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回歸簡單(1 / 3)

第十章 回歸簡單

簡單的事情考慮得很複雜,可以發現新領域;把複雜的現象看得很簡單,可以發現新規律。

——英國:艾薩克·牛頓

生命的價值在於質而非量

你可以擁有很多東西:健康的身體、完美的愛情、無盡的財富,但這不能表示你擁有的東西都是最有價值的。生命中出現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而且這些價值也各不相同。正如一百顆金剛石與一顆鑽石相比,兩者看似相同,但你一定會選擇後者。生命的價值也是如此,你擁有多少外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價值的高低,那才是生命價值的體現。

但是陷入塵世中的人們往往忽略了這個道理,他們認為附庸的東西越多,越能讓某樣事物看起來價值連城。其實不然,往往簡單又有品質的事物才更能體現出它們自身的價值。

一個皇帝想要整修京城裏的一座寺廟,他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希望能夠將寺廟整修得美麗而又莊嚴。

後來有兩組人員被找來了,其中一組是京城裏很有名的工匠與畫師,另外一組是幾個和尚。由於皇帝不知道到底哪一組人員的手藝比較好,於是就決定給他們機會作一個比較。皇帝要求這兩組人員各自去整修一座小寺廟,且這兩座小寺廟麵對麵。工匠們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種顏色的顏料,又要了很多工具,而讓皇帝奇怪的是,和尚們居然隻要了一些抹布與水桶等簡單的清潔用具。

三天之後,皇帝來驗收。他首先看了工匠們所整修的寺廟,工匠們敲鑼打鼓地慶祝工程的完成,他們用了非常多的顏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藝把寺廟裝飾得五顏六色,非常華麗。皇帝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又來看和尚們負責整修的寺廟。他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和尚們所整修的寺廟沒有塗任何顏料,他們隻是把所有的牆壁、桌椅、窗戶都擦拭得非常幹淨,寺廟中所有的物品都顯出了它們本來的顏色,而它們光亮的表麵就像鏡子一般,反射出外麵的世界。那天邊多變的雲彩、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是對麵五顏六色的寺廟,都變成了這座寺廟美麗色彩的一部分,而這座寺廟隻是平靜地接受著這一切。皇帝被這座莊嚴的寺廟深深地打動了,勝負顯而易見。

故事中和尚們的做法說明了“質”與“量”的差別:寺廟的“質”,就是簡簡單單,沒有雜物的附庸;而工匠們貪圖的“量”除了能迷惑人的眼球,卻絲毫體現不出房屋的價值。這裏提到的“質”是寺廟的價值,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價值也是如此,它不是體現在擁有多少外物上,而是體現在生命的品質上。如果一個人的品質好,即使他一無所有,也絲毫不能影響他自身的價值。

從古至今,那些流芳百世的名人擁有的“量”並不一定很多,他們的生命雖然簡單卻又熠熠生輝,那是因為他們具有優秀的生命品質。我們無法控製擁有東西的多少,但我們可以掌握每一件東西的品質高低,包括生命。此時此刻,有多少人為了讓自己更有價值而不斷地追求更多的東西,為了貪圖“量”而忽略“質”的意義,這是不明智的做法,唯有提高了自身的價值,哪怕我們一無所有,簡簡單單,我們的生命也會耀眼而奪目。

尋求內在的簡單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於人世的老先生,在日記簿上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如果我可以從頭活一次,我要嚐試犯更多的錯誤,我不會再事事追求完美。我情願多休息,隨遇而安,處世糊塗一點,不對將要發生的事處心積慮地計算。如果可以,我會多去旅行,跋山涉水,多危險的地方也不妨去一去。過去的日子,我實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過清醒明白,太過清醒合理。如果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我會什麼也不準備就上街,甚至連紙巾也不帶一張。如果可以重來,我會赤足走在戶外,甚至整夜不眠。還有,我會去遊樂園多玩幾圈木馬,多看幾次日出,和公園裏的小朋友玩耍……隻要人生可以從頭開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這位老先生是個地地道道的商人,活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中,他曾經對自己的事業傾盡全力、親力親為,但自己卻被紛雜的世界弄得心力交瘁。直到臨終時,老先生才徹底覺悟:生活不需要很多錢,簡單生活,讓自己快樂才是最珍貴的。

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我們,往往忽略了簡單的力量。我們什麼都想、什麼都要、什麼都舍不得、放不下,欲望鋪天蓋地地掩蓋了所有幸福的感覺。在現今社會中有太多的資訊、太複雜的人際關係、太多的聲色犬馬、太多的誘惑與執著,我們很難聽到內心深處發出的單純聲音,很難看到人與人之間簡單的微笑,很難感受到清晰卻有力的心跳。

其實,隻要我們讓自己簡單一些,無論外界如何紛亂,內在的世界都會安寧平和。簡單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與哲學,簡單生活首先是讓外部的生活環境簡單化。當你不需要為外在的生活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時,也就為內在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接下來,你需要對內在生活進行調整從而使其簡單化,這時的你就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能讓你看清自己的內在,讓你為自己規劃出一套“簡化方案”。你可以關掉手機,摘下手表,到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旅行。在那裏,你沒有任何負擔,沒有時間觀念,整個世界仿佛隻剩下自己。沒有任何人會打擾你,沒有繁雜的東西會吞噬你的心靈。在這種簡單平和的能量場中,你會覺得自己體內有一股平靜流淌著的能量,簡簡單單,沒有任何雜質,安安靜靜地流淌在這樣一個世外桃源之中。

簡單生活並非物質的匱乏,而是精神的簡約;簡單生活也不是無所事事,而是心靈的純淨;簡單生活並不是要你放棄追求、放棄勞作,而是要抓住生活、工作中的本質及重心,去掉世俗浮華的瑣碎事務;簡單生活不是自甘貧賤,你可以開一部昂貴的車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簡化。總之,簡單生活就是要讓你的內心簡單,讓你的心思單純,讓你的生命旅程不被繁冗所累。

在寂寞中享受簡單的智慧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詩中提到的內容被王國維認為是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的第一種境界。然而,許多人因為無法忍受這種“噬人心骨”的寂寞,在這第一個境界中敗下陣來。

人們害怕寂寞,於是常常借助熱鬧的氣氛來躲避寂寞:不時地聚會,三五成群地泡在酒吧裏,整夜地K歌,不停地交朋友……人們總是能找到各種各樣抗拒寂寞的方法,結果卻越抗拒寂寞,寂寞越像影子一樣跟隨在身後。熱鬧之後的寂寞更加寂寞,不會有永久熱鬧的環境,當一切喧囂歸於平靜之後,你又會變成一個人,而寂寞也會再一次光臨你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