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你的態度締造你自己(3 / 3)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是當今世界汽車工業三大巨頭(通用、大眾、豐田)之一,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持。

20年代,豐田喜一郎仍選擇了汽車製造業。他到美國學習以後,回到日本名古屋試製,但他失敗了。豐田喜一郎決定堅持下去。他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當時落後的工業無法製造引擎,為了突破這一難關,他開始自行設計引擎,並製造出來。有了引擎,他開始製造汽車。從1933年開始到1936年,他造出了第一輛卡車和公共汽車。投放市場以後,由於油耗高、噪音大、速度慢,市場反應不佳。

麵對這又一次的失敗,豐田喜一郎決定堅持下去。

日本對外的侵略戰爭開始了以後,軍隊需要大量軍用卡車,這為豐田喜一郎提供了機會,他開始生產軍用卡車。1938年,美國年產350萬輛汽車,日本隻能生產幾千輛。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豐田喜一郎隻好停止生產軍用卡車,當時日本經濟不景氣,民用汽車很難賣出去,豐田瀕臨破產邊緣。

麵對這又一次挫折,豐田喜一郎還是決定堅持下去。

直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向日本購買卡車,豐田喜一郎才迎來了又一次興旺的機遇。60年代,豐田開始試著進入美國市場。但剛一進入,就遭到慘敗。皇冠轎車馬力不足,根本無法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行駛。是否就此止步?是否就此放棄整個計劃?豐田公司決定堅持。豐田說,即使隻有公司名稱在美國登記也好,哪怕隻賣出50輛或100輛,隻要建立橋頭堡就行。

這一堅持就是7年。豐田公司花了7年時間才推出第一輛在美國銷售成功的汽車。現在,豐田已經走過了80年的曆程。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在任何一次需要堅持的時候,如果放棄了,世界汽車工業的三大巨頭之一就會與豐田無緣了。

豐田公司的成功,來源於堅持。

如果你天生沒有堅定執著的這種個性,那麼你一定要後天培養它。有了這種個性,你才能成功,才能戰勝困難,才能克服消極、懷疑和彷徨的情緒,才能具有自信。沒有這種個性,即使是有最為卓越的天才個性也不能保證你成功,而且很可能你的結果是敗得一塌糊塗。

苦難是成長的機會在考驗你

蜚聲世界的美國人沃爾特·迪斯尼年輕的時候是一位畫家,他很孤獨,因為他是一個貧困潦倒、無人賞識的畫家。幾經求職,他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畫。

當時,他借用了一間廢棄的車庫作為臨時辦公室,可事情並沒有如他期望的那樣,命運沒有出現一絲轉機。微薄的報酬使他的生活入不敷出,他如一隻困獸,在昏暗發黴的車庫裏等待命運的安排。

有一段時間,他陷入了空虛與無望的黑暗中。他夜夜失眠,手中的畫筆也擱下了,沒了靈感,沒了生機。

更令他心煩的是,每次熄燈後,一隻老鼠就吱吱地叫個不停。他想拉開燈趕走那隻討厭的家夥,但疲倦的身心讓他幹什麼都沒勁,所以他隻好聽之任之了。反正是失眠,他就去聽老鼠的叫聲,他甚至能聽到它在自己床邊的跳躍聲。他習慣了在午夜有一隻老鼠與自己默默相伴。

後來不隻在夜裏,白天小老鼠偶爾也會大搖大擺地從他的腳下走過,得意忘形地在不遠處做各種動作,表演精彩的雜技。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機,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則成了它的觀眾,彼此相依為命。

不久,年輕的畫家離開了堪薩斯城,他被介紹到好萊塢去製作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卡通片。這是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機會,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卻是坎坷的,他的作品被一一否決,他再度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

那是一個與往常一樣的漫漫長夜,他突然聽到“吱吱”的響聲,那是老鼠的叫聲。這一刻,靈光一現,他拉開了燈,支起畫架,畫出了一隻老鼠的輪廓。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動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這樣誕生了。

迪斯尼經曆了許多挫折之後,終於在其不屈不撓的堅持下贏得了成功。遇到困難不會退縮、勇往直前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苦難是一柄雙刃劍,它能將弱者一劍削平,從此倒下,但是同時它也能夠讓強者更強,練就出色而幾近完美的人格。在不屈的人麵前,苦難會化為一種禮物,一種人格上的成熟與偉岸,一種意誌上的頑強和堅韌,一種對人生和生活的深刻的認識。

傑克加入某保險公司快一年了,他始終忘不了工作第一天打的第一個電話。當他熱情地撥通電話,聯絡自己的第一個客戶時,沒想到他剛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對方就非常生硬地打斷了他的話,不但拒絕了他的推銷,更是將他罵了一頓,聲稱自己身體很好,不需要什麼保險。從那以後,再打電話推銷時,傑克心中便有了陰影,說話沒有任何立場,講解吞吞吐吐,自然地沒有人願意向他買保險。這片陰影越來越大,他甚至不願意去摸電話。工作近一年的時間,他一份保單都沒有簽成。他開始想,自己或許並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的口才不好,沒有打動別人的能力,他灰心極了。經理鼓勵他要自己給自己機會,沒有誰生來就注定成功,也沒有人會一直失敗。聽了經理的話,傑克深受激勵,他鼓足勇氣,決定搏一搏。他找出一個曾經聯係過卻被拒絕的客戶的資料,仔細研究他的需要,選擇了一份適合他的險種。一切準備妥當後,他撥通了對方的電話,他的自信和真誠征服了那個客戶,對方買下了他推銷的保險。傑克終於打破了自我設限,嚐到了成功的滋味。

工作中,要取得理想的成績,就要相信自己,不要被困難嚇倒,而要用自己的才能去克服工作中的種種困難。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裏擺著一塊大石頭,寬度大約有40厘米,高度有10厘米。到菜園的人,一不小心就會踢到那塊大石頭,不是跌倒就是擦傷。

兒子問:“爸爸,那塊討厭的石頭,為什麼不把它挖走?”爸爸這麼回答:“你說那塊石頭?從你爺爺的時代開始,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什麼時候,沒事無聊挖石頭,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兒子娶了媳婦。兒媳婦經常在做家務活時不小心被那塊石頭絆倒。

有一天兒媳婦氣憤地說:“爸爸,菜園那塊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改天請人搬走好了。”爸爸回答說:“算了吧!那塊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我小時候就搬走了,哪會讓它留到現在啊?”兒媳婦心裏非常不是滋味,那塊大石頭不知道讓她跌倒多少次了。

一天早上,兒媳婦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十幾分鍾後,兒媳婦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攪鬆。

兒媳婦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吧。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不到30分鍾,她就把石頭挖起來了。因為這塊石頭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它隻是看起來大,泥土下的部分實際上不大,大家都被那個巨大的外表蒙騙了。

其實對於每一個人,苦難都可以成為禮物或是災難。你無需祈求上帝保佑、菩薩顯靈,選擇權就在你自己手裏。一個人的尊嚴之處,就是不輕易被苦難壓倒,不輕易因苦難放棄希望,不輕易讓苦難弄灰自己蓬勃向上的心靈。

莎拉·伯恩哈特就是一位懂得如何去應對那些不可避免的苦難的女人。她一直是四大州劇院裏獨一無二的皇後——全美國觀眾最喜愛的一位女演員。後來,她在71歲那年破產了——所有的錢都損失了,而且她的醫生、巴黎的波茲教授告知她必須把腿鋸掉。事情是這樣的:

她在橫渡大西洋的時候碰到了暴風雨,摔倒在甲板上,她的腿傷得很重,她還染上了靜脈炎,腿痙攣的劇烈痛苦使醫生診斷她的腿一定要鋸掉。這位醫生不太敢把這個消息告訴莎拉,他覺得,這個可怕的消息一定會使莎拉大為惱火。可是他錯了,莎拉看了他一會兒,然後很平靜地說:“如果非這樣不可的話,那就隻好這樣了。”

當她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她的兒子站在一邊傷心地哭泣。她朝他揮了揮手,高高興興地說:“不要走開,我馬上就回來。”

在去手術室的路上,她一直背著她演出的一出戲裏的一句。有人問她這麼做是不是為了提起自己的精神,她說:“不,是要讓醫生和護士們高興,他們受的壓力可大得很呢。”

當手術完成、恢複健康之後,莎拉·伯恩哈特繼續環遊世界,使她的觀眾又為她癡迷了7年。

生活就是這樣,在你沒有準備的時候,災難就降臨在你的身上了,這時你必須坦然地接受,然後你才能從容地應對。

在職場中也是如此,想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抱怨遭受的苦難是沒有用的,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達到目標,請相信:苦難隻是成長的機會在考驗你。

工作中沒有“不可能”

拿破侖·希爾在幼年時便立下大誌: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位名作家。

希爾的決心非常堅定,他也非常清楚,要成為名作家,一定要先擁有運用文字的嫻熟技巧,所以必須先有一本好字典。可是,在他生長的窮困鄉間,要有足夠的零用錢去買一本好字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抱有堅定信念的希爾不接受這一事實,他竭盡所能地去積攢能獲得或賺得的每一分錢。終於有一天,他存夠了錢,買到了一本字數最多、內容最詳盡的好字典。

如果你用辛苦多年的錢,買了一樣自己夢想已久、渴望獲得的東西,你將會如何去珍愛它呢?

希爾拿到他的字典後,第一件事便是翻到“Impossible”(不可能)這個字,隨即把這個字剪下來丟棄。他說:“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我的一生中也永遠不會有不可能完成的事。”

另一位著名成功人士是芝加哥的W·克勒蒙特·史東。他是屬於古典的《赫雷蕭·亞爾嘉成功談》故事裏的主角型人物,他早年的生活非常貧困,在南塞德賣報生涯中開始他的創業,據說他目前擁有3億美元以上的財富。

他也是博愛主義者,希望每個人都能發揮潛能,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啟蒙活動。

他在自己辦的雜誌《成功》中談到:“不必理睬向你說‘不可能’這些悲觀字眼的人。”然後提出好的方法來證明“那種事不可能”乃是謊言。以下就是他的建議。

“有數百萬人在他們的人生中擁有能力卻不能實現更高的目標,這是為什麼呢?

“聽到別人對他說‘那種事是不可能的’,自己也就相信了。並且未曾學習和應用‘積極思考法’來振奮自己。如果他們能有意識地樹立積極的態度,縱然周圍滿是荊棘,也能在不侵犯他人權益的情況下,達到所有目標。

“他們如果采取下列行動,就必能實現一生的最高目標,解決最困難的問題:

“對自己讀到、聽到、看到、想到以及經驗的事物,加以剖析,有所領悟並靈活運用。

“設定極高的理想目標並寫成文章,然後每天利用30分鍾或更長的時間,就該目標學習、思考、擬訂計劃。這樣重複多次以後,潛意識中將會顯現所要的答案。”

拒絕不可能才會有可能,成功是如此簡單。

在麵對困難問題的時候,許多人出於各種原因,對於失敗的無法忍受,對於可能遇到挫折的逃避等,對問題本身產生了一種畏懼心理。因為畏懼問題,所以開始尋找畏懼的理由,不斷說服自己問題是多麼巨大,情況是多麼艱難,所以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這樣,畏懼就變成是正常而合理的。

但是,對於畏懼,若是你能控製它們、驅除它們,它們就會自動離開你的內心;反之,你越覺得它們真實,越是對其心存畏懼,它們越是會肆無忌憚地吞噬你。麵對問題也是如此,如果你畏懼問題,那你就將被問題擊倒;相反,如果你迎向這些困難,你就有可能克服它們。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某軍事科研部門著手研製一種高頻放大管。科技人員都被高頻率放大能不能使用玻璃管的問題難住了,研製工作因而遲遲沒有進展。後來,由發明家亨利負責的研製小組承擔了這一任務。上級主管部門在給亨利小組布置這一任務時,鑒於以往的研製情況,同時還下達了一個指示:不許查閱有關書籍。

經過亨利小組的共同努力,終於製成了一種高達1000個計算單位的高頻放大管。在完成了任務以後,研製小組的科技人員都想弄明白,為什麼上級要下達不準查書的指示?

於是他們查閱了有關書籍,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原來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如果采用玻璃管,高頻放大的極限頻率是25個計算單位。“25”與“1000”,這個差距有多大!

後來,亨利對此發表感想說:“如果我們當時查了書,一定會對研製這樣的高頻放大管產生懷疑,就會沒有信心去研製了。”

向困難低頭,給自己找個借口,就會有數不清的“不可能”浮現在腦海;若敢於向困難宣戰,用智慧和毅力與克服,工作中就不存在任何“不可能”。所以,麵對困難,不要輕言放棄,積極地尋找方法,找到成功的途徑,你才是老板需要的優秀員工。

本章要義

·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糊弄工作,最大的受害者必定也會是自己。

·不要隻為薪水而工作,要為自己的價值而工作。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失敗並不代表無能,苦難並不是折磨,那是成長的機會在考驗你。

·相信工作中沒有“不可能”,用卓越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讓“不能”變成“能”。

心得體會

讀了本章內容,你有何感想和體會?不妨把它們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