍著電機團團轉,就是找不出毛病,他們使盡了渾身解數仍未能解決問題。正當廠長打算另請高明時,曼斯毛遂自薦。

曼斯是一個個子矮小,滿臉胡子,穿著沾滿油漬工作服的員工,他對廠長說:“我可不可以試試?”

許多人都瞧不起他。廠長也帶著一種懷疑的口吻問道:“你幾天能修好?”

曼斯想了想,說:“三天吧。”問他用什麼工具,他說隻用一把小鐵錘、一支粉筆就行了。

白天,他圍著電機轉悠,這兒看看,那兒敲敲,晚上,他就睡在電機房。到了第三天,人們見他還不拆電機,不禁懷疑起來,他的同事讓他別打腫臉充胖子了。

一位跟他最要好的朋友對他說:“修不了就趕快撒手吧!”

可是他笑著說:“別急,今晚就可見分曉。”

當天晚上,曼斯讓人們搬來梯子,他爬到電機頂上,用粉筆在一處畫了一個圈,說:“此處燒壞線圈18圈。”

技術人員半信半疑地拆開一看,果然如此。電機很快就修好了,並恢複了正常運行。

那位和曼斯要好的朋友問他為什麼如此神奇,曼斯認真地答道:除了認真掌握專業知識以外,沒有別的好辦法。

廠長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如果把他調到技術部一定能發揮他的才能,於是決定給他1萬元的獎金,並把他從原崗位升任技術部顧問。

可見,要在關鍵時刻為老板分憂解難,就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對很多事情都隻懂一點皮毛要強得多。卡特總統在得克薩斯州一所學校作演講時對學生們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知道怎樣專注於一件事情並將這件事情做好——與其他有能力做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麼你就永遠不會失業!”

對一個領域百分之百地精通,要比對100個領域各精通百分之一強得多,因此擁有一種專門的技巧,要比那種樣樣不精的多麵手容易成功。一個成功者,他無時無刻不在這方麵力求進步,專注於自己的職業,隨時注意自己的缺陷,並設法彌補,他隻想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反之,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想做,要顧到這個,又要想到那個,事事隻求“將就一點”,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

一個成功的經營者說:“如果你能專注地製作好一枚針,應該比你製造出粗陋的蒸汽機賺到的錢更多。”許多人都曾為一個問題而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為什麼成就遠遠不及他人?”

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應該先問自己一些問題:

“自己是否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自己是否真的走在前進的道路上?”

“自己是否像畫家仔細研究畫布一樣,仔細研究職業領域的各個細節問題?”

“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麵,或者為了給你的老板創造更多的價值,你認真閱讀過專業方麵的書籍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說明你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力求做到精通,這樣,在關鍵時刻你才能夠發揮所長,為老板分憂解難。

為自己打工——多一分企業家精神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為我工作的人,要具備成為合夥人的能力。如果他不具備這個條件,不能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我是不會考慮給這樣的年輕人機會的。”把公司當做自己的產業,能夠讓你擁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使你在掌握實踐機會的同時,能夠為自己的工作負起責任。樹立為自己打工的職業理念,在工作中培養出自己的企業家精神,能夠讓你更快地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在工作與生活當中,經常會有年輕人這麼說:

“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

“憑什麼要我做這做那,一個月才給我這麼一點錢。”

“這不是我的事情,讓別人去做吧。”

“差不多就行了,是公司的事,又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這些話都是糊弄工作的一種反映,說這些話的,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本來有著豐富的知識、不錯的能力,卻常常因為自己“糊弄”的工作態度而埋沒了自己的才華,使自己原本燦爛的前程暗淡無光。

像這樣的年輕人可以說到處都有,他們最大的誤區就是始終抱著“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的工作觀念。他們認為,工作就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係,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和自己沒有多大的利害關係。這樣的工作觀念讓無數年輕人錯失了人生中寶貴的機會,甚至等到中年時候仍在不斷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業。

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應邀對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畢業生發表演講的時候,曾提出這樣一個建議:

“不管你在哪裏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應該把公司看做自己開的一樣。事業生涯除了你自己之外,全天下沒有人可以掌控,這是你自己的事業。”

事實上,把公司當做自己的產業,能夠讓你擁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使你在掌握實踐機會的同時,能夠為成果負起責任。樹立為自己打工的職業理念,能夠讓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亮,培養出企業家的精神,創造出一番新的局麵。

一位成功人士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在哪裏都是為自己打工。

有一天,他到一個親戚家探望,席間與兩個在私企打工的表弟聊天,聽表弟說收入還不錯,卻不想繼續幹,他問為什麼,表弟說:“在私企上班沒有一點人格,老板不把員工當人看……”

聽後,他便以自己的經曆來勸表弟不能這麼想。

他過去也在私企幹過,也有過這種想法。認為在私企幹,就是為老板幹,想想自己辛辛苦苦幹了一個月,為老板掙了那麼多錢,自己到頭來就拿那麼點錢,還要天天看老板的“臉色”,真是越想越不開心。由於有這種想法,他在每家私企都幹不長,長則半年,短則一個月。頻繁的跳槽,沒掙到錢不講,還付出了很多精力。後來,回過頭來想想,終於想通了,其實,在哪裏都是一樣的,都是為自己幹,為自己打工。雖然,私企是老板個人的,看似為老板打工,實際上還是為自己打工,打工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基本生活問題,還可以增長自己的才幹和經驗,這對自己來講可是一筆很大的無形資產。

挑戰自己,為了成功全力以赴,並且一肩挑起責任。不管薪水是誰發的,最後分析起來,其實你的老板就是你自己。

每天上班打卡,混過8個小時重複性的工作後,打卡下班,這種人在現代的市場裏已經沒有存活的空間。

對公司忠心耿耿固然很好,但是你不會因為“貢獻額外的時間給公司”,就獲得額外的獎勵。除了自己分內的工作之外,盡量找機會為公司多作貢獻,讓公司覺得你物超所值。

不要隻做分內的工作,盡量找事情做;下班之後還繼續在工作崗位上努力;盡力尋找機會增加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價值超過公司聘你所付出的成本;盡量彰顯自己的重要性,使自己不在工作崗位上的時候,公司的運作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