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彎腰而行,漸入禪門(2 / 3)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還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見五指,隻好說我看不見。

佛祖點燃了一支蠟燭,牆角果然有一把錘子。“你看不見的,就不存在嗎?”



看不見的難道就不存在嗎?當然不是。自以為洞悉了天地萬物的人往往看不到腳下的一把錘子,這難道還不是癡人嗎?天地無心而平等生發萬物,萬物亦無法自主而還歸於天地。萬物生靈,平等地生發於世間,人類又豈能總是自居主導?

天地、自然、因果才是主持世間公道的天枰,榮的任它榮,枯的任其枯,不偏不倚,無悲無喜。而那些不能洞悉此理的人,往往會在開悟的路上越走越偏。

慧能禪師見弟子整日打坐,便問道:“你為什麼終日打坐呢?”

“我參禪啊!”

“參禪與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經常教導我們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靜地觀察一切,終日坐禪不可躺臥嗎?”

禪師說:“終日打坐,這不是禪,而是在才v 折磨自己的身體。”弟子迷茫了。

慧能禪師緊接著說道:“禪定,不是整個人像木頭、石頭一樣死坐著,而是一種身心極度寧靜、清明的狀態。離開外界一切物相,是禪;內心安寧不散亂,是定。如果執著人間的物相,內心即散亂;如果離開一切物相的誘惑及困擾,心靈就不會散亂了。我們的心靈本來很清淨安定,隻因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擾,如同明鏡蒙塵,就活得愚昧迷失了。”弟子躬身問:“那麼,怎樣才不會愚昧呢?”

慧能說道:“思量人間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間的邪惡,就化為地獄。心生毒害,人就淪為畜生;心生慈悲,處處就是菩薩;心生智慧,無處不是樂土;心裏愚癡,處處都是苦海了。在普通人看來,清明和癡迷是完全對立的,但真正的人卻知道它們都是人的意識,沒有太大的差別。人世間萬物皆是虛幻的,都是一樣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終點,結束就是開始。財富、成就、名位和功勳對於生命來說隻不過是生命的灰塵與飛煙。心亂隻是因為身在塵世,心靜隻是因為身在禪中,沒有中斷就沒有連續,沒有來也就沒有去。”

弟子終於醒悟,禪師的話像暮鼓與晨鍾喚醒了碎裂在生活碾磨裏的人。

真正悟道的聖人,心如天地,明比日月,一切的所作所為,隻要認為理所當為、義所當為便自然而然地去做,而且所做的往往也正是世人所需要的。

世間因緣,平等齊觀,無偏無私,人們切不可以人心自我的私識,而自認為洞悉了一切乃至於想主導天地,倘若天地有知,定會大笑我輩癡兒癡女的癡言癡語。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智慧禪鑰

禪宗中有這樣一句話:“晦而彌明,隱而愈顯。”聖嚴法師說,心境在黑暗的現實中,反而會更加明朗,越是不動聲色地隱藏自己的智慧,智慧的光芒越是會普照四方。

外表糊裏糊塗的人可能才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的智者;看似手腳笨拙的匠人也許才是心靈慧明的能工巧匠。默時有似癡呆,所以如晦如隱;照時智慧靈然,所以如明如顯。

禪林雅苑

孔子曾說:“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是說寧武子在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表現得非常機智,在國家政治混亂黑暗的時候他就變成很愚蠢的樣子。他的聰明智慧我們也許能達到,但是他的“糊塗”我們卻是怎麼也趕不上的。

所謂糊塗,就是:不用想太多,不用想後果,糾纏於思考是人生的負擔,枷鎖。看重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糊塗的人往往更快樂,幸福會追著他們走,他們不必費盡心機爭取,可以隨意享受陽光的熱情。太過理性的人則是追著幸福跑,用盡全力也抓不住飄忽不定,轉瞬即逝的幸福。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最為著名的言論莫過於“難得糊塗”四個字。據說,“難得糊塗”四個字是在山東萊州的雲峰山寫的。有一年鄭板橋專程到此地觀鄭文公碑,流連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於山間茅屋。屋主為一鶴發老翁,自命“糊塗老人”,出語不俗。他的室中陳列了一塊方桌般大小的硯台,石質細膩,鏤刻精良,非常罕見。鄭板橋對其十分歎賞。老人請鄭板橋題字以便刻於硯背。鄭板橋認為老人必有來曆,便題寫了“難得糊塗”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方印。

因硯台尚有許多空白,鄭板橋建議老先生寫一段跋語。老人便寫了“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寶貴之門也。”他用了一塊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一看大驚,知道老人是一位隱退的官員。有感於糊塗老人的命名,見硯背上還有空隙,便也補寫了一段話:“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

一段佳話,一段趣談,也成就了一種智慧——糊塗經。

《菜根譚》說得好:“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路徑窄處,退一步與人行。”做人做事都要留餘地,尤其是要給自己留後路,不可把話說死,把事情做絕,更不能把人逼急。立身處世,須圓融之中顯厚道,糊塗之中藏精明,敞開心扉後,仍有防暗箭之智勇,進退自如、遊刃有餘,方能把一切掌控於心。

春秋時期,鄭莊公準備伐許。戰前,他先在國都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將士們一聽露臉立功的機會來了,都躍躍欲試,準備一顯身手。

首先進行的是擊劍格鬥,將士們都使出了渾身本領,爭先恐後。經過輪番比試,選出了6個人,參加下一輪射箭比賽。在射箭項目上,取勝的6名將領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為勝。最後潁考叔與公孫子都打了個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