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工作就是這樣的,當我們無力去完成一件事時,不妨向身邊可以信任的人求助,也許對我們來說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卻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鬆“搞定”。個體不同,各人的優勢和長處亦不同,與其自己苦苦追尋而不得,不如將視線轉移,呼喚那些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借人之力,成己之事。
所謂孤掌難鳴,獨木不成林,我們在工作中,如果沒有他人的幫助,境況可能會很糟糕。尤其在自己有所欠缺的那方麵,更要多方巧借同事、上司以及其他人的力量和才智。這首先要我們了解並發現自己和周圍人的才能,並能為我所用的人,這樣就等於找到了成功的支點。聰明的人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智慧的營養補充自己,從別人那裏借用智慧,比從別人那裏借錢更為劃算——借錢是要還的,借用的智慧則成為自己的無形資產,為自己創造更多財富。
善於借助別人的力量,善於利用別人的智慧,廣泛地接受多家的意見,多和不同的人聊聊自己的構想,多傾聽別人的想法,多用點腦子來觀察周遭的事物,多靜下心來思考周遭發生的一些現象,將讓你受益匪淺。
當你真正學會借用別人的智慧時,你將會發現,你的視野將更加開闊,你的思路將更加通透,你的境界將更加高遠,你的職場之路也會越來越寬闊。
借勢思維,成就自己的偉業
大多數人在創業之初,資金都非常少,這點資金做小本生意掙小錢尚可以,做大生意賺大錢就沒辦法了。而用小生意去進行資金的原始積累,那要等許多年以後才能發展成巨富。最好的辦法,是用別人的銀子,做自己的生意;也可以是借聲勢,做自己的事業,這就是借勢思維。
當美國小夥子丹尼爾·洛維格第一次跨進銀行的大門,申請貸款時,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襯衫領子,又見他沒有什麼可做抵押的東西,自然拒絕了他的申請。
他又來到大通銀行,千方百計總算見到了該銀行的總裁。他對總裁說,他把貨輪買到後,立即改裝成油輪,他已把這艘尚未買下的船租給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給的租金,就用來分期還他要借的這筆貸款。他說他可以把租契交給銀行,由銀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這樣就等於在分期付款了。
許多銀行聽了洛維格的想法,都覺得荒唐可笑,且無信用可言。大通銀行的總裁卻不那麼認為。他想:洛維格一文不名,也許沒有什麼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卻是可靠的。拿著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錢,這自然是十分穩妥的。
洛維格終於貸到了第一筆款。他買下了他所要的舊貨輪,把它改成油輪,租給了石油公司。然後又利用這艘船做抵押,借了另一筆款,再買一艘船。每當一筆貸款付清後,他就成了這條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銀行拿走,順順當當進了自己的腰包。
美國船王丹尼爾·洛維格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後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就是他善用借勢思維,借助他人之力得來的。他的成功與精明之處,在於巧妙地“借”用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來增加自己的信用,從而成功地借到了錢。
比爾·蓋茨開始設計軟件時,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大學生。他就是借IBM這條大船出海的。
IBM一直是巨型計算機的“藍色巨人”,但由於漠視了微機的發展,致使蘋果電腦侵入市場。為反擊蘋果,1979年,IBM著手開發微機。為了與蘋果爭奪市場,IBM第一次放棄了完全以自主技術來生產計算機的方式,決定采用市場上現有的技術。IBM為自己的微機選擇操作係統和編譯程序,找到蓋茨,雖然蓋茨並沒有開發過微機操作係統,但他立刻表示要為IBM專門設計一套,要價很低,隻希望自己將來還可以向其他客戶銷售略微修改的操作係統版本。這一要求被認可,IBM與蓋茨欣然簽約。聰明的蓋茨就近利用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的成果,又利用了IBM遍布全球的營銷力量,為日後成為“世界首富”掘來了第一桶金。這一年,比爾·蓋茨25歲。
古語雲: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十個字囊括了“借力”的精義。一個人的力量是很微薄的,如果單憑自己的力量行事,對事業的推進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能夠像洛維格那樣巧妙地借助他人之力,不僅我們的時間、精力將大大節省,而且許多困難和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從這個角度說,借人之力確實是一種成功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