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注意兒童合理飲食
嬰兒應盡可能用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堿性礦物質,有益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因而能預防兒童孤獨症。兒童應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等“堿性食物”,講究膳食的“酸堿平衡”。
讀書生活,從適應學校開始
學校,是美的永久發源地。
——蘇霍姆林斯基
灰鏡頭
9歲的明明本來是一名聰明伶俐的孩子,有一陣子學習成績略為下降,此後便突然染上“怪病”:每次上學後不久,他都會莫名其妙地說“肚子痛”,臉色發青,甚至嘔吐。開始,其父母懷疑是明明的腸胃道有問題,帶他到醫院消化內科就診。但是,當明明身體恢複健康後,其父母再送他上學時,他又“舊病複發”。經多次同類事例發生後,父母轉而求助心理醫生,才知原來兒子患了“上學恐懼症”。
另一個女孩婷婷也和明明一樣,早在上個學期的時候,有時周一,甚至在星期日晚上,婷婷就開始不由自主地產生不舒服感,頭昏、惡心、肚子痛,希望能夠請病假留在家中休息,其實,她沒有得任何病,隻是越來越害怕上學。這一現象到這次放了寒假以後越發嚴重起來,放了假在家休息得舒舒服服的婷婷,一想到馬上就要開學就害怕,而且離開學日子越近這種心理障礙越嚴重。這次她直接提出不想再上學的想法,震驚了全家。
心理解惑
入學恐懼症是指學齡兒童對學校產生一種強烈的恐懼感,拒絕上學的現象,以7~12歲的男孩較多見。
引發入學恐懼症的原因很多。一般認為,膽小多疑、太仔細、太謹慎、過於敏感的性格容易誘發此症。在家裏被大人溺愛和過分保護,使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從而增加了他們對學校適應的困難。家長、老師對孩子期望過高,甚至有些孩子自小受大人的影響對自己也有較高的期望,超過了心理承受能力而漸漸形成焦慮性心境,就會表現出入學恐懼或是考試恐懼。
入學恐懼症患兒易產生焦慮症狀。如果大人強迫患兒到了學校,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焦慮心情和焦慮性軀體症狀。比如哭鬧、發脾氣或愁容滿麵、不願說話、惶惶不安、猶如大禍臨頭一般;麵色蒼白、呼吸急促,甚至頭痛、腹痛、惡心、嘔吐等。而一旦聽說不去上學,患兒的這一切焦慮反應就自行消失,恢複正常。
陽光氧吧
學校是孩子係統學習知識的搖籃,是每個孩子必須進入的一種生活狀態。家長必須做好孩子的工作,幫助他們克服對上學的這種恐懼心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1.從小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使兒童有開朗、樂觀、堅強的性格,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對預防本症的發生有積極意義。
2.對已有症狀者,要與學校老師取得聯係,了解患兒害怕上學的原因,采取談心的方式,盡可能地了解所有與他們上學有關的情況。注意開導,不要采用簡單的恐嚇辦法,不要隨便用“賴學”、“裝病”等語言去刺激兒童,而強迫孩子去上學,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創傷。
3.如孩子經常訴說頭痛、腹痛,並出現嘔吐、心悸等症狀時,應及時帶去醫院檢查。排除患兒軀體疾病,解除其思想顧慮。
4.在伴有明顯情緒焦慮、抑鬱時可在心理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焦慮、抗抑鬱藥,以利於心理治療的進行。
青春,讓叛逆走開
青春是一個普通的名稱,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滿著艱苦的磨煉。
——高爾基
灰鏡頭
張純從小就聰明伶俐,很聽爸媽的話,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可近來張純變了,凡事總愛與父母頂嘴,自作主張,有時還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小學畢業後,爸媽為她選擇了就近的一所重點中學作為報考誌願,而她偏挑選了一所離家較遠的中學,她不是喜歡路遠,而是有意同爸媽抬杠;張純有鼻炎,父母為她買了滴鼻藥水,她卻有意把它扔了;父母問她考試成績,她明明及格了,卻偏說不及格;有一天氣候突然變冷,張純的母親特意給她送去衣服,她竟當著同學們的麵把衣服扔在寢室的地上;她爸爸平時工作忙,一有機會就想跟她聊聊,她卻把他拒之於千裏之外。這令張純的父母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
小玉是一位性格開朗活潑,待人熱情大方的學生。在校學習時,她喜歡向班上的學習委員小偉請教難題,來往比較密切,加上兩家離得不遠,上學放學常一塊兒走。但是,他們之間的純真友誼被小玉的父母認為不正常,因此經常暗中盯梢。一次放學,小玉的自行車壞了,所以小偉就載著小玉回家,回到家門口的時候剛好碰到了小玉的母親,還沒等小玉下車,小玉的母親就責罵她不要臉。小玉有口難辯,覺得無論如何解釋也是沒用,一氣之下就和小偉真正談起了戀愛,並私奔出走了。
心理解惑
張純和小玉這兩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表現出了一種典型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的不同階段都可能發生,且有多種表現。青少年學生正處在接受家庭、學校教育階段,在認知事物和看問題時常出現認識上的片麵和較大偏差,因而易與家長、教師、教育者的意向不同。當人們的意向不一致時,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就會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這樣,逆反的行為就形成了。
心理透視
測測你是否有逆反心理(供中學生測試)
對下列題目,可回答“是”或“否”。
1.你是否佩服與老師對著幹的同學?
2.你是否認為絕大多數規章製度都是不合理的,應該廢除?
3.如果父母再次叮囑同一件事,你是否就感到厭倦?
4.你是否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
5.你是否經常考慮事情的反麵?
6.你是否對班幹部指手畫腳很討厭,而故意不按他(她)的要求去做?
7.老師和父母越是要你用功學習,你越是不想學嗎?
8.老師的話是否很多都有漏洞、問題?
9.違反學校裏的某些規定後你會感到一種快樂嗎?
10.你是否喜歡與眾不同?
11.別人的批評是否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憤怒?
13.你是否認為老師有很多缺點和錯誤?
14.你是否喜歡搞一些使被捉弄者痛苦或憤怒的惡作劇?
15.你是否藐視權威?
16.你是否覺得父母和老師不應該為一些事大驚小怪、小題大做?
17.對批評你的人,你是否感到厭倦?
18.你是否認為冒險是一種極大的快樂?
19.你是否喜歡幹一些能引起很多同學注意的事?
20.對自己感到沒有意思的事,別人怎麼說你也不會好好去幹嗎?
21.人們是否對你很不重視?
22.你是否特別愛做令人大吃一驚的事?
23.一旦決定了幹某事,不管別人怎樣阻止你,你是否也不會改變主意?
24.你是否總是對老師表揚的同學感到反感,不想理睬那個同學?
25.你總是不像大多數人那樣去做事嗎?
26.當你被別人說得火冒三丈時,你是否就會偏不按照他說的去做?
27.你是否認為上課時出現一些老師沒有意料到的情況令人開心?
28.你是否討厭那些當班幹部的同學?
29.對傷了你的自尊心的人,你是否要給他添一些麻煩,讓他感到你是不好惹的?
30.越是禁止的東西,你是否越要想方設法得到?
評分分析
各題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請計算出總分。
0~9分:你的逆反心理很弱。這使你隻做並且隻喜歡做該做的事,而不去做不該做的。
10~20分:你存在一定的逆反傾向。激動時你可能喪失理智、意氣用事,有時會做一些不該做的事。
21~30分:你有相當嚴重的逆反心理。你所想的和所做的與眾不同,與習俗和規定不符。如果你不清醒地意識到這一問題,並不努力加以克服,你隻能是一個不受大家歡迎的孤獨者。
陽光氧吧
作為家長,必須及時洞察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時消除青少年學生的逆反心理。
1.家長不要過多地去幹預孩子所走的每一步
家長對孩子具備愛心的同時更應具有童心,教育者應適當給孩子提供探索實踐的機會,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誡孩子而抑製其好奇心,孩子在實踐中雖然走了彎路,但其成長經驗遠比家長的說教強上百倍。
2.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平等地交流
家長要與孩子平等相處,不要用命令、訓斥的口氣,更不要用粗暴和強製的方法管教孩子,真誠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特別是當孩子對大人提出的一些要求、見解時,家長不要搪塞了事,而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喪失信賴度,阻塞他們心靈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