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年之後,王娟再次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地下通道裏遇到了母子二人。原來,當地殘聯以小偉未滿18歲為由,並沒有給他提供相應的救助。在這一年中,小偉的病情逐漸加重,由於腦部受到積水擠壓,已經影響了發育,四肢不能正常活動,連進食時的吞咽都非常艱難。之前為小偉動過手術的大夫告訴劉燕,目前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勸她放棄治療。但劉燕並沒有就此放棄,她堅信有一天小偉會康複,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自己吃飯,自己玩耍。
同樣身為母親的王娟被劉燕深深打動,再次聯係了民政部門、紅十字會等機構,但得到的答複都是“達不到申請救助的標準”,她隻好向公司尋求幫助。
公司的夥伴們得知這一情況後,也被小偉的不幸遭遇所打動,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通過聯係,北京天壇醫院為小偉重新做了一次檢查,並準備製訂進一步的治療方案。在公司和同事的幫助下,王娟開始在中保網和博客網上籌劃小偉的“愛心專欄”,呼籲更多的好心人為小偉提供幫助。
深度點撥:用你的愛營造天堂
愛具有無與倫比的力量,它能使人敞開心扉。人的一生應該是施與愛的一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獲得一個充實而美好的人生。我們要用全身心的愛來迎接今天,對一切都滿懷愛心,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新生。
當我們讚美敵人時,敵人就成了我們的朋友;當我們鼓勵朋友時,朋友就成了我們的手足。愛是我們的護身符,孤獨時,給我們支持;絕望時,使我們重新振作;狂喜時,讓我們心平氣和。如果這種愛心一天天加強,它就越發具有保護力,直到有一天,我們可以坦然地麵對芸芸眾生,泰然處之。
麵對他人時,我們心裏應該默默地為他們祝福。這種無私的愛就會閃現在我們的眼神裏,流露在我們的眉宇間,讓我們的嘴角掛上微笑,在我們的內心裏引起共鳴。在這無私的愛裏,別人的心扉向我們敞開了,他們不再會拒絕我們。
相關鏈接
平安經營理念
價值最大化:價值最大化是檢驗平安經營管理一切工作的唯一標準。
差異:人無我有。
通過差異化戰略,向客戶提供別人沒有的超值的產品和服務。
專業:人有我專。
在差異化的前提下,實行專業化的經營和服務。
領先:人專我新。
在保持專業化經營和專業化服務的同時,不斷創新,保持領先。
長遠:人新我恒。
平安為顧客終身提供忠誠的超值服務。
做事要對得起良心:[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員工守則
1.建行精神
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
2.建行作風
誠信親和,嚴謹規範,求真務實,拚搏進取。
3.員工座右銘
時時敬業,處處真誠,事事嚴謹,人人爭優。
4.員工警言
我的微小疏忽,可能給客戶帶來很大麻煩;
我的微小失誤,可能給建行帶來巨大損失;
貪欲、失德、腐敗必然給自己、親人和建行帶來恥辱。
精彩點擊:做事要對得起良心
員工典範:不貸款的信貸員
幾十元、幾百元、數千上萬元……經他之手到了貧困農民的手裏,十幾戶、幾十戶、甚至幾百戶農民在他的幫助下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他自己卻依然如故,窮得連兒子結婚的新房都蓋不起。
他就是湖南省寧鄉縣建設銀行信貸員李強,當地農民致富的“活財神”。
1999年,李強的兒子李建華在一位親戚的介紹下與鄰村的一個女孩談戀愛了,交往了半年多的一對年輕人準備在8月結婚,但是,建華的新房還是個未知數。
李強的老伴對他說:“要不,我們先從你們銀行貸點款,等蓋完房,再用建華和你的工資慢慢還?結婚沒有新房人家女方家長會不高興的。再說了,你看咱們村,哪一家不是新新的磚瓦房,再看看咱家,像個貧民窟一樣。”
對於李強來說,給自己辦點貸款可以說是舉手之勞,可他思量再三,覺得這樣做有悖於自己做人的原則,於是耐心地對老伴說:“這個款不能貸。貸了款家裏就背上了包袱,萬一有個意外,將來不能按時還上,我的影響多不好。別忘了,我雖然是信貸員,可那是存款人的錢啊!”
“你這個鐵石心腸的,家裏的房子破舊我可以忍受,到現在了還是10多年前的那台14寸小黑白電視我也可以忍受,可現在是孩子結婚,這關係到孩子的幸福啊,你還是這麼心硬,孩子難道不是你親生的嗎?”妻子終於忍無可忍了,哭著數落道。
其實,也不能怪妻子發火,十幾年了,別人在李強的扶持下都富起來了,而李強自己的家裏還是一貧如洗。妻子對他的工作很支持,一直沒說什麼,可這次是為了孩子呀。
其實,李強自己的心裏更難受,他何嚐不想讓兒子風風光光地結婚?可自己是一名信貸員,主要的職責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而不是為自己謀利。想到這裏,李強又向老伴解釋:“做父母的都希望兒女生活幸福,但鄉親們有比咱們孩子蓋房更需要貸款的,我不能讓人戳脊梁骨啊!”
妻子知道李強的為人,他是不會為自己家裏的事去貸一分錢的,於是不再強求了。
一天,李強將兒子和未來的兒媳叫到了跟前,將家中的現狀和他的想法對兩個年輕人講了。兒子和兒媳都是懂事的孩子,明白家裏的難處,反倒安慰李強不要將此事放心上,房子的事情,他們自己想辦法。孩子們的理解,讓李強的心裏得到了一絲安慰,使他更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的人生信念。
深度點撥:不徇私才能贏得真尊重
工作,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不僅是養家糊口的謀生手段,更是一種神聖的使命和職責。履行職責,做到公正不徇私,是對一個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甚至最難的要求。
履行職責,就要出色地做好每一件事,用心去做、盡力去做。做到公正、不徇私,就要求我們勇於舍棄一些東西,保持無可挑剔的做人原則。許許多多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徇私才能贏得真尊重。
當你投入一份工作,擔當起一份職責,便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人,而是團體中的一員,你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應經受得起職責的要求與良心的拷問。
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會麵臨各種各樣的誘惑,但我們隻要在道德水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業務層麵上始終不懈地努力,在心中將“小家”放低一些,將“大家”抬高一些,不徇私就比較容易做到。
相關鏈接
建設銀行從成立之初就承擔起支持國家經濟建設的光榮責任。在50多年的成長和發展曆程中,建設銀行作為中國金融業改革實踐的先行者,在支持國家經濟建設、產品和服務創新、繁榮金融市場、更好地服務大眾等方麵一直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建設銀行1996~2005年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實錄:
1996年
建設銀行全行30萬員工自願捐款設立了“中國建設銀行愛心基金”,籌集資金3256萬元用於資助貧困大學生。到2005年累計向全國86所高校捐款2000多萬元,資助了1.6萬多名貧困大學生。1996~2006年期間,每年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款50萬元,用於在貧困受災地區援建“建設銀行希望小學”;每年向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捐款50萬元,用於獎勵全社會見義勇為者。
1997年
向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春蕾計劃”捐款40萬元,幫助貧困地區輟學女童重返校園。
2000年
為中國殘疾人運動會捐款20萬元。
2001年
向內蒙古自治區遭受雪災地區捐款50萬元。
2002年
開始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合作。
2003年
為支持北京市抗擊“非典”鬥爭,向宣武醫院捐款15萬元;
向西北地區“母親水窖工程”、“白內障光明列車工程”捐助大量款項。
2005年
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300萬元,成立了“中國建設銀行紅十字青少年發展基金”,用於幫助在貧困地區成立紅十字會組織,資助了1965名貧困學生。
向解放軍總醫院、江西地震災區、第四屆奧林匹克國際合唱節、浙江大學等機構或地區捐助多筆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