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賺錢不理財永遠成不了“富人”
許多人走上工作崗位,每月都拿著固定的薪水,看著自己工資卡裏的數字一天天漲起來,他們可以盡情地消費,總感覺高枕無憂。直到有一天刷卡時售貨員告訴他們:“這張卡透支了。”這時,他們才驚慌起來,也奇怪起來:“每個月的薪水也不少,都跑到哪兒去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賺錢固然重要,但是理財更是不可或缺的。隻會賺錢不會理財,到頭來還是一個“窮人”。是富人還是窮人,不僅看你能“掙”多少,還要看你會“理”多少。
陳郡已經工作兩年了,現在的月薪是五千。除去租房和吃飯的開支,每月還能剩下4000多,可他每到月底還是要向朋友借錢。而他的同學中,許多人沒有他掙得多,卻從來沒有借過錢,反倒是他總向人家借錢。原來,陳郡隻會努力工作,努力掙錢,以為這樣自己就可以富起來,從來沒有考慮過如何理財。晚上熬夜看電影,第二天起不來隻好打車上班。不喜歡吃公司的食堂,一到中午就出去吃。每次與朋友出去吃飯,都是他搶著買單。每個月都是這樣,他從來沒有理財的概念。也正是因為這樣,工作兩年了,還沒有任何積蓄。
從上麵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注重理財、善於理財,就能步入財富的殿堂;而不注重理財,不善於理財,就可能要過拮據的生活。
隻會掙錢不會理財的人不會有錢的。學會理財有以下好處:
第一,有利於平衡你的小金庫,使生活無憂,不會讓你成為到月底就數著天數盼望著發工資的“月光一族”。
第二,理財可以改善你的生活品質。理財可以使你用現有的錢賺取更多的錢,讓生活更加富足。
賺錢與理財就像是富人的兩隻手,隻有用雙手才能捧住財富。
不要小看小錢的功用
知道了錢的重要性,誰都想一夜之間成為“富翁”。可從現在的“無產階級”怎樣才能變身為持有金錢的“富翁”呢?這裏有六步理財,耐心一步步走下來,你會發現自己也成了“有產階級”。
第一步,從重視小錢開始。
很多人都認為投資得有一大筆錢才能開始,總存有手頭上的錢暫不寬裕的心理。他們認為投資一次性至少也得是萬兒八千的,否則就沒什麼意義。但是富翁的錢也是從1元錢攢起來的,財務自由不是一天就可以實現的。
第二步,積少成多也能成大富翁。
你現在節約下來的每1元錢,都是築造財富大樓的一塊基石。攢錢如此,花錢也如此,花20元錢和40元錢也許一次比起來沒有什麼區別,但時間長了,所產生的貧富差異卻很懸殊。
第三步,不能隻活在現在。
有一些人說不願意投資股票,因為他不想等10年才成為富人,他想享受眼前的生活。問題在於,10年後你是否能保證比現在過得更好?你將來的生活條件是由你過去所做的投資而決定的,所以,不妨在此刻為你的將來做好準備!
第四步,讓我們來買公司本身。
有些人總是在問為什麼總存不下錢,他們總是覺得錢是花出去了,但從來沒見任何回報。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大家不再買公司所銷售的產品,開始買公司本身。美國對有錢人(年收入22.5萬或持有300萬資產)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富人會把他們全部收入的30%左右拿去投資或儲蓄。這並不一定可以致富,但卻是他們成為富人的原因。
第五步,貧富不在於存折的厚薄。
如果你的工作隻付給你每年18萬的薪水,要想年薪百萬,你就得找6份工作,但那時的你身體卻會因此垮掉。難道100萬就真的賺不到了嗎?但是仍有很多每年賺100萬的人,他們也隻有一份和你相當的工作,但卻不斷地有錢入賬。二者的區別就是,智者並不看工資的多少,而是看怎麼才能讓裏麵的錢高效地運轉起來。
第六步,不走父母的老路。
如果你不想像父母一樣辛苦操勞一生而依舊清貧的話,那就別過他們的生活,要從他們那一代人的思想中解放出來,把投資和財務儲蓄永遠放在人生中的重要位置。
要想成為“富翁”,就要拋棄你心中那些陳舊的金錢觀念,走新的理財道路,隻有這樣才能成就新一代的小“富翁”。
家庭投資理財的關鍵
許多人一想到把日常剩餘的錢拿去做投資,就不知如何是好。他們誤以為投資理財是很複雜的事。其實,賺錢說簡單也很簡單,並不比其他事複雜。隻要在決定投資事宜之前,先弄清楚相關的事實與選擇,谘詢經驗豐富的會計師或財務專家,或與其他有投資經驗的人討論自己的財務規劃,然後再做決定,一定會得到比較理想的回報。此外,閱讀書報上的財務資訊對投資也有很大幫助。
投資策略的選擇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麵的影響:
1.自己的經濟實力
俗話說:“量體裁衣,看菜吃飯。”家庭的經濟實力,決定了個人投資方式的選擇。
日常結餘較少的低收入家庭,宜采取儲蓄或購買保險的方式進行投資;日常結餘較多的中等收入家庭,可以采取以定期存款和債券為主,適當投資股票和期貨為輔的投資組合方式;高收入家庭,可適當涉足投資收藏等領域。
2.自己的投資知識
投資是一門學問,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尤其是當今投資渠道和方式越來越多,隻有真正的行家裏手才能出奇製勝。投資若想盈多虧少,投資者必須在專業知識上盡可能地豐富自己,積累投資“資本”。同時,職業特征對個人投資方式的選擇也有一定的決定作用。有的投資項目需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這對某些從事日常工作繁忙的職業人士來說就不適合,因為這會影響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