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掌控命運(1 / 3)

第一章 心理掌控命運

我們看不到內心,卻能感受到每一次的心跳;我們看不到內心,卻被不同的心理操控著思想與行為。健康的心理能使人快樂、陽光,充滿鬥誌,而灰色的心理卻使人抑鬱、頹廢,鬱鬱寡歡。兩種不同的心理必然會導致兩種不同的命運:一種積極向上,一種消極悲觀。因此,想掌控自己的命運,就要先掌控自己的心理。

心態的驚人力量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任何人都有能力做到我所做的一切,甚至超越我。但是實際上有些人能夠做到,有些人做不到。那些做不到的人並不是因為世界不允許他們成為巴菲特,而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原因。”那麼,這個“自己的原因”是什麼呢?財富、地位還是名聲?都不是!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恰好為我們做出了解答:“你的財富、健康、幸福全部依靠你如何應用你看不見的法寶——積極心態。”

沒錯,就是心態。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像巴菲特那樣的成功者正因為用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生活才給了他們絢麗繽紛的色彩。不僅是成功的人,隻要是在生活中樂觀向上的人,都會把自己的心態朝向積極的方向,那麼他們看到的人生景象也必然是美好的。他們即使被絕望包圍,仍能在其中尋找到一絲希望。

我們不能選擇生命的長度,但可以選擇生命的廣度和深度;我們不能選擇命運,但可以改變命運。看過《監獄風雲》的人應該會記得劇中叫亨利的男人。

亨利因為誤判而被送進了監獄。在監獄中被獄官吊了好幾天,他仍然滿麵笑容地對獄官說:“謝謝你們治好了我的背痛!”後來獄官又把他關到了一個錫箱中,箱子因為被陽光照射而變得熾熱,但亨利絲毫沒有受到打擊,居然要求獄官們再讓他待一天,因為他覺得十分有趣。獄官看他更不順眼,最後把他和一位凶殘的殺人犯一同關進一間密室中。這名殺人犯在監獄中十分有名,沒有人敢去惹他,獄官本想好好“教訓”亨利一頓,可當他們再回到這間密室的時候,卻發現亨利和殺人犯在笑著打撲克。

亨利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仍然保持著樂觀開朗的心態,不僅沒被監獄裏的生活折磨至死,甚至能與別人眼中不敢接近的獄友其樂融融地打撲克,這種心態實在是難得。美國著名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曾說:“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自不健康的心態。心理和身體是互為關聯的,心理相信什麼,身體就會表現出來。”心態就是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能夠從裏到外改變你對整個世界的認知。

積極的心態能讓人活得更樂觀。著名演說家陳安之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有一次在美國演講,一個同事神采奕奕地來到他住的地方。他問同事:“發生了什麼事?”同事說:“今天出車禍了。”他又問:“出車禍怎麼還能高興?”結果同事說:“隻是撞到了車,並沒有撞到人。”他接著問:“那如果撞到人怎麼辦?”“隻是撞到了,幸好不是撞死了。”可見,心態積極的人能夠在任何事情中獲取樂觀的力量,哪怕麵對的是一場災難,也能以積極的心態坦然麵對。

積極的心態能讓人發現每一處細微的美好。每個人都生活在同樣的世界中和同樣的生活裏,卻有著各自不同的人生路。有的人功成名就,生活美滿,他們靠什麼獲得了成功和幸福?有的人一輩子庸庸碌碌,感情也經營得一塌糊塗,他們的命運為何如此坎坷?與其說是外在的客觀因素影響了人們的命運,倒不如說是我們不懂得轉換心態,從而讓它破壞了生活的平衡。因為失敗者會把心態朝向消極的方向,那麼他看到的必然是命運不堪的一麵,即使他被幸福與美好包圍,眼睛裏看到的仍是生活中的陰暗。如果一個人樂觀熱情,對待生活充滿激情,那人們一定會覺得他的內心充滿陽光;相反,一個人消極悲觀,甚至對人冷言冷語、尖酸刻薄,那必然會讓人覺得他內心陰霾黑暗。

時代的洪流滾滾向前,充滿積極的心態能讓我們的步伐變得輕盈敏捷,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一同進步。你不妨時常思考一下:此時的自己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此時的自己以什麼樣的心態麵對生活?如果你發現日子過得越來越不舒心,情緒一天比一天糟糕,那麼就別再猶豫,趕快發動“心態革命”吧。

心靈體驗:

嚐試把內心字典中的消極字眼全部替換:“困難”替換成“轉機”,如不再說“這項工作很困難”,而說“這項工作存在著轉機”;“磨難”替換成“旅程”,如不再說“我的人生磨難重重”,而說“我的人生是一場跌宕起伏的奢華旅程”;“遭受”替換成“享受”,如不再說“我遭受了挫折的打擊”,而說“我享受著挫折帶來的挑戰”…… 這樣,你的心態就會慢慢積極起來,勇敢地麵對人生的每一個挑戰。

情緒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你可以用眼睛看到美麗的日出和繽紛的色彩;可以用耳朵聆聽小鳥的啁啾和情人的軟語;可以用鼻子呼吸清新的空氣,聞到花朵的芬芳……但是,還有一樣無形的“器官”,也像眼睛、耳朵、鼻子一樣,對你的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別人送給你禮物時,你會說:“我非常開心!”當與朋友分別時,你會說:“我十分難過。”當無依無靠的時候,你會說:“我特別寂寞。”它就是你的情緒。

有些人的情緒就像天氣,時時會變化,前一分鍾還是陽光明媚,後一分鍾就變得大雨傾盆。他們無法控製自己情緒的“閥門”,高興時變得狂喜,覺得任何事都是美好的,任何人都是親切的,而悲傷時會變得患得患失,認為生活非常糟糕,所有人都成了敵人。情緒就像是我們的傳感器,可以將外在的變化傳達到內心,再通過情緒反饋出來,顯示我們此時此刻在想什麼,怎樣看待某人某事。然而,很多人卻不會關注這些,任憑情緒在我們的體內“胡作非為”,讓它給我們周遭的親人、朋友以及陌生人帶來影響和傷害。我們需要表達自己的情緒,也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緒。

一個理性的人會把每一種情緒都當成生命中的一部分來對待,努力為自己製造好情緒。例如每天醒來時,他都對著鏡子中的自己露出一個笑臉,並大聲地告訴自己:“今天一定是個好日子,事事都會順利,處處都灑滿陽光!”吃飯的時候,他在“開動”之前會學著感恩:“感謝我的食物,感謝我的生活。”喝水的時候,他想著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愉快的事,因為水是構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當你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都想象成令人愉快的事,情緒就會發揮無窮的力量。你的笑容增加了,心情明朗了,對待別人的態度也變得不同了,這就是幸福的秘訣——每天保持好情緒!

安東尼·羅賓斯說過:“成功的秘密就在於懂得怎樣控製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控製。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情緒就像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給你笑臉;你對它發火,它就會以相同的麵孔衝你“吹胡子瞪眼”。當你溫和地對待它,細心地觀察它時,你會發現它就是一個頑皮的孩子,有時會鬧些脾氣,有時又十分懂事。我們要學會管理情緒的方法,隻有讓它處在一種平衡的狀態下,我們的生活才能保持平衡。

當可以控製並管理自己的情緒時,你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某種情緒。例如,麵對挫折時,有的人選擇了自暴自棄,完全不與其抗爭;有的人卻迎難而上,從黑暗中勇敢地走出來。這種差別就在於他們對情緒的選擇,前者選擇了鬱鬱寡歡,後者卻選擇了積極樂觀。試想,快樂、喜悅、平和、勇敢、堅強、熱情、希望……有這麼多積極向上的情緒等待我們去選擇,等待我們去發揮它們的力量,我們還需要把自己“囚禁”在陰影中嗎?

正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情緒是一股強而有力的力量,總能左右人們的情感。當你感覺到情緒平穩時,一定會覺得做什麼事情都得心應手,對待什麼人都笑容可掬。不管這些事情是簡單的還是困難的,這些人是挑剔的還是和善的,你都不會計較。所以,我們要學會與積極、平穩的情緒為友。當我們能夠感受到那種既真實又美妙的力量時,我們的情緒便真正生活在陽光裏。那個時候,即便是烏雲遮日、風雷陣陣,也無法讓情緒隨之改變,相反,它會與我們一起,生活在明媚的陽光中。

心靈體驗:

在情緒變得糟糕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A.放任自流,一段時間以後也許又會變好的。

B.以暴製暴,不相信自己還能被壞情緒牽著鼻子走。

C.學會放鬆,嚐試著讓糟糕的情緒穩定下來。

如果你選擇的是C,那麼你已經懂得如何應對糟糕的情緒。當然在穩住糟糕情緒之後,你還需要給其一個釋放的出口。可以找一些不危害他人與社會的方法進行宣泄,如聽歌、練字等。相信你的情緒會在你溫柔的對待下慢慢地平穩,最終成為你最好的夥伴。

心境三要素,圓滿人生的保證

白居易在《清夜琴興》中寫道:“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詩中人在這種寧靜閑適的心境下獨坐於密林之中,襯著清涼如水的月光,輕勾琴弦,讓流淌的絲竹之聲叩響山巒,該有多麼愜意。可你是否知曉,勾畫出這幅靜寂圖景的“妙手”,便是心境。

心境,簡單地說就是心理環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又持久的情感。它既是情緒產生的根源,又能使人們的行為活動染上它的氣息與色彩。

心境不同於心情。心情是一種起伏較大而又短暫的情感,也許前一分鍾還是興高采烈,後一分鍾就變得消沉低落。但心境不同,一個人的心境也許會持續幾天、幾個月,甚至是幾年,這完全取決於人們所處的外在的環境與內在追求。柏拉圖曾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的確如此,一個人的心境往往能夠影響一個人一段時間的心情。生活的境況、工作的成敗等外界環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心境,一個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也往往導致不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