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馳騁職場不可不知的十個細節(3 / 3)

一個周六的下午,托馬斯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一點事情,最初的動機不過是出於樂於助人的願望,而不是金錢上的考慮。托馬斯並沒有責任放棄自己的休息日去幫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種特權,一種有益的特權,它不僅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為自己帶來一項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因果法則。也許你的投入無法立刻得到相應的回報,也不要氣餒,應該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點。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最常見的回報是晉升和加薪。除了老板以外,回報也可能來自他人,以一種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你付出的努力如同存在銀行裏的錢,當你需要的時候,它隨時都會為你服務。

不要輕易缺勤請假

趙芹在某公司做前台,由於前台事務瑣碎,不來客人的話又幾乎無事可做,她因此覺得來不來上班都一樣。

後來她戀愛了,如同所有戀愛中的男女一樣,她認為隻有時刻和男友在一起才幸福。為此她經常找借口向老板請假,一月之內竟然請了四天!她的男友也提醒過她:“你別老缺勤,這樣說不定老板要炒你的魷魚了!”她滿不在乎。地說:“沒事兒。老板還誇我很漂亮呢!他才舍不得炒我呢!更何況我就是去了也沒有事可做啊,前台隻要有個臉蛋就行了。請幾天假哪有那麼大的影響?”

不幸的是與趙芹估計的正相反,老板對她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你無視於你的職責,恐怕你不得不另謀高就!”

永遠別把請假當做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對待!那種總愛說“我真的有事,要扣工資就扣好了”的員工,無論到哪個單位,都不會有老板欣賞的。

“我常缺勤,可我有才能!”不要妄想用這樣的語言應付老板,要知道,缺勤請假可是升職路上的一大障礙。

不要隨便找個借口就去找老板請假,比如身體不好,家裏有事,孩子生病……這樣次數一多,任何一個老板都無法接受。

隻要一有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私人小事就請假,還自我安慰說:“反正我把工作做完了,就算今天不去上班,明天我會多做一點的,沒什麼大不了。”那就會給你的日後造成麻煩,甚至嚴重影響你的個人前途。

於菲和鄧艾都是某公司銷售科的業務骨幹。當公司要在她們當中選拔一個人擔任銷售科經理時,對她們的業績進行了考核,發現她們業績相當,協調性、創造性等各項條件也不相上下。在這種情況下,老板很難判斷到底誰比較好。因為一旦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就很可能會引起下屬的不滿,有失公平之嫌。這時,最容易用來作為判斷標準的就是出勤率。

於是,於菲因為多請了幾次假,而喪失了這個升職的好機會。

其實老板並非不準員工請假,作為自然的人,誰都難免要生病;作為社會的人,有事也同樣不能避免。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老板很不高興下屬請假,這種心態是無可厚非的。任何人當了老板都不希望下屬經常脫離工作崗位。

員工經常缺勤請假,從某種意義上說明員工缺乏忠誠敬業精神,這樣必會給老板留下不良印象,至於影響你的升遷那是很自然的結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今天我們的狀態都是對昨天的所為負責而已。沒有別人會為我們的“倒黴”買單,除了自己。所以,不要輕易缺勤請假。

在現今的公司製度之下,因為分工的實行,個人應該分擔的責任相對地減少,但是不要因此就動不動缺勤。正因為分工很細,你一旦脫離崗位,很可能影響到整個團隊工作的繼續,如同一個鏈條一樣,需要各個崗位的配合才能完成。

當老板在評價兩個實力相當的員工,以及決定給他們獎賞和升職時,有很多指標都是模糊的,最後他們的出勤時數就有可能作為參考衡量的指標之一。在此情形下,諸如責任心、合作精神、創造性等,往往會讓位並處於次要的地位。

當然也切不可做一個先斬後奏的自由主義者。請假對於員工而言,是常有的事情。請假按規定應於事前向上級主管報批,待獲得允許後,你才能離開工作崗位。請假的方式和頻率,往往也成為公司評價你的重要依據。公司將以此評定一個人的工作態度,進而直接影響到你的考核成績。無論如何,不可肆無忌憚地想請假就請假,也要多為老板和公司設想。當心留下不良的記錄,影響自己的業績考核和升遷。

一個人或一個公司的形象是很重要的,經常缺勤請假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形象,還會影響公司的形象,甚至還會帶動別的員工也缺勤請假,有這樣嚴重的後果,你還會經常缺勤請假嗎?

不要把時間花在找借口上

沒有任何人會欣賞一個整天不幹事,卻還在為自己找借口的員工。

魯迅先生說:“浪費時間等於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圖財害命。”誰在為拖延時間找借口,誰就是在為浪費生命找借口。浪費生命是最大的失敗。

通常借口有兩種,一種是以自己正在做某種事情為理由,其實這個也不是正式的理由,應該說借口才比較準確;另外的是一種假托的借口,以為是無傷大雅的理由。但是長久下去的話,當借口已經化為你的“護身符”的時候,你距離你的失敗人生就很近了。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是製造借口與托詞的專家。他們經常為沒做某些事而製造借口,或想出各式各樣的理由為事情未能按計劃實施而辯解。“這項工作的難度太大了”,“那個客戶還沒給我回信”,“我的事情太多了,忘了還有這樣一件事”,“老板規定的完成期限太緊”,“我們的工作條件太差了”,聽上去好像是“合情合理的解釋”,但不論借口多麼冠冕堂皇,借口就是借口,而非其他。

在我們平時的工作中肯定也會聽到類似這樣的說法:上班遲到了,會說“路上堵車”、“睡過頭了”;考試考不好,總愛說自己沒有時間複習,或者別人是得到老師的指點之類的話來自我欺騙;生意失敗,就愛以對手太強,對手沒有采取正當的競爭手段為借口。不在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而是想方設法尋找為自己開脫的借口。這樣的人是懦弱的,不敢為自己的失敗承擔責任,這不是一個成功者的做法和想法。

喜歡橄欖球的朋友都知道,鋒士·隆巴第是美國橄欖球運動史上一位偉大的橄欖球隊教練。在鋒士·隆巴第的帶領下,美國綠灣橄欖球隊成了美國橄欖球史上最令人驚異的球隊,創造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績。看看鋒士·隆巴第的言論,能從另一個方麵讓我們對執行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鋒士·隆巴第告訴他的隊員:“我隻要求一件事,就是勝利。如果不把目標定在非勝不可,那比賽就沒有意義了。不管是打球、工作、思想,一切的一切,都應該‘非勝不可’。”

“你要跟我工作,”他堅定地說,“你隻可以想三件事:你自己、你的家庭和球隊,按照這個先後次序。”

“比賽就是不顧一切。你要不顧一切拚命地向前衝。你不必理會任何事、任何人,接近得分線的時候,你更要不顧一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你,就是戰車或一堵牆,或者是對方的11個人,都不能阻擋你,你要衝過得分線!”

然而有多少人因為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喜歡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的員工肯定不是努力工作的員工,至少,是沒有良好工作態度的員工。他們找出種種借口來蒙混公司,欺騙管理者,他們是不負責任的人。這樣的人,在公司中不可能是稱職的好員工,也絕不可能是老板可以信任的員工;在社會上也不會被大家信賴和尊重。無數人就是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虎拖延、慣於借口的習慣,終致一生處於社會或公司的底層,不能出人頭地。

在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個廣為傳誦的悠久傳統,學員遇到軍官問話時,隻能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

沒有任何借口!在工作中,每個員工都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努力地浪費時間尋找借口。不論是失敗了,還是做錯了,再好的借口對於事情本身也沒有絲毫作用。讓自己做個“沒有任何借口”的人,這樣你的所做很快就有回報。在塑造自己形象的時期,我們要學會給自己加碼,始終以行動為見證,而不是編一些花言巧語為自己開脫。因為借口吹響失敗的序曲!

適時替老板打圓場

適時替老板打圓場,使他得到心理上的安慰,會令他把你看做知心人。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的說法,做老板的更愛麵子。作為老板,他要樹立起權威,若不慎做了錯誤的決定或說錯了什麼話,下屬直接指出上司的錯誤,無疑是向他的權威挑戰,會讓他很沒有麵子。相信一個最寬宏大量的老板也無法忍受。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板也有錯了的時候。這時候,你要裝作不知道,事後盡力去彌補就是了。有些人直言快語,肚子裏放不住幾句話,發現領導的疏漏就沉不住氣。

某公司召開年終總結大會,主任講話時出了個錯,他說:“今年本公司的合作單位進一步擴充,到現在已發展到46個。”話音未落,一個下屬站起來,衝著台上正講得眉飛色舞的主任高聲糾正道:“講錯了!講錯了!那是年初的數字,現在已達到63個。”結果全場嘩然,主任羞得麵紅耳赤,情緒頓時低落下來。

老板有錯時,不要當眾糾正。如果錯誤不明顯,不關大局,其他人也沒發覺,不妨“裝聾作啞”,等事後再予以彌補。

有一個老板在會上將一組財務數據講錯了,一個做財務工作的下屬沒有馬上糾正,他在做財務報表時,將老板說錯的數據糾正了過來。老板看到財務報表時,才知道自己在會上說錯了,因此對這個員工的好感大增。有時,老板的錯誤明顯,確有糾正的必要,最好尋找一種能使老板意識到而不讓其他人覺察的方式糾正,讓人感覺到是老板自己發現了錯誤,而不是下屬指出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甚至一聲咳嗽都可能解決問題。

不要在公眾場合或同事的麵前跟老板頂嘴,否則會弄巧成拙。因為有些老板極重“麵子”,即使明知自己錯了,也拉不下臉當眾承認,如果你窮追猛打,在大家麵前讓他出醜的話,吃虧的隻會是自己。

中國有一個風俗,家家戶戶總在春節或其他喜慶節日裏,在門上貼一個“福”字,而且“福”字總是倒著貼。你知道這個風俗的由來嗎?

相傳古代有一位大財主過六十大壽,請了一名秀才賜“福”字墨寶,準備貼在門上以添吉祥之氣,秀才寫好後,財主親自拿去貼在門上,偏偏這個財主不識字,把“福”倒著貼在門上。到了晚上,賀壽的人陸續前來,看到這個“福”字貼倒了,就議論紛紛。這事傳到大財主的耳朵裏,他氣得肺都快炸了,連忙命人找來秀才要加以重責。

秀才明白緣由後,並沒有急於申辯,而是仰首哈哈一笑:

“恭喜!恭喜!老爺子,您的福到了啊!”

“臭小子,你把‘福’字寫顛倒了,是何居心?虧你還笑得出口……真可惡啊!”

“老爺子,您別生氣。今天是您的六十大壽,這福字顛倒不就表示您的福氣到了嗎?”

財主聽了秀才這番話,不僅怒氣全消,還重重地賞給秀才數百兩銀子。從此,倒貼“福”字的風俗便流傳下來了。

這位秀才借著“倒”和“到”的諧音巧妙地為自己和財主解圍,在眾人麵前維護了老財主的麵子。

消極地給上司保麵子不如積極地給上司爭麵子。如果發現上司有某種錯誤或不妥之處,可以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或下班後一齊娛樂時,委婉地向他提出,但要特別注意不可過分強調,以免引起他的反感。在交談中要時刻注意他的反應,如果他表現出滿臉的不高興,或找出各種理由極力為自己辯解,你就要立即停止,不可再三提示他的錯誤。如果聽完你的提示,他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並為此表示非常煩惱,你可以找出適當的借口為他開脫,使他得到心理上的安慰,這樣他會把你看做知心人。

不要打越級報告

通常打越級報告是一種危險的行為,會產生眾多不良後果,往往容易傷害到自己。

張湧大學畢業後到某報社文藝部工作,擔任副刊編輯。他畢業於大眾傳播係,理論基礎紮實,才思敏銳。參加工作幾年間,由他編輯發表的不少作品被國內多種文摘類報刊轉載。他自己還勤奮創作,先後在各大報刊發表了大量作品,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藝部開展了不少群眾性的工作,均取得成功。由於張湧越來越受到同事的尊重,影響漸大,部門主管慢慢地感到了他對自己的威脅,開始排擠張湧,對他的合理化建議也不予采納。

久而久之,張湧和部門主管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倆人中間出現了一條無形的溝壑。

張湧不僅多才敬業,而且在事業上具有一定的開拓精神、創新意識。由於和部門主管關係的“不妙”,他的一些想法無法付諸實施。於是,他幹脆越過部門主管直接和總編去談,談他的計劃、設想,希望得到總編的支持。

結果不難預料,張湧的計劃不但沒能得到支持,還引起了部門主管強烈的反感。

對於總編來講,在張湧和部門主管之間,他不能不考慮中層幹部的威信、情緒等因素,不能不維護管理階層;再者,越級報告,事實上破壞了正常的管理模式。越級報告失敗,張湧的處境可想而知,和部門主管關係的惡化,致使他的工作處於極端被動的狀態。無奈,他提出申請,要求調離文藝部,去其他部門工作。

公司的組織機構是逐級上報的,下級員工都有直屬上司、頂頭上司。在工作中,越級報告意味著要越過直屬上司,直接與頂頭上司說明你的看法或爭取權益。

通常打越級報告是一種危險的行為,會產生眾多不良後果,往往容易傷害到自己。頂頭上司不喜歡越級報告,一般會“退回原級處理”,你無法收到預期效果。這還有可能導致你與直屬上司之間關係的惡化,因為你這樣做明顯是對他的不尊重。事後就算他不炒你魷魚,也難對你委以重任。你的報告如果被同事們知道了,他們可能會攻擊你而使你“裏外不是人”。

就算你的報告是非常正確的,你也破壞了單位的正常運行程序,這會使頂頭上司頭疼。即使你成功了,他們也會心存芥蒂,認為你對他們也可能采取同樣的行為。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打越級報告。

你把一個自鳴得意的企劃秘密地送到老總的桌上,自以為最高決策層會對你的才華另眼相看。你會發現,這麼做的結果無非有兩種:一是老總把你的報告送回部門經理那裏,令其按常規程序辦;二是老總將你的報告按下不動,好像沒有這一回事一般,另行啟用你所在的部門呈上的第二份計劃。

這兩種結果都不是你所要的,你的“積極”做法,竟遭受了三重打擊,第一重打擊是,權衡再三,老總對你的急切心態持不置可否的態度,如果在挫傷部門經理的積極性和挫傷你的積極性之間選一個,他隻能選後者;第二重打擊是,部門經理十有八九會對你從此“另眼相看”;第三重打擊是,通過這件事,眾人視你為急功近利之徒,這是否得不償失?

相信自己單槍匹馬的能量,是辦公室新人自負的體現,其實,在熟悉整個公司的流程,學會考慮各方的利益之前,一個人的奇思妙想常常是“空中樓閣”,是經不起推敲的。

在工作中,你若是想打越級報告,需要先檢視一下自己的動機,是為公司利益著想而不是為了個人利益。確認了這一點,你就能選擇正確的做法了。

所以,在工作中你有什麼建議需要打報告時,一定要逐級上報。最好先與直屬上司進行溝通,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