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工作可以平凡,態度不能平庸(1 / 3)

第三章 工作可以平凡,態度不能平庸

平凡和平庸都是一種態度

平凡,不是與孤獨相依,與寂寞為伴,平凡是一場驚險搏擊之後的小憩,是一次成功追求之後的深思,是飽經風霜後以虔誠的心去探尋生命的意義,是大起大落後以凡人的方式去感悟人生的心態……

剔除喧囂,蕩盡繁華,平凡是種更本真的美。一個人平凡的程度與他對自己的了解息息相關,一個人的思路越清晰,他就會越發明白事物間的相互聯係與作用,麵對生活的波折和工作的艱難時他就會停止大驚小怪、動輒抓狂、忐忑不安或是憂傷痛苦,從而保持一種處變不驚、泰然自若的處世的態度,因為平凡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平凡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生命的堅持!生命總有許多的過往,未來還有無盡曆程!值得努力的事情,就該用不平凡的態度去完成,無論是否成功,我們隻注重過程,哪怕事與願違,最起碼我們不再甘於被動。

平凡並不是平庸,平凡隻是在這個色彩繽紛的世界為自己塗上了一層保護色;平凡也並不是呆板,隻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保持真我的本色。

平庸也是一種態度,而且是一種既被動又功利的人生態度。有著平庸態度的人諸事平平,沒有一事精通,這是平庸者的一種規律。平庸不僅分散人的精力,而且永遠不會把人們引向成功。所以說,人可以平凡,但絕不能平庸。

這裏有一個小故事,相信對每一名職場中人都會有所啟示:

曾經有一個重點醫科大學畢業的應屆生,他對將來充滿了困惑,他每時每刻都在苦惱,因為他覺得:像自己這樣學醫學專業的人,全國有成千上萬,而且現在的競爭如此殘酷,究竟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哪裏呢?

的確,要想爭取到一個好的醫院,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上加難。這個年輕人沒有如願地被當地有名的醫院錄用,他到了一家效益不怎麼好的醫院。可是從那時起,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作出成績,醫院可以不出色,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平凡,但他一定要全力以赴去爭取成功。就是他這種決不平庸的態度,讓他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醫生,還創立了世界馳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當然,他就是威廉·奧斯拉。他在被牛津大學聘為醫學教授時說:“其實我很平凡,但我總是腳踏實地在幹。從一個小醫生開始我就把醫學當成了我畢生的事業。”

從這裏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影響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一個人的態度。任何一家有前途的公司,都會有一種競爭機製,不會讓那些碌碌無為的庸人有濫竽充數的機會。人的能力有大小,但隻要你努力工作,每個公司都會為那些平凡而努力的人提供機會。

無論你現在正從事什麼工作,都要將它視為你畢生的事業來對待。不要以為“事業”都是偉大的、讓人津津樂道的壯舉。正確地認識自己平凡的工作就是成就輝煌的開始,也是你成為出色雇員最起碼的要求。

無論多少平凡的工作,隻要從頭至尾徹底做成功,便是了不起的事業。

假如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那麼你絕不會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

我們都是平凡人,隻要我們抱著一顆平常心,踏實肯幹,有滴水穿石的耐力,我們獲得成功的機會,肯定不少於那些資賦優異的人。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成功的平凡人並非天才,他資質平平,但卻能把平平的資質,發展成為超乎尋常的事業。”

羅斯福的話在許多老教授的經曆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有一位老教授說起過他的經曆:

在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發覺有許多在校時資質平凡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沒有特殊的天分,有的隻是安分守己的誠實性格。這些孩子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不愛出風頭,默默地奉獻。他們平凡無奇,畢業後,老師同學都不大記得他們的名字和長相。但畢業後幾年或十幾年中,他們卻帶著成功回來看老師,而那些原本看來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卻一事無成。這是怎麼回事?

我常與同事一起琢磨,認為成功與在校成績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係,但和踏實的性格密切相關。平凡的人比較務實,比較能自律,所以許多機會落在這種人身上。平凡的人加上勤能補拙的特質,成功之門必定會向他大方地敞開。

一個人如果有了腳踏實地的習慣,具有不斷學習的自我努力性,並積極為一技之長下工夫,那麼成功就會變得容易起來。一個肯不斷提高自己能力的人,總有一顆熱忱的心,他們甘做凡人小事,肯幹肯學,多方麵向人求教。他們出頭較晚,卻在各種不同職位上增長了見識,擴充了能力,學到許多不同的知識。

有這樣一位年輕人,他總是被公司當做替補隊員,哪兒缺人手就被調到哪兒,自己的能力無法正常發揮。這位先生沮喪地向現在已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的同學訴苦道:“這樣值得繼續幹下去嗎?我覺得自己的專長無法發揮出來。”昔日同學很認真地告訴他,你經常被調到不同崗位磨煉,是辛苦的,但隻要你努力肯學,應該也能勝任,否則你的公司不會做這樣的調度。如果你在工作中的表現第一是努力,第二是努力,第三還是努力,那麼過不了多久,公司員工之中磨煉最多的是你,能為公司貢獻才智的也是你,你應該有這種認識。最後,同學又口授他一條成功秘訣:肯幹就是成功,患得患失,拈輕怕重,就會失去成長的機會。受苦是成功與快樂的必經曆程。這位年輕人幹下去了,他幹得很起勁,一年後,他終於成為公司最耀眼的新星。

平凡但肯幹肯學的人,必然博學多聞。肯幹,還要能幹;能吃苦,還要會吃苦;要熱愛工作,還要享受工作。肯幹、能吃苦和熱愛工作已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觀念,而能幹、會吃苦和享受工作則是新經濟賦予我們的理念。

人才是磨煉出來的,人的生命具有無限的韌性和耐力,隻要你始終如一、腳踏實地做下去,無論在怎樣的平凡處境中,無論大事或小事,都不放鬆自我,不自暴自棄,你便可以創造出令自己和他人都震驚的成就。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凡成就一份功業,都需要付出堅強的心力和耐性,你想坐收漁利,那隻能是白日做夢;你想憑僥幸靠運氣獲取豐碩的果實,運氣永遠不會光顧你。

隻有全情投入工作,視平凡的工作為終生的事業,充分煥發熱情,你才能告別平庸的生活,最終享受不平凡的成功。

工作可以平凡,態度不能平庸

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曾對他的員工說:“工作本身沒有貴賤之分,對於工作的態度卻有高低之別。”公司所有的人都是從最基層做起的,對工作有利的就是對自己有利的。如果一個人能夠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堅持做好自己的每一份日常工作,那麼,他的前途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平凡的是工作崗位,平庸的是工作態度。無論你從事的工作多麼瑣碎,都不要看不起它。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枯燥、卑微,輕視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們在工作中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將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擺脫現在的工作環境上。這樣的員工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有成就,因為他們沒有搞明白:不能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此時的工作,也就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盡心盡力。看到一些人,沒有人會否認或貶低你的價值,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

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上,做什麼樣的事情,都不能輕視自己的崗位,慢待自己的工作。如果你能夠做好每一份平凡的工作,培養自己愛崗敬業的精神,你必定能夠邁上自己事業的巔峰。下麵由阿爾伯特·哈伯德先生講述的一件感人的小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領略到卓越工作態度的精髓:

幾年前,我去巴黎參加研討會,因為開會的地點不在我下榻的飯店,看地圖研究許久,仍然不知道該如何前往會場所在的五星級旅館。於是我走到大廳的服務台,請教當班的服務人員。

這位身穿燕尾服、頭戴高帽的服務人員,是位五六十歲的老先生,臉上有著法國人少見的燦爛笑容。他儀態優雅地攤開地圖,非常詳細地寫下路徑指示,並帶著我到門口,再對著馬路比畫旅館的方向。

他的熱忱及笑容讓人如沐春風。原來公認冷漠的“法式服務”,也能有如此動人的一麵!我不禁在心裏打了個驚歎號。

在致謝道別之際,他微笑有禮地回應:“不客氣,祝你很順利地找到會場。”接著他補了一句:“我相信你一定會很滿意那家飯店的服務,因為那兒的服務員是我的徒弟!”

“太棒了!”我笑了起來,“沒想到你還有徒弟!”

老先生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是啊,25年了,我這個工作已經做了25年,培養出無以計數的徒弟,而且我敢保證我的徒弟每一個都是最優秀的服務員。”他的言語流露出發自內心的驕傲。

“什麼?都25年了,你一直站在旅館的大門口啊?”

我不禁停下腳步,請教他樂此不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