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原因在於人們對於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更缺乏對人生價值和社會責任的認識思考。大多數人因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將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也放棄了,實在太可惜。試想如果人人都是為得到麵包而工作,恐怕人類早就滅絕了,又何談文明進步呢?
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隻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個人如果隻為薪水而工作,沒有更高尚的目標,並不是一種好的人生選擇,受害最深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一個以薪水為個人奮鬥目標的人是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從來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雖然工資應該成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從工作中能真正獲得的更多的東西卻不是裝在信封中的鈔票。
一些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擁有一定的金錢後就不再被它所誘惑了。即使你還沒有達到那種境況,但如果你忠於自我的話,就會發現金錢隻不過是許多種報酬中的一種。試著請教那些事業成功的人士,他們在沒有優厚金錢的回報下,是否還繼續從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絕對是!我不會有絲毫改變,因為我熱愛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階,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選擇一件即使酬勞不多,也願意做下去的工作。當你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時,金錢就會尾隨而至。你也將成為人們競相聘請的對象,並且獲得更豐厚的酬勞。
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工作固然是為了生計,但是比生計更可貴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做正直而純正的事情。如果工作僅僅是為了麵包,那麼生命的價值也未免太低俗了。
人生的追求不隻是滿足生存需要,還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有更高層次的動力驅使。不要麻痹自己,告訴自己工作就是為賺錢——人應該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標。
艾森爾本是一家公司的高級職員,並且深得老板的重視。但是薪水卻比普通職員高不了多少。為此,艾森爾很苦惱,他幾次想張口讓老板加薪,但又不好意思。為此,艾森爾工作也沒以前努力了。另一家公司得知艾森爾的才能,花高薪將其聘請去。這家公司所從事的活動是違法的,但是艾森爾一直蒙在鼓裏。沒過多久,這家公司被有關部門查封,艾森爾也失業了,他這時才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眼睛隻盯著薪水,你將注定平庸,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
無論薪水高低,工作中盡心盡力、積極進取,能使自己得到內心的平安,這往往是事業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如果一個人工作隻是為了薪水,那麼他永遠也不會成功,因為掙再多的薪水他都會覺得不夠,欲望會隨著錢的增多而加大。成功人士會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尋找機會而不是單純地為薪水工作。他們會積極地開發一個項目或想盡辦法幫助別人,而不會去計較任何利益得失。伴隨著對公司對團隊貢獻的不斷增加,相應的榮譽也會隨之而來。
工作所給你的,不僅有物質上的回報,也有精神上的快樂。如果你能把工作當做一種積極地學習經驗的過程,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著很大樂趣,許多成長的機會。
為薪水而工作,看起來很實際,也沒什麼錯,但是被眼前利益驅使,你便看不清長遠的目標。那些給多少薪水就幹多少工作的人,對公司是一種損害,對自己的潛能,則是一種毀滅。
因此,即使你眼下薪水微薄,你也應當懂得,金錢的多少固然關係到眼下的生活質量,但你在工作中得到的寶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是你給自己的最好報酬。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永遠不要說“做得夠好了”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曾經有三隻小鳥,它們一起出生,一起長大,等到羽翼豐滿的時候,又一起從巢裏飛出去,一起尋找成家立業的位置。
它們飛過了很多高山、河流和叢林,飛到一座小山上。一隻小鳥落到一棵樹上說:“這裏真好,真高。你們看,那成群的雞鴨牛羊,甚至大名鼎鼎的千裏馬都在羨慕地向我仰望呢。能夠生活在這裏,我們應該滿足了。”它決定在這裏停留,不再飛走了。
另外兩隻小鳥卻失望地搖了搖頭說:“你既然滿足,就留在這裏吧,我們還想到更高的地方去看看。”
這兩隻小鳥繼續了飛行的旅程,它們的翅膀變得更強壯了,終於飛到了五彩斑斕的雲彩裏。其中一隻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起來,它沾沾自喜地說:“我不想再飛了,這輩子能飛上雲端,便是偉大的成就了,你不覺得已經十分了不起了嗎?”
另一隻鳥很難過地說:“不,我堅信一定還有更高的境界。遺憾的是,現在我隻能獨自去追求了。”
說完,它振翅翱翔,向著九霄,向著太陽,執著地飛去……
最後,落在樹上的成了麻雀,留在雲端的成了大雁,飛向太陽的成了雄鷹。
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平庸無所成,最大的原因就是對自己現狀的滿足,總是對自己說“我做得已經夠好了”。讀書的時候不認真,工作的時候消極怠惰,慢慢地你就會對按部就班的生活和貧窮的日子習以為常,麻木地聽從現實生活的安排。積極進取的意識慢慢被生活消磨殆盡,對目標缺少了追求的動力,最後就會像一座陳舊的機器一樣鏽跡斑斑。而真正的強者,絕不會被自己取得的短時的成就衝昏頭腦,而是永遠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2005年2月,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的“五朵金花”攻關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巾幗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五位年輕女工程師王英傑、王廣蘭、張玉珠、葛麗玲、嚴鴻,她們主導設計了我國首台4萬立方米流量空氣壓縮分離裝置,這一項目填補了我國大型空氣壓縮機組國產化空白,打破了長期以來美、德、日等國對此類大型機組的市場壟斷。
而實際上,她們自身的條件在完成這樣一個大項目前並不優越。“五朵金花”中,王英傑和張玉珠隻有中專、技校的底子。在機械設計領域,女同誌要作出比男同誌更突出的成績,沒有強烈的進取心是不可能的。機械設計人員要下車間、試車等,無論是腦力還是體力上都屬於高強度。
她們敢於挑重擔,積極進取,王英傑進入沈鼓第二年就報考了東北大學專升本,兩年後,取得工學學士學位;而後又進入了沈鼓與東北大學聯辦的MBA進修班學習。“我們的共同點就是要強,不服輸,不斷進取。”“五朵金花”在總結自己成功的原因時,都談及了這一點。
追求完美會讓我們工作起來永不滿足,似乎永遠看不到最終的目標。它對職場中的人來說很重要,自我滿足就意味著停滯不前,一個人一旦自以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他就會故步自封,難以突破自我。
在充分了解公司的基礎上,不斷地自我充實,主動學習,就能不斷地成長。而唯有不斷地成長,才能夠成為一名獨當一麵的專業人士,成為老板眼中最具價值的員工。
富蘭克林人壽保險公司前總經理貝克說:“我敦勸你們要永不滿足。這個不滿足的含意是指上進心的不滿足。這個不滿足在世界的曆史中已經導致了很多真正的進步和改革。我希望你們絕不要滿足,我希望你們永遠迫切地感到不僅需要改進和提高你們自己,而且需要改進和提高你們周圍的世界。”
一個隨波逐流、安於現狀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麼成就的。不安於現狀、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人,才會成為勝利者。他會努力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從而取得成功。
你期望自己成為什麼樣子,你就會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總是期望那些更高、更好、更神聖的東西,並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我們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我們的雄心能夠主宰自己的全部思想和行動,那麼這種雄心就很容易變成現實。
一位老板在他的回憶錄上這樣寫道:
事實上往往有些員工接到指令後就去執行,他需要老板具體而細致地說明每一個項目,完全不去思考任務本身的意義,以及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我認為這種員工是不會有出息的,因為他們不知道思考能力對於人的發展是多麼重要。
不思進取的人由接到指令的那一刻開始,就感到厭倦,他們不願多動半點腦筋,最好是能像電腦一樣,輸入了程序不用思考就把工作完成。
作為一名員工,永遠不要覺得你的工作已做得夠好了,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你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不要放棄成功的“最後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功成身退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應邀在劍橋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
經過邀請方一番隆重但稍顯冗長的客套之後,丘吉爾走上講台。隻見他兩手抓住講台,注視著觀眾,大約在沉默了兩分鍾後,他就用他獨特的風範開口說:“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接著又是長長的沉默,然後他又一次強調:“永遠,永遠,不要放棄!”最後,他在再度注視觀眾片刻後回座。
場下的人這才明白過來,緊接著便是雷鳴般的掌聲。
這場演講是成功演講史上的經典之作,也是丘吉爾最膾炙人口的一次演講。
丘吉爾用他一生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
成功根本沒有秘訣,如果有的話,就隻是兩個:第一個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照著第一個秘訣去做: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歌德也曾用激勵的語言這樣描述堅忍不拔的意義:“不苟且地堅持下去,嚴厲地驅策自己繼續下去,就是我們當中最渺小的人這樣去做,也一定會到達目標。因為堅忍不拔是一種無聲的力量,這種力量會隨著時間而增長,是任何失敗和挫折都無法阻擋的。”
身在職場,不管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也不管你做的是什麼樣的事,隻要放棄了就沒有成功的機會。不放棄,就會一直擁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卻有1%想要放棄的念頭,這樣也沒有辦法成功。
人們經常在做了90%的工作後,放棄最後讓他們成功的10%。這不但會輸掉開始時的投資,更會喪失最後成功時的喜悅。
想真正地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你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管我們想在哪個領域做成什麼事情,一旦你認準了目標,那就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擁有積極的心態、必勝的信心。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在每一個人積極行動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隻有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不斷自我鞭策,自我激勵,才能戰勝自己,戰勝困難,最後達到自己的目標。
具有堅忍勇毅的精神是最寶貴的,具有這種精神才能克服一切艱難困苦,達到成功。
有人在向一位企業的人事主管推薦一位朋友時,舉出了這個朋友的許多優點,那位人事主管問道:“他能保持這些優點嗎?”這實在是最關鍵的問題。首先是,有沒有優點?然後是,有了優點,能否保持?遇到失敗,能否堅持不懈?
美國前總統羅納德·裏根曾講述過這樣的一段親身經曆:
每當裏根失意時,他的母親就這樣說:“最好的總會到來,如果你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交上好運。並且你會認識到,要是沒有從前的失望,那是不會發生的。”
他的母親說得很正確,當裏根於1932年從大學畢業後,也明白了這個道理。當時裏根計劃在電台找份工作,然後,再設法去做一名體育播音員。
於是,裏根就搭便車去了芝加哥,去敲開每一家電台的門,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在一個播音室裏,一位很和氣的女士告訴他,大電台是不會冒險雇用一名毫無經驗的新手的。並且勸告裏根去試試找家小電台,那裏可能會有機會。
裏根又搭便車回到了伊利諾伊州的迪克遜。雖然迪克遜沒有電台,但裏根的父親說,蒙哥馬利·沃德公司開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當地的運動員去經營它的體育專櫃。
由於裏根在迪克遜中學打過橄欖球,於是就提交了申請。那工作聽起來正合適,但卻未能如願。裏根失望的心情溢於言表。
母親提醒他說:“最好的總會到來。”父親借車給他,於是裏根駕車行駛了70英裏來到了特萊城。
裏根試了試愛荷華州達文波特的WOC電台。節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錯的蘇格蘭人,名叫彼特·麥克阿瑟。他告訴裏根他已經雇用了一名播音員。當裏根離開他的辦公室時,受挫的鬱悶心情一下子發作了。裏根大聲地問道:“要是不能在電台工作,又怎麼能當上一名體育播音員呢?”裏根正在那裏等電梯,突然聽到了麥克阿瑟的叫聲:“你剛才說體育什麼來著?你懂橄欖球嗎?”接著他讓裏根站在一架麥克風前,叫他憑想象播一場比賽。結果,裏根被錄用了。
麥當勞總裁雷·克羅克曾經對員工說:“隻有堅持和決斷才是全能的。隻有堅持和決斷,才是成功的最重要品質。世界上有什麼比堅持更為重要。什麼叫才幹?世上有才幹而沒有獲得成功的人司空見慣。有天賦就能成功嗎?沒有得到回報的天賦隻能成為笑柄。教育就能一步登天嗎?世界上到處都是受過教育卻被社會拋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