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用細節讓別人主動幫你(1 / 3)

第三章 用細節讓別人主動幫你

清高孤傲的人隻會被人疏遠

清高孤傲的人總是會與普通人格格不入,縱使他們確實很有才情、品位、格調,卻隻會遭到別人的反感、疏遠。

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目中無人的盲目行為,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為。它們相互作用的結果往往使你孤陋寡聞。

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粗俗。人們會覺得你嘩眾取寵、盛氣淩人,一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俗態,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無知。人們會覺得你庸俗淺薄、狹隘偏見、夜郎自大,是虛榮和一知半解結合的怪物。

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愚蠢。人們會覺得你故作高深、附庸風雅,其實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矯揉造作的不高明表演。

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自負。人們會覺得你難於接近,隻得敬而遠之,或避而躲之。清高孤傲是流沙,常常導致一生的失敗。

清高孤傲是危險的,要擺脫它需要做到如下兩點:一是認識自己;二是平等待人。防止清高孤傲首先要認識自己,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清高孤傲者要麼自以為有知識而清高,要麼自以為有本事而自大。殊不知,山外有山,樓外有樓,還有能人在前頭。人貴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虛懷若穀、好學不倦,不自負的人。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其晚年的文學造詣可說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他從不恃才傲物,仍一遍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怕他累壞身體,勸他:“何必這樣自討苦吃?又不是小學兒,難道還怕先生生氣嗎?”歐陽修回答說:“不是怕先生生氣,而是怕後生笑話!”

虛心自知,才是醫治孤傲的良方。

此外,與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僅是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人品修養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針對傲慢無理而言的,它要求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間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有多大的差別,都一視同仁。切忌眼高於頂,看不起人。

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為人的一種意識和心理深深地附著在人的身上,並時時加以維護。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視、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

如果你不願遭到別人的反感、疏遠,那你要在做人上多個心眼,切勿清高孤傲和過分強調自我,要注意加強品德修養,那麼你的人際關係就會變得很和諧,你的生活會更加幸福和愉快。

放下身段,讓自己做個“普通人”

人的“身段”是一種“自我認同”,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但這種“自我認同”也是一種“自我封閉”,也就是說,“因為我是這種人,所以我和別人不一樣”,而自我認同感越強的人,自我封閉也越厲害。

所以,千金小姐不願意和保姆同桌吃飯,博士不願意當基層業務員,高級主管不願意主動去找下級職員……他們認為,如果那樣做,就有損他們的身份。

拿著“身段”做人,會讓你越來越清高孤傲,越來越孤寂。

如果你想從自我封閉的圈子裏走出來,就要放下身段,也就是:放下你的學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讓自己做個“普通人”。

不要總是過於自尊。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眾的尊重和喜歡,但是這種自尊的需要僅僅是自己本人的一種希冀,能否在事實上得到,則取決於公眾對自己言語、舉止、行動的評價和肯定。如果說將自尊的需要作為一種行動去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本沒有理論上的錯誤,問題是這種自尊心理不能過分。一個人在社交中讓過分自尊心理占據指導和支配地位,就會怕自己的行為是否失當,怕人們會怎麼看待自己,甚至有時會因為過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願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擔心相比之下,會掉自己的“價”,失去尊嚴。因為過分自尊,也不願與比自己“差”的人交往,覺得有失身份。如此思來想去,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界往來,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難以適應現代社會,更不要說讓別人主動來幫你了。

想要別人主動來幫你,就要放下身段,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就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正確認識自己,勇敢麵對社會、麵對他人,走向圓滿、成功的人生。

放下身段做人的兩個原則:

1.要有社交成功的願望

隻要你想進入大家的圈子,想成為社交場合的一員,想受到大家的歡迎,想有許多朋友,你就會努力去學習社交,你就會調動你的一切智慧去掌握社交的技能,你最終就會學會社交。

2.要敢於表現自己的長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隻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和別人交往,你就會發展自己的長處,不斷地顯示自己的長處,你就會吸引別人的注意,你就會找到自己的誌同道合者。不要怕自己不行,要相信自己會比別人做得更好,隻要你有自信,你就會使自己的長處得到充分的發揮。

與人爭辯,你隻是多了一個對立者

有個喜歡辯論的學者,在研究過辯論術,聽過無數次的辯論,並關注它們的影響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世上隻有一個方法能從爭辯中得到最大的利益——那就是停止爭辯。你最好避免爭辯,就像避免戰爭或毒蛇那樣。

這個結論告訴眾人:不要在口頭上過於爭強好勝,爭辯中的贏不是真贏,它帶來的隻是暫時的勝利和口頭的快感,它會導致他人的不滿,影響你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在爭辯中失利的人不會發自內心地承認自己的失敗,所以你的說服和辯論統統徒勞無功,無助於事情的解決。

有一種人,反應快,口才好,思維敏捷,在生活或工作中和別人有利益或意見衝突時,往往能充分發揮辯才,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

可是,你為什麼一定要與對方辯論到底以證明是他錯了?這麼做除了讓你得到一時的快意之外還有什麼呢?這樣能使他喜歡你,或是能讓你們簽訂合同?事實並非如此,要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要想使自己在事業上遊刃有餘,在朋友中廣受歡迎,在家庭中和睦相處,你最好永遠不要試圖通過爭辯去贏得口頭上的勝利。

在辯論中,無論你是失敗還是獲勝,你都不會得到任何好處。這是因為,就算你將對方駁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那又怎樣?你隻是使他覺得自慚形穢、低人一等,你傷了他的自尊,他不會心悅誠服地承認你的勝利。即使他表麵上不得不承認你勝了,但他心裏會從此埋下怨恨的種子,成為你的對立者。

你要知道,當人們逆著自己的意見,被別人說服時,他仍然會固執地堅持自己是對的。

富蘭克林這樣說過:“如果你辯論、反駁,或許你會得到勝利,可是那勝利是短暫、空虛的……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你不妨替自己做這樣的衡量——你想得到的是空虛的勝利,抑或是人們賦予你的好感,這兩樣,很少能同時得到。

你在進行辯論時或許是對的,可是你要改變一個人的意誌時,就算你是對的,也是錯的。你可能認為所有通過爭辯獲得的勝利都是一種勝利,可事實上,這是一種付出極大代價後獲得的暫時性勝利。不說一句話,通過你的行動得到別人的認同,今後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讓別人覺得有利可圖

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得到別人的幫助,就必須刺激起對方的欲望,暗示隻要能辦成事,好事就在後頭,並不時給些甜頭,讓人相信你所說的並非是空話。

詹森是一位傑出的商業家,他的投資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旅館、戲院、工廠、自動洗衣店,等等。出於某種考慮,他還認為應該再投資出版業。

經他人介紹,詹森看中了雜誌出版家魯濱孫先生。魯濱孫是出版行業的大紅人,很多出版商都爭相羅致,但始終無法如願。如何才能把魯濱孫負責的雜誌弄到手,並將他本人網羅到自己旗下呢?經過一兩次共同進餐,雙方有了初步的了解,詹森決定不惜代價進行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