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全麵健康不可不知的十一個細節(2 / 3)

一些心律不齊、心慌意亂、腎功能不好、貧血和肝髒有問題的人都要注意最好不要進行晨練,或者進行一些小運動量的活動。

一周中4~5天的時間進行鍛煉最為科學,然後休息一兩天,使身體得到恢複和緩衝。

步行是最好的運動

人類花了數百萬年才從猿進化到人,人的整個身體結構都是按照步行需要設計的。並且,步行是最簡單易行的運動,不受時間、地點等限製,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進行,所以步行是很好的運動。

研究證明,步行的作用是多方麵的。步行運動對血壓、膽固醇、體重都有很好的作用。

步行是一種簡單易行、老少皆宜的運動。

從目前情況看,步行存在著問題。青年學生及兒童尤應注重行走時身體的外在表現。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走路姿態不好,對骨骼的發育、內髒器官的生長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一些青少年由於平時體育鍛煉少,腿部力量差,下肢關節柔韌性不好,行走時膝關節不放鬆,踝關節蹬不直,造成屈著腿走路,重心偏後、下沉,臀部下墜,蹬地力量弱,沒有彈性,像是坐在高凳上走路,並伴有下頜前伸、含胸、駝背,既影響了行進的速度,又缺少年輕人應有的朝氣和活力。

對女孩子來說,由於過早穿高跟鞋,造成行進時邁步向前推膝過重,膝壓不直,腳前掌先落地,腳跟後落地的不良現象。再就是走起路來頭不抬,胸不挺,造成勾頭、聳肩,盡失亭亭玉立、飄然若仙的形象。

醫學專家們發現,長期徒步上下班和外出旅行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運動係統疾病的發病率都明顯低於那些“有車族”。

當一個人按正確的方法步行時,全身各個部位的肌肉都處在協調的運動之中。有規律的肌肉收縮、放鬆相互交替,可以使肌肉細胞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加快細胞內的新陳代謝,從而可以使肌肉保持良好的彈性和緊張度。下肢肌肉有力地收縮,可以使靜脈血液回流到心髒的速度加快,這樣就降低了因周圍血管病變所致的血栓性疾病的發生。

全身血液循環的改變和需氧量的增加,又可以改善大腦的能量供給,這對於消除疲勞大有好處。

步行時稍微出一點汗,能維持毛孔的縮張功能,排除體內的一些代謝產物。正確的健身步行應當是挺胸抬頭,邁大步,每分鍾大致走60~80米。手應隨步子的節奏擺動,走的路線要直,不要左彎右拐。每天宜步行0.5~1小時,強度因體質而異,一般以微微出汗為宜。隻要堅持了周就可以見到效果。

辦公室內多伸懶腰

俗話說“春困秋乏”,春天暖洋洋的陽光讓人特別想睡覺。特別是下午,工作學習時間長了,感到特別疲乏。這時候伸個懶腰,就會馬上覺得全身舒展,精神爽快,十分自在。即使在不疲勞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舒適。

一般人都認為,伸懶腰是一種懶惰的表現,這種認識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其實伸懶腰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經常坐著工作和學習的人,長時間低頭彎腰地趴在桌旁,身體得不到活動。由於頸部向前彎曲,使進入腦部的血液流動不暢。這樣時間長了,大腦及內髒器官的活動便受到限製,使新鮮血液供不應求,產生的廢物又不能及時排出,於是便產生了疲勞的現象。少年兒童身體正在生長發育,大腦和心肺還沒有成熟,更容易發生疲勞。

伸懶腰的時候,人一般都要打個哈欠,頭部向後仰,兩臂往上舉。這樣做有不少好處。首先,由於流入頭部的血液增多,會使大腦得到比較充足的營養;其次,身腰後仰時,胸腔得到擴張,心、肺、胃等器官的功能得到改善,血液更加流通,不僅營養供應充足,廢物也能及時排除。同時,伸懶腰時的擴胸動作還能多吸進一些氧氣,使體內的新陳代謝增強,能提高大腦和其他器官的工作效率,減輕疲勞的感覺。另外,伸懶腰還能使腰部肌肉得到活動,這樣一伸一縮地鍛煉,可以促成腰肌發達,並且能防止脊椎向前彎曲形成駝背,對維護體形的健美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每伏案學習一段時間,要伸伸懶腰,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坐久了請多伸懶腰,這是給辦公室一族的忠告,也是讓你在春天保持旺盛精力的“法寶”。

早餐營養非常重要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為受人體生物鍾的影響,早晨人體對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的吸收率最好,利用率也最高。美國加州大學對7000名男女生進行研究發現,習慣不吃早餐或者吃得敷衍了事的人,其身體虛弱易患疾病的人高達40%。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對80~90歲老人進行調查表明,他們健康長壽的共同點是每天都吃豐盛的早餐。

為什麼吃好早餐如此重要呢?因為頭天吃的晚餐,經過10多個小時以後,已腹中空空,能量也消耗完了。早上如不再吃早餐,或是吃得很少,就會使血糖來源受到影響,而上午的工作和學習任務一般較重,又是人體能量消耗較多的時候,若沒有充足的熱能進行補充,機體本身將被迫用肝髒中貯存的糖原來應急,就會出現心慌、頭暈、腿軟無力、麵色蒼白、出虛汗和饑餓感等低血糖征兆。

不吃早餐,不但不能滿足人體正常活動所需要的熱量,而且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

1.低血糖症。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約占80%以上,主要是供給人體和大腦所需的能量。不吃早餐體內的糖分得不到補充,就會出現低血糖症。

2.膽結石。根據資料統計,大多數膽結石患者有不吃早餐的習慣。因為人在早晨空腹時,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特別高,此時由於膽汁酸的分泌減少,形成結石的核心。長期不吃早餐會使膽固醇越積越多,膽結石也會越來越大。

3.胃潰瘍。不吃早餐時,胃裏仍有胃酸分泌,胃酸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如經常不吃早餐,因為空胃,胃黏膜容易受到胃酸的破壞,誘發胃炎或胃潰瘍。而到了吃午飯時,由於饑餓常會飽餐一頓,使胃黏膜受到撐脹、撕裂,容易引發胃痛和其他病變。

4.動脈硬化。長期不吃早餐,容易使低密度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動脈硬化的發生。

5.冠心病。不吃早餐,會增加血小板的黏度。血小板本來就有凝聚成塊的功能,黏度增加,凝聚成塊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一旦形成結塊,就會使心髒的冠狀動脈變窄,誘發冠心病。

6.肥胖。不吃早餐,往往容易導致午餐、晚餐吃得較多,熱量得不到充分消耗就會形成脂肪,最終可患肥胖症。

早餐如此重要,因此我們要重視早餐。

“早餐要吃好”,吃好就是要有足夠的營養,要可口。

一天飲食午餐為主

午餐是每日飲食中最主要的一餐。午餐的作用可歸結為四個字“承上啟下”:既要補償早餐後至午餐前約4~5個小時的能量消耗,又要為下午3~4個小時的工作和學習做好必要的營養儲備。如果午餐不吃飽吃好,人往往在繁重工作數小時後(特別是下午3~5點鍾)出現明顯的低血糖反應,表現為頭暈、嗜睡、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心慌、出虛汗等,嚴重的還會導致昏迷。

午餐食物的選擇大有學問。午餐所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35%,這些能量來自足夠的主食、適量的肉類、油脂和蔬菜。

與早餐一樣,午餐也不宜吃得過於油膩。

理想的午餐食物有以下幾種:

1.抗衰老抗痛食品——西蘭花

推薦理由:西蘭花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科學研究證明,十字花科的蔬菜是最好的抗衰老和抗癌食物。

2.最佳的蛋白來源——魚肉

推薦理由:魚肉可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並且消化吸收率極高,是補充優質蛋白的最佳選擇。同時,魚肉中的膽固醇含量很低,在攝入優質蛋白的同時不會帶入更多的膽固醇。研究表明,多吃鮮魚還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3.降脂食品——洋蔥

推薦理由:洋蔥可清血,有助於降低膽固醇。

4.抗氧化食品——豆腐

推薦理由:除了瘦肉和魚蝦類食物外,豆腐也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同時,豆類食品含有一種被稱為異黃酮的化學物質,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請大家記住,“氧化”意味著“衰老”。

5.保持活力食物——圓白菜

推薦理由:圓白菜的維生素C含量很豐富,同時富含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讓消化係統保持年輕活力。

6.養顏食物——新鮮果蔬

推薦理由:新鮮果蔬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胡蘿卜素是抗衰老的最佳元素。胡蘿卜素能保持人體組織或器官外層組織的健康,而維生素C和維生素E則可延緩細胞因氧化所產生的老化。此外,這些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果還能促進大直腸健康,幫助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