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為自己驅散壓力

在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的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化解一些無法轉化的壓力。

國際勞工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英國、美國、德國、芬蘭和波蘭,每10名辦公室職員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

調查還發現,科技進步所帶來的資訊壓力是主要因素之一。據悉,工作場所的抑鬱症目前是繼心髒病之後,第二種最大限度使員工失去工作能力的疾病。人才飽和、全球化的加速、機能失調的辦公室政治、工作過量和公司的縮小規模所造成的工作不穩定都是導致工作壓力劇增的原因。

一位合資公司的市場經理張女士說:“沒辦法,工作逼得你不得不加班,每天從早9點到晚9點,一天都忙啊忙啊忙個沒完,連飯也沒個準點兒。”張女士的狀態其實也是眾多中青年白領的典型代表狀態,加班似乎已經成為很多白領人士的家常便飯。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曾經發表過這樣一份報告:“心理壓抑將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據美國一些研究者調查,每年因員工心理壓抑給美國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50億美元,超過500家大公司稅後利潤的5倍。目前在我國,雖然還沒有專業機構對因職業壓力為企業帶來的損失進行具體統計,但易普斯企業谘詢服務中心的係統調查後發現,有超過20%的員工聲稱“職業壓力很大或極大”。業內人士初步估計,中國每年因職業壓力給企業帶來的損失,至少達上億元人民幣。過度、持續的壓力會導致員工嚴重的身心疾病,員工的心理疲勞程度也取決於員工自身的壓力調節能力。

在壓力之下,高血脂、動脈硬化、脂肪肝等老年人容易得的心腦血管疾病都在中青年白領身上提前報到;早衰、胃腸道疾病、頸椎病、抑鬱症等在白領中也較為普遍存在。而像失眠、頭痛、視力下降、脫發、感冒這些看似平常的小毛病也都無一不與壓力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係。

心理學家建議:如果您覺得身體和心理由於壓力出現了某些不正常的症狀,不妨向專家進行谘詢;也可以通過某些手段進行自我減壓。自我減壓的方法很多,如不在家裏工作,不急於求成,重新檢視對工作的期望、熱情和目標;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要敢於和,善於舍棄,要在適當的時候說“不”;要善於授權和求助他人,要改變認為自己可以勝任一切、完成一切的想法;多做身體運動,去健身房活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

要學會微笑。會心的一笑、或是一個逗趣的小動作,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避免負麵情緒的累積。此外,若能將幽默感適當地帶進家庭和工作,可以使彼此間的關係及生活的氣氛更加融洽。

微笑也有很多的講究,別小看了口腔衛生方麵的細節,如果口有異味,最好噴些口腔清潔劑,滿口黃牙不妨去專業醫院洗牙。

工作是無止境的,但快樂是可以自己創造的,快樂的心態尤為重要。英語裏有句諺語: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中誰都會遇到令人不愉快的事,比如臨時變換工作崗位,讓自己不開心,或者挨了上司一頓罵等。與其讓那些既成事實來控製和影響我們的情緒,倒不如坦然接受直接麵對,隻有坦然麵對,我們才能將壓力減到最小,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