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要追求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氣質和最圓滿的人生,那麼他就會把這種消費當做一種最恰當的投資,他就不會為錯誤的節約觀所困惑,也不會為錯誤的“奢侈觀念”所束縛。
英國著名文學家羅斯金說:“通常人們認為,節儉這兩個字的含義應該是‘省錢的方法’。其實不對,節儉應該解釋為‘用錢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怎樣去購置必要的家具,怎樣把錢花在最恰當的用途上,怎樣安排在衣、食、住、行,以及教育和娛樂等方麵的花費。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把錢用得最為恰當、最為有效,這才是真正的節儉。”
購買便宜東西並沒有真正賺到了便宜
隻要把錢花出去,然後換回某樣東西,你就已經進行了一次投資。不要小看這一次小小的交換——它代表著你的投資理念。
比如買衣服,有些人買回來的都是些隻能穿一季的貨色,每件衣服的平均使用率很低,而且這些衣服從買回的那天就飛速貶值,其實這是一項非常錯誤的消費,為何不選擇雖貴但質量上乘的衣服呢?價錢雖然貴一兩倍,但每件衣服的壽命至少長達四五年,而且由於較貴的衣服一般都設計得很漂亮,頗具時尚眼光,所以不容易被淘汰,這樣算下來,平均每次穿著的費用比穿廉價貨便宜,更減少了處理每年過時衣物的煩惱。
構成非理性購買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貨品價格便宜,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兩百元的消費對一般人來說,是不用多考慮的小數目。花一兩百元便可以滿足占有欲,無疑是很大的樂趣。但問題是很多東西如裝飾擺設和玩偶等,其實是多餘的,有些被安置在窗台角落蒙塵,或放在雜物架的暗角裏閑置。如果要點綴廳堂,不如買件起眼、有藝術價值的裝飾,雖略為昂貴,但隻需計算一下,以往花在各種裝飾品的冤枉錢,就覺得它便宜多了。此外,這次買的是一件可以欣賞幾十年的藝術品,又可以給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說不定還有升值的可能。
其實消費的經濟學很簡單,隻要將資金轉用在具有恒久價值的物品上,資本的消耗就得以在購物活動中減至最低,而且變成資產,所以與其買人造寶石而隻換來一次購物快感和數次的使用,待要賣掉時不值一文,不如轉而投資真品,一樣有購物快感,而且有更高的使用次數,而這正是理財法的最好運用。
衝動的消費隻是在糟蹋錢,良好的理財意識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
做新節儉主義者
做圖書策劃的黎先生在穿衣上能夠豐富多彩卻又講究經濟實惠,據說這是在大學裏跟一個日本留學生學的:花1/3的錢買經典名牌,多數在換季打折時買,可便宜一半;另1/3的錢買時髦的大眾品牌,這一部分投資可以使你緊跟形勢,形象不至於沉悶;最後1/3的錢花在買便宜的無名服飾上,如造型別致的T恤、白襯衫、工裝褲、運動夾克等,完全可以依照你自己的審美觀點去選擇。有時,從外貿小店裏找來的無名的運動夾克,配上名牌休閑T恤和長褲,那種“為我所有”的創造性的發揮,才是顯示眼光及品位的。
新節儉主義代表者———高笑無疑就是個精於購買便宜貨的行家裏手。但你千萬別以為她的生活沒有品位,穿著打扮顯得落伍。
先見識一下她的衣著吧。周末下午在赴同事的生日PARTY時,她的裝束讓朋友們眼前一亮:身穿一件胸前布滿亮片的無袖背心,配上一條花格A字裙,腳蹬一雙小短靴,左手套著幾圈亮晶晶的金屬手鐲。這套簡單耐看的行頭讓同事們估算恐怕要花近千塊,但實際上,高笑總共隻花了不到200塊。無袖背心是在一家韓國店打折時買的,隻花了50塊;細格裙也是在街邊的外貿店裏淘來的,和店主還了還價30塊錢就搞定了;小短靴則是百貨商店裏反季銷售品,自然也貴不到哪裏去。
“我喜歡買便宜的東西,這樣我才能夠買很多很多。”28歲的高笑這樣對周圍的朋友們說。在她的影響下,過去周圍隻在商場裏買名牌的同事們也變得喜歡到街邊的小店去轉轉。如果運氣好的話,大家就能買到些既便宜又好的東西。
像高笑這樣的人在如今的城市裏並不少見,她們經曆了大張旗鼓地買名牌穿名牌的奢侈消費時代後,逐步傾向主張在風險不大的開銷上能省則省,比如買內衣或襪子,畢竟這些都是某一階段的消耗品,都是用得好玩的東西。高笑的很多衣物都是從街邊的廉價小店裏淘來的。她表示,“我買的上衣通常就50、60塊,加到一起有至少有十幾件。”
不過,高笑並不是所有開銷都這麼節省。偶爾她也會大手大腳一把——買一輛自己的小汽車,養一條純種的獵犬,有空時出去旅行,還有精力疲倦的時候花錢去美容店做個臉——這些全是奢侈消費。但她覺得,為它們花的每一分錢都很值得。
家門口就是汽車站,但每天李磊和小寧夫妻倆都要徒步走一站多路到汽車總站坐不用再倒一趟的車。小寧是北京某著名裝飾集團的會計,李磊在某醫療器械公司做銷售,兩人的收入並不低。“每天一早起來走走路,既鍛煉身體又省錢,何樂而不為呢?”小寧說。不是與人交往的需要,兩人從不在外麵吃過飯。“在家裏吃飯多好,營養高還不貴。”對吃並不講究的小寧堅持自己的觀點。但在穿衣方麵,小寧很講究,買衣服一定要去商場,“衣服沒有牌子我根本穿不出去。30塊錢一個的包我從來不背,因為便宜的包讓我感覺沒有自信。”即便如此在買衣服時,她也有自己的一套省錢方式。買衣服不僅講求少而精,而且基本上都成套地買,那樣穿著率會比較高,不會出現滿櫃子的衣服卻找不出一件可穿的。
李磊夫婦每月最固定的開銷就是精神消費。寬帶上網的包月費每月雷打不動,上網看新聞、查資料、下載電影、看圖書連載都已成為他們必不可少的生活部分。除此之外,李磊還喜歡買雜誌,買《微型計算機》之類電腦雜誌,那是他的興趣,每月都會花幾十元。經常參加各種考試給自己充電的小寧喜歡買專業書。她坦言:現在存錢為的是將來上碩士或博士交學費的。
他們講究的是精神消費,這一類人在年輕人中不占少數。
上班已經有四五年的小蓓近來忽然間發現,錢越掙越多了以後自己的消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曾一度愛趕時尚潮流的她現在消費越來越理性,不僅不再盲從流行、追時髦、比闊綽,而且也跟著父母開始學會勤儉持家。比如把洗衣洗菜水攢起來衝廁所,省錢是一方麵,關鍵是節省了緊缺的水資源。
出行方麵,小蓓也曾考慮過買車,考慮北京交通的複雜狀況以及朋友幫她算過賬,她毅然選擇以坐公交車或打車的出行方式。從家到單位七公裏,有一趟直達的空調公交車,再加之不用朝九晚五地趕時間工作,現在她一直坐公交上班,晚上加班晚了就打車回家。這樣每年節省下來的錢她都用在假期和父母一塊出遊上了。
現在人們生活都講究品位,但石榴更追求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閑下來的時候她更願意徒步逛逛後海,累了找個石凳坐坐。有時還會去爬香山喂鬆鼠,花上5元門票,再給可愛的鬆鼠買上兩塊錢的花生就能體會人與自然融合的愜意,比花五六千塊錢辦一張健身卡跑到室內呼吸別人的廢氣舒服得多。她越來越相信一個理:幸福不與花錢多少成正比,最關鍵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生活其實很簡單
簡化生活將大大減輕你的生活負擔。過去,你每天都得清理大量的垃圾,這裏有腐敗的食品、各式各樣的飲料瓶等生活垃圾和塑料製品,而通過轉變飲食習慣,選擇飲品,減少購物,這種狀況將得到好轉,你不用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做清理廚房,整理物品這些雜事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