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填補同事不在時的空缺(1 / 2)

積極填補同事不在時的空缺

及時補位是每一個下屬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站在老板的角度來講,他們都喜歡有一個能為公司的各種工作“拾遺補缺”的下屬。在適當的時候,完善老板在一些工作上的紕漏,主動承擔同事缺勤時的工作,是500強企業員工生存的基本之道。

做同事的“替補隊員”

我們都知道,在籃球、足球等團體項目中,雖然上場比賽的人數是固定的,但團隊中肯定不止這些人,每一個位置至少都有一個替補隊員,一旦有人因為傷病等原因導致無法上場,替補隊員就能發揮自己的作用,頂替主力隊員來完成比賽。

公司也是一個需要合力協作的團體,但與球隊不同,公司不可能為每一個職位都設置“替補隊員”,因為公司要考慮成本與收益,必須將人員控製在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平衡點上。在這些公司——尤其是許多中小企業裏,基本上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沒有多餘的人員,也沒有替補的員工。這就往往導致一旦某個員工因故不到,公司的某項工作就不能順利開展,公司的利益就要受到影響。

世界500企業為了能夠在某位員工缺勤時仍能保證工作順利進行,每位員工都會接受其他崗位工作的普通培訓,以便應付一般的事務。

對於這一做法,一些員工非常不滿,認為公司是在壓榨每個員工的智慧與體力。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收益最多的是員工自己。你在公司做一份工作卻學到了兩份工作的技術,這無疑增強了你的競爭力。

因此,優秀的員工都會積極地學習更多的知識,甘當同事的“替補隊員”,當同事因故缺席時,主動承擔起他們的工作,為公司的運行負責,也為自己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在同事眼裏,王青絕對是公司裏最勤快的新員工。在雀巢公司實習時,英語不好、又沒有經驗的她沒有固定的職位,做的都是一些打雜的活,一旦某位同事不來,她就頂替他們的工作。這在崇尚競爭與獨立的外企白領看來是一件很沒麵子的事,雖然公司是500強企業之一,但也不必為了進入公司這麼“作踐”自己啊!

無論同事怎麼看,王青依然積極地為每位同事打雜、跑腿、補缺。很快,她就引起了經理的注意,經理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個可造之材,於是,在試用期結束後,給她安排了一份比較簡單但有固定職責的工作。

但王青並沒有因此“安分”下來,她做事利索,效率很高,總感覺工作不夠,有空閑時間,仍然替同事打打雜,趕上同事沒來,更是承擔起同事的全部工作。

第二年年底,該部門的副經理被總部調任到其他地區,副經理一職空缺,許多同事都瞄準這一空缺,但最終,升任副經理的卻是最“傻”的王青。有些老員工不服氣,對此,經理說:“我認為王青是最適合做這個副經理的。我們部門的這個職位主抓流程控製,需要對每項工作都有了解,王青在短短一年中,就已經迅速掌握了每項工作,這是你們其他人都不具備的,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提拔她為副經理的原因。”

王青的成功得益於她積極主動為同事補位的行為。通過努力,她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大量工作知識和技能,增強了她的競爭力,開啟了她的成功之門。有誌於優秀、不甘於平庸的你,也必須時刻準備好做同事的“替補隊員”,很快就能成為晉升路上的“候選人”。

老板不在,公司仍是你的船

有人把公司比做一條船,船長是老板,而下屬都是船員。在公司這條船上,無論“船長”在不在,船仍然是你的船。船長在,你要努力工作,船長不在,你更要努力工作,因為,你要用你的行動填補老板不在時公司的空缺。這就意味著,你必須能以老板的心態看待公司,這樣才能發揮你的全部潛能,同時也可以激發其他人甚至整個團隊的最大限度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