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讓細節成為你的理財顧問(3 / 3)

所以,投資還要考慮自身的知識麵和職業特征,不要盲目隨大流、趕時髦。

3.投資環境及投資意圖的影響

不同金融資產對客觀環境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股票、期貨增值雖然比存款高,但對地理通訊條件的要求相對也較高。所以,客觀環境和條件對投資方式的影響也至關重要。

投資意圖的不同,直接影響著投資方式的選擇。一般說來,低收入家庭以保全資產為目標,注意資產的安全性。但如果將投資收益作為家庭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的話,那就把資產的增值性放在首要位置,同時兼顧安全性,可以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期貨等作為主要投資方式。

家庭投資的一般策略:

敢於投資是金融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而善於投資,使資產既保值又增值,則是家庭投資理財的關鍵。

在目前人們金融知識普遍缺乏的情況下,不妨將手中的資金進行多元性分散投資,這樣較為穩妥,將1/3的資金儲蓄,1/3用於投資實業,1/3用於購買債券、股票等,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不錯的投資組合。

現代家庭常用的投資方式有以下幾種:

(1)買房。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擁有自己的資產能使你感到安全、穩定。買房子是一種投資,房地產市場正處於上揚階段,投資收益是非常可觀的。事前做好市場調查是必要的,但價錢不要超過自己所能負擔的範圍。如果你把自己的需求告訴幾家中介公司,你就可以找到合適的房子。

買房時可以利用有效率的貸款、二次貸款等方式,來創造一種長期的投資。隻要你擁有自己的家,就可以運用這種貸款方式創造財富。

(2)抵押。設定抵押應該多比較,要選擇那些能迅速償還貸款的項目。如果你能自由償還本金,則可省下很多利息。多找幾家銀行比較一下抵押方式與利率。

(3)創業。你可以開創自己的事業作為後盾,而且也能創造周轉金。當你決定做什麼之後,就要製訂計劃,並拿給財務顧問與銀行經理過目。投入資金之前務必先做市場調查,且必須確認你的計劃是可行的。

(4)儲蓄策略。永遠儲存一筆錢作為急用經費。不管你賺多少,永遠存一些錢。最好是存下你收入的10%,先把該存的存起來,然後再付賬單。儲蓄以定存為宜,利息收入再投入儲蓄本金。你可以利用一點一滴累積的儲蓄,作為緊急之用或用於特殊場合。

將理財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理財是一種生活習慣,哪怕自己得到的是一分錢,也要清楚地知道這一分錢將如何使用,怎麼賦予它不同的用途。當你能夠堅持不懈地進行投資,哪怕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獲得的回報隻是很少一部分,但是你堅持這樣去做,時間會讓你輕鬆成為一位富翁的。

假如人一生能活100歲,那麼前20年是享用父母的錢,65歲之後是退休階段了,很多人已經不再創造財富了。所以我們創造財富的時間隻有40年左右。在這個階段,我們還要承擔贍養父母和養育孩子的責任。

今天有錢,不等於明天還有錢;今天開始理財,那麼明天也許就可以享有富足人生。

20~45歲是我們積累財富的黃金時段,也是理財的最佳階段。在此階段,養成一種理財的習慣,善用它們,合理地進行投資,為自己未來富足生活創造一個源源不斷獲得收入的渠道,是現代人最可靠的選擇。

把理財變成一種習慣,那麼理財將不再是一種負擔、一種高深的學問。

理財越早越好,理財習慣最好從年輕甚至年少時就養成。

許多人在購物時屬於衝動型,經常會有不經意的花費,所以要時常打理自己的存折,運用不同的方式來打造自己的“黃金存折”,比如將一部分錢作為定期存款;一部分購買保險,或者定期定額購買基金作為穩定投資;另一部分拿去做短線投資,這樣不僅有機會可以賺到高額的回報,也不致在一夕之間花光自己的辛苦錢。

幾年前,陳麗是個不折不扣的“月光族”,不但每月把薪水花光,還動用父母給她存的“小金庫”。一段時間後,陳麗意識到了不能再這樣下去,萬一哪天需要錢,總不好意思再讓外地的父母給自己掏吧。

看身邊同事紛紛購買國債、基金,她也拿出“小金庫”裏的錢進行了嚐試。同時,她又參加了“零存整取”儲蓄,強製性存款。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的資產逐漸增多,心裏也變得安寧、踏實了。

陳麗結婚後,和老公商量,拿出一部分資金投入股市,進行短線操作,正值牛市,他們大賺了一筆。現在,夫妻兩人還在股市裏進行“競賽”,每人投入部分資金,看誰炒得更好,不但增加了生活樂趣,也讓老公對她的獨立性刮目相看。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早晚都要建立自己的家庭,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所以一定要有理財意識,並養成理財習慣。隻有養成理財習慣,有了充實的家庭小金庫,愛情才會更加甜蜜,家庭才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