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青島啤酒集團的質檢員。他勤奮踏實,刻苦鑽研,在檢測中結合實際增添了新的檢測項目和技術標準,嚴把質量關。前不久,他被評為“全國熱愛企業優秀員工”。
2004年5月18日這一天,對青島啤酒的林洋來說,是終身難忘的一天。這一天,他和其他68位來自全國各地生產企業一線的員工,在北京參加了“全國民營企業實現雙贏表彰命名大會”,林洋被授予“全國熱愛企業優秀員工”稱號。
剛過而立之年的林洋,1998年進入青島啤酒公司。一開始,他被安排在生產部。由於他為人誠懇、工作踏實、好學上進,2001年春天,他被調入公司總檢室後,林洋自學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知識,並對照國際生產標準嚴格製定檢驗規程。在工作中,他結合實際,在啤酒酸堿性檢驗、二氧化碳溶解度等方麵的檢測上,增添了新的檢測項目和技術標準,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產品質量。
待人和藹的林洋在工作中堅持原則。2002年的一天,林洋像往常一樣進行產品抽檢工作。當他抽檢到第120箱時,發現有兩瓶啤酒的酸堿度超過了國際標準。雖然隻是一瓶啤酒出現了問題,但林洋毅然決定將這批準備發出的貨全部返回生產車間。在他看來,一點點的誤差也許會給消費者帶來不便和麻煩,更可能會為企業帶來很不好的負麵影響。盡管同事勸說他:“12箱才有兩瓶有一點誤差,沒有關係的。而且,代理商催得緊呢。”但是林洋說:“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用戶對企業的信賴是建立在產品質量基礎之上的,如果大家對此都不夠重視,勢必會損害用戶利益,最終受害的是青啤和我們自己。”林洋的一番話說得大家連連點頭。這批產品全部返工,經檢測合格後才發貨出廠。
這幾年來,林洋的工作崗位雖然多次變動,但是他視質量如生命的追求始終不變。凡熟悉他的人,都十分敬佩他認真負責的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近幾年來,他多次被公司評為先進員工,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質量衛士”。
深度點撥:100-1=0
100件事情,如果99件做好了,一件未做好,而這一件事就有可能對某一公司、單位及個人產生百分之百的影響。
在數學上,“100-1”等於99,而在企業經營上,“100-1”卻等於0。
一百次決策,有一次失敗了,可能讓企業關門;一百件產品,有一件不合格,可能失去整個市場;一百個員工,有一個背叛公司,可能讓公司蒙受無法承受的損失;一百次經濟預測,有一次失誤,可能讓企業破產。
一位企業經營者說:“如今的消費者是拿著‘顯微鏡’來審視每一件產品和每一個提供產品的企業的。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獲得較寬鬆生存空間的企業,不是‘合格’的企業,也不是‘優秀’的企業,而是‘非常優秀’的企業。”
“自己要求自己的標準,必須遠遠高於市場對你的要求標準,你才可能被市場認可。”
從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戶手裏就是100%的不合格。為此,我們要贏得成功,就應當自覺改正糊弄工作的錯誤態度,為自己的工作樹立嚴格的標準,自覺地由被動管理到主動工作,把事故苗頭消滅在萌芽之中。
相關鏈接
1978年10月,在出口香港地區的啤酒中,發現其中的一瓶有洗瓶機的毛刷。此事通過新華社迅速驚動了中央高層領導,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先念同誌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康世恩同誌都對此事做出批示,中央檢查團、省輕工局、市經委、市輕工局、市委駐廠工作組在青島啤酒廠召開會議研究整改措施。經過整改,產品質量大大提高。青啤視“毛刷事件”為恥辱,把恢複生產的4月10日作為“提高質量紀念日”,每年都舉行活動,使警鍾長鳴!“毛刷事件”之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原則融彙於青島啤酒全廠幹部職工,提出“一百減一不等於九十九,而是等於零”,自此,“質量為本”成為青啤永恒的主題。
容不得半點差錯:[白沙集團]
白沙集團員工守則
1.職業化的基本標準
(1)尊重職業:尊重職業意味著尊重責任、尊重承諾。答應的事情一定做好。
(2)遵守職業規範:從情感、觀念到行為,都能嚴守職業規範,講求職業道德。
(3)具有職業意識: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不做通曉百事但做不成一事的“萬金油”。
(4)職業追求:不斷提升職業能力,追求職業生涯的更高境界。
2.質量文化:追求零缺陷,支支品味優,心係消費者,科技創名煙
(1)三不原則:質量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白沙“不接受缺陷、不製造缺陷、不傳遞缺陷”。
(2)三大員:人人都是質量檢驗員、人人都是成本控製員、人人都是計劃員。
(3)三層次標準:合格質量、滿意質量、迷人質量。
(4)1∶10∶1000法則:在產品設計階段就發現問題,付出的成本可能隻是1元錢;在產品製造過程中發現問題,付出的成本也可能隻是10元錢;等到產品流入市場才發現問題,付出的成本將難以估量。因此,白沙強調從源頭加強質量控製,注重全程監控,降低質量損失。
(5)質量終身追溯權:企業對造成問題的員工有終身追溯權,客戶對企業有終身追溯權。
3.白沙人行為準則:五個反對
反對花拳繡腿;反對虎頭蛇尾;反對繁文縟節;反對文山會海;反對好人主義。
精彩點擊:容不得半點差錯
員工典範:身患絕症不離崗的趙新華
趙新華1980年進入白沙工作,從1983年起就一直從事倉庫管理工作,手中進出的物資達6個多億,從沒出過差錯,這得益於她精湛的業務水平和對工作的高度認真負責。
身兼計劃員、統計員、驗收員的她每天忙得連軸轉,每晚都要加班到10點鍾以後,常常利用雙休日加班工作,卻從沒有要過加班工資。特別在2006年7月份碧利斯入侵湘南來,趙新華更是帶病堅持工作。
其實在4月份,她在一次體檢中,就被發現乳腺有腫瘤,因工作忙,一直無法脫身,在醫院的再三催促下,才商定於7月15日到衡陽一家醫院診治。可就在這天,一場五百年一遇的洪災侵襲了湘南地區,為了保證抗洪物資按時、保質、保量的供應,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她忍受著病魔的折磨,再一次推遲診治時間,並隱瞞了自己的病情,愉快地接受了領導的安排。
在抗災期間,她想到自己業務能力強,對庫存物資了如指掌,於是把每個庫房都配了鑰匙,同誌們都下班了,她卻主動要求到辦公室值班,每晚都要加班到淩晨一點多,從而保證了各礦急需的搶險物資得到了及時的供應。
這段時間,她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8月5日開完計劃會會審後,她終於病倒了,被送到衡陽附一醫院診治,確診為乳腺癌。自2006年8月5日至今,她先後進行了7次化療,本來弱不禁風的她每次化療都要在死亡線上掙紮,身子極度虛弱,一頭秀發脫個精光。可她一化療完,就拖著病體回到南陽上班,因為她丟不下她所熱愛的工作。
有人勸她說:“你得了這個病,該吃好的就吃好的,該休息好就休息好,這樣子去上班你圖個啥?”可趙新華隻是淡然一笑,不置可否。愛人叫她安心休養,說:“你身子是個什麼樣子,是要工作還是要生命?”可趙新華回答:“你知道嗎?倉儲公司一年進出物資四、五千萬,出了差錯怎麼辦,再說小程剛調進來,業務還不熟悉,我這個師傅也不安心呀。”愛人知道她性子倔,拗不過她。就這樣,愛人每天扶著她,蹣跚著走在上班的路上,人家10分鍾走完了全程,可她走了足足有30分鍾。領導見她身子太虛弱了,勸她休息,可趙新華說:“沒事,我沒事。”就這樣,趙新華一直帶病堅守崗位,一刻也沒有鬆懈。
深度點撥: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魯迅曾講過一個“差不多先生”的故事:差不多先生平生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不愚不笨,做事卻總是差那麼一點。他會將紅糖與白糖弄混、山西和陝西不分、能夠將“千”寫成“十”,還聲稱差不多。最後,他病了,本來應該請來汪醫生,卻請來了醫牛的王醫生,結果可想而知,他死了。但死之前,他仍不忘說:“活著和死了也差不多,何必太精明呢?”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充當“差不多”先生,做事情總抱持“差不多”、“大概過得去”、“還行吧”、“湊合”這樣的觀點,殊不知差不多其實是差很多。
正是因為有這種不求甚解的觀念,我們的工作才漏洞百出,我們的產品才缺乏競爭力。因為差不多,我們的許多企業被拒之門外,我們的產品總是被打上二等貨色的標簽,與一等品隻差一點,其實是差很多。
一切事情都怕“認真”二字,真要認真起來,死神都會對你望而卻步的。真要認真起來,任何困難都會對你低頭認輸的。真要認真起來,你可以成就前人不可能達到的事業。對自己認真一點,少一些差不多,時刻銘記“差不多就是差很多”。
相關鏈接
鶴是白沙文化的象征,體現為:自信、從容、穩健、合作與和諧共生。
(1)自信:鶴的自信源於自身的勇氣和生存的能力,白沙的自信源於過去的積累、現實的努力和對未來的把握。白沙潛心修煉,蓄勢待發,一飛衝天。
(2)從容:鶴的姿態優雅、從容,但時刻警惕著環境的變化。白沙嚴格按照職業規程從事實業經營,處理問題井然有序、從容不迫,而且始終保持快速的反應能力,在從容中保持警覺,在有序中保持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