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多來,魏祥師傅對王宏偉嚴格要求,同時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師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深深地影響著王宏偉。
在王宏偉的心目中,師傅魏祥是一個非常專注於工作的人,即便是在業餘休閑中,魏祥與大家談的話題也總是設備方麵的問題,似乎除了工作,就沒有讓魏祥感興趣的東西。
工作中,師徒二人經常在一起探討一些技術難題,經過幾年的努力,師徒二人共同完成了“烘絲機入口密封的改進”、“HT加濕隧道進出口廢汽風罩排水係統的改進”、“KTC80切絲機PIV減速箱改進”等技術工作。技改項目“KTC80切絲機砂輪架導軌的改進”,獲得了雲南煙草優秀QC成果一等獎、國家優秀QC成果二等獎,該成果已申報專利;2004年,針對梗絲水分左右偏差大的問題,他們研究後製訂方案對烘梗絲機熱風係統的分風板作了改進,大大提高了梗絲的烘幹效果和梗絲的質量。
而他們主要負責完成的真空回潮機降噪改造項目,完全消除了真空回潮機噪音對環境的汙染,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因此獲得了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9月,王宏偉參加雲南省第二屆煙機設備維修職業技能競賽,魏祥負責和指導考前技能培訓,最終,王宏偉獲得了KTC80機型第一名的好成績,同時被授予“雲南中煙工業公司技術能手”和“全國煙草行業技術能手”稱號,並破格晉升為技師,同時還獲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資格。
2006年8月,在魏祥的指導下,王宏偉參加全國煙草第二屆“紅塔杯”煙機設備維修職業技能競賽,取得了KTC80機型第三名的好成績,並再次被授予“全國煙草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在師徒共同努力、共同提升中,師傅魏祥也取得了多項科技成果,2002年以來,魏祥曾獲得集團科技進步多個獎項,在2004至2005年間,共完成青工創新創效11項,其中他提出和組織實施的“KTC80切絲機新型導軌研製”項目獲國家QC成果二等獎,目前該項發明已通過國家專利局審核。
深度點撥:今天不學習,明天就要被淘汰
時間最易流逝,也最值得我們珍惜,抓緊時間工作,抓緊時間學習,否則當時間逝去的時候,就再也沒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了。今天這個社會為人們提供了一切可能學習的機會,而且隻要你留心學習,無論從哪種途徑,也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實現學習的目的。如果你說自己工作太忙找不出學習的時間、整日操心勞累沒有學習的精力……可以找的借口很多,但其實沒有一個能成為你放棄學習的理由。如果你堅持自己的借口,那麼也沒有其他什麼事情能夠幫助你讓自己獲得成長。
學習與否的選擇權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你選擇學習,那麼就要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這一秒鍾開始。不要說不知道自己該學些什麼,值得你學習的東西很多,專業知識、公司理念、處事方法等等;也不要說你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裏學習,學習的途徑也有很多,網絡、圖書、培訓中心、學校,甚至就是你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學習是你的權利,學習也是你獲得成長的重要手段,如果你輕易地放棄這一權利,那麼你也將隨之失去成長的機會。今天不學習,明天就要被淘汰,不抓緊時間學習的員工不會成為公司中最出色的員工,不抓緊時間學習的公司也不會獲得相應的發展。抓緊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不輕易放過每一天,每一秒鍾,也不放過每一種學習的途徑,以及每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和事。
相關鏈接
在“山高人為峰”的企業精神指引下,近年來紅塔集團堅持“以主業為主,提質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工作思路,以消費者為導向,以科技創新帶動產品品質不斷提高,其主要品牌紅塔山連續七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一名,紅塔山、玉溪、恭賀新禧、阿詩瑪、紅梅在中國煙草行業36個名優品牌中占有五席,並與國賓、美登、人民大會堂等一起入選國家煙草專賣局全國卷煙百牌號行列,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的出口國際市場,為海外消費者提供了環保、自然、健康、醇和的高品質煙草產品。
除致力於做精、做強、做大煙草主業之外,紅塔集團還成功涉足能源交通、金融保險、醫藥以及輕化工行業,獨資、控股、參股69家企業,累計對外投資達147.9億元人民幣。
能者上崗,庸者讓崗:[力帆集團]
力帆集團員工守則
員工理念:
大浪淘沙,是沙自流,是金自存。
你為力帆添磚加瓦,力帆為你遮風避雨。
市場競爭終端:文化競爭。
進門提醒:強者生存。
力帆三件寶:創新、出口、信譽好。
獲利路有三,壟斷我無權,投機我沒膽,創新求發展。
誰砸力帆的牌子,力帆就砸誰的飯碗。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質量就是飯碗,用戶才是老板。
精彩點擊:能者上崗,庸者讓崗
員工典範:為夢想忙碌,值!
2005年4月,在離開校園五年後,趙亮再次坐進了教室,這一次他是作為力帆集團青年人才參加培訓的。
在趙亮看來,培訓的課程輕鬆而有趣。盡管每天他都要在下班後花上兩到三個小時去上課,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讓他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可以被忽略,他說:“怎麼會乏味呢?培訓的內容都是和我的工作最相關的。作為配套部的配套員,每天要和配套廠的銷售人員打交道,而人才培訓課中講的商務禮儀、商務談判、銷售人員的心態、銷售技巧等都是我每天要接觸的事。”興趣讓趙亮找回了學生時代的衝勁,也讓他更看清了自己的夢想之路。
天道酬勤。在經過培訓班最後的考核後,趙亮以優異的成績在80餘人的班級裏脫穎而出,獲得第三名。在配套部有這樣一句話:“能者上崗,庸者讓崗”,在趙亮看來,自己算不上什麼能人,隻是在為夢想忙碌,不過,那也值了。
深度點撥:每天多走一英寸
一英寸的長度也許是微不足道的,它隻比你的手指寬了一點點。但是,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一英寸,會讓你的工作發生很大的變化。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工作的人,隻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員工,如果多那麼一英寸,你就完全可以變成一名優秀的員工,讓你的老板對你刮目相看。
工作中,有許多地方都可以多走“一英寸”,大到自己的工作態度,小到接聽一個電話、送一封信件,隻要能“多走一英寸”,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也許你多走的這一英寸無法立刻得到回報,但要記住,付出必有回報,這是一個曆經檢驗的法則,不要對此有所懷疑,應該堅定不疑地一英寸一英寸地走下去。
“多走一英寸”不僅是要我們多做一點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得更完美。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構成的,但不能因為這些事小而敷衍了事,而應該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再多走上一英寸,爭取做得更完美。
“每天多走一英寸”其實並不難,我們已經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已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路程,再增加“一英寸”又有什麼困難呢?“每天多走一英寸”,需要的是一種責任感、一種決心、一種敬業的態度和一種自動自發的精神。
相關鏈接
力帆是一個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多年來在公益事業方麵為眾多企業作出了表率作用。如在西部捐建67所光彩學校;04年力帆參與“愛與夢想”捐款80萬元;03年非典捐款200萬元;尹明善談到07年捐贈時表示,“重慶境內有長江、嘉陵江、烏江,但還有許多地區的許多人缺水,我非常痛心。今年解決部分缺水群眾的飲水問題將成為我的捐贈重點之一。”尹明善說,07年將拿出100萬元用於維修病險小水庫,打井找水,今後這一款項還將逐年增長。
跑在觀眾口味變化之前:[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員工守則
1.鳳凰人要成為:
感性的華夏文化傳播者;
理性的曆史大潮弄潮兒;
奔放的時代發展前驅;
冷峻的炎涼世界評判!
2.我們永遠不能丟棄難能可貴的創新精神,我們一定要跑在對手變化之前,跑在政策變化之前,跑在觀眾口味變化之前。
3.鳳凰的企業文化一直提倡“拔尖精神”,引導員工做出類拔萃的節目,做出類拔萃的事情,做出類拔萃的人。
4.我們時常提醒員工,要意識到我們是在夾縫中生存:在地緣的夾縫中生存;在政治與資本的夾縫中生存;在高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夾縫中生存;我們要在官人的剪子和百姓的票子中踩鋼絲;我們要在通俗的平庸和典雅的高尚中找平衡。
精彩點擊:跑在觀眾口味變化之前
員工典範:為中國新聞界補課的女記者
閭丘露薇是中國最好的女記者之一。她勇敢、開朗,臉上帶著平易近人的微笑,頭腦清醒卻又為一種超物質的感情所引導。
當她穿著冰冷的防彈衣走下直升機,踏上阿富汗的土地時,當她回想起從香港動身時親人的淚水,以及那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時,戰火已經逼近她。令世界膽寒的阿富汗局勢,使每個人都下意識地感到,那是離死亡更接近的一個地方。
阿富汗戰火正濃,鳳凰衛視決定派采訪組深入戰火深處,被挑中的都是男子漢,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成行。有關領導正為此事上火,閭丘露薇出麵了。“不是沒有人去那裏,而是你們沒有跟我說。”
閭丘露薇的勇敢,在為整個中國新聞界補課。當我們的媒體在別人報道的基礎上臧否戰爭時,我們是否想過,那些素材沒有絲毫是我們自己用勞動和鮮血采集的。就像改變了整個中國生物意識形態,使我們對動物更加關愛的係列片《動物世界》和《發現》一樣,其中沒有絲毫影像是我們為眾多的專家名流們所貢獻的。我們太安於這種狀態,一些掌控媒體的“大腕”隻知道愚弄百姓,趁機撈錢。
我們總習慣說中國人窮,為自己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不足開脫,實際上我們缺乏的是勇敢和堅忍。
“我們有太多的美麗風景和悠久文化沒有被表現出來。”新華社紀實攝影陳小波說,“那些獨特的氏族文化隱藏在大山中的院落裏,你隻要在那裏踏踏實實地待上半年,融入他們的生活,就可以拿出震驚世界文化圈的東西。但是我們中國搞攝影的沒人這樣,他們太浮躁,向往熱鬧,沒有去體味,在那裏住下的都是外國人,他們一件一件地用中國的素材,端出吸引世界眼球的東西。這是一種文化資源的流失,是我們性格缺陷造成的。”
在戰地采訪上的委頓,使我們的新聞界有一種不求進取和貪生怕死的味道。每每在電視上看到國外記者在戰火最猛烈處,近距離地把鏡頭對準那些眼冒殺氣,正在摟火射擊的悍匪凶兵,我們便不無感慨。那些殺紅了眼的士兵隨時可能向記者們摟一梭子,但事業心和職業感使那些記者冒死向前。相較之下,大陸很有些“戰地名記者”,在那些激戰處連槍影都沒看到,回來卻大本大本地寫書。
世界每年有幾百名記者為事業捐軀,他們當中鮮有中國人。是我們的防彈衣質量好,還是我們的記者在戰火中更善於躲閃?一句話,是我們沒有為影響人類的突發性大事件做出相應話語貢獻的激情。
炒作並不是錯,撈取虛名和錢財抑或也可以理解,但我們總要看到一些真正的勇敢,我們需要被感動。
鳳凰衛視試圖突破這種華人的局限,努力地把中國人的視野延伸到整個世界。閭丘露薇正是在這種嚐試中脫穎而出的鳳凰人。
閭丘露薇是多年來走得離戰火最近的華人女記者。她在阿富汗的那些日子,不時有西方記者被塔利班武裝擄走殺害。她的《鳳凰衛視閭丘露薇采訪手記》記錄著那次危險的戰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