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不學,不知道——擺脫學習中的心理陰影(1 / 3)

第七章 人不學,不知道——擺脫學習中的心理陰影

人的一生有近四分之一的時間處在學習狀態下,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這種學習生活也不會就此中止。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所以要培養正確的學習心理,不僅要培養對學習的興趣,還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敢於迎接學習中的挑戰,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戰無不勝”。

方法總比困難多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灰鏡頭

方征大學本科畢業,現在在一家電腦公司工作,主要是做軟件研發工作,可是研發工作屬於高科技類,對知識水平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公司裏,搞研發的大多是研究生。當初他來這家公司的研發部門,主要靠的是自己畢業時的一個富有創造性的軟件設計。誰知現在麵對研究生的同事,他越來越自卑,工作中也遇到了許多難題。為此,不服輸的他決定自學,補充專業知識。有了這個決心之後,他開始買書,製訂計劃,並在業餘時間學了起來,他按照在學校時的方法,經常背一些很難的程序,就這樣,一本程序書不長時間就被他背熟了,於是他打算應用到實踐中。可是一用起來,他才發現,好多東西都是紙上談兵,根本不能用,他非常沮喪,也喪失了繼續學下去的決心。

心理解惑

方征這是遇到了學習策略不良的問題。

紐約市昆斯區學院教育係教授肯尼·鄧恩研究指出,“學習成功的秘訣在於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策略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習策略好不好,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僅涉及學習方法,而且關乎學習習慣。學習策略不良主要是學習者個人的原因。”

無論是在校園內係統學習,還是在社會生活中繼續學習,都需要一套可行的方法,學習策略不良隻會在浪費很多精力之後,發現僅僅是事倍功半。

學習策略不良還容易導致心理上對學習排斥,特別是在因方法不對而導致受挫之後,更容易產生對學習的倦怠,並且喪失自信心。因此,解決學習策略不良的問題,必須先從心理上進行調節,再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陽光氧吧

現在社會看重的不是掌握多少知識,而是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習能力的關鍵也就是學習策略問題。關於學習策略的使用因人而異,關鍵在於本人的領悟和挖掘。下麵介紹幾種可行的方法:

1.培養自信心

因學習方法不良導致學習受挫時,要對自己保持自信,相信困難是暫時的,找到合適的方法後,學習一定會有所成效。

2.培養學習興趣,涉獵各方麵的知識

留心社會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增強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學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多獲取信息,在充分掌握各種資源的情況下,一方麵學習興趣提高了,另一方麵隨著知識麵的拓寬,理解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3.掌握閱讀方法,提高效率

鯨吞法和牛食法都是提高閱讀效率的好方法。鯨吞法就是對那些隻有瀏覽價值的書,不妨讀得快一些。牛食法就是對於相對價值較高的知識,細嚼慢咽、反複體會、深入理解。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自如,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4.學習過程中要隨時調整目標,勞逸結合

重新安排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勞逸結合,做到有張有弛,不打“持久戰”、“疲勞戰”。要學會自我調節。調整學習目標,根據自己的狀況,製訂切合實際的短期學習計劃,把目標分割成小塊,並按照學習進度及時調整學習計劃。

給自己一個學習的理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

灰鏡頭

張閱現在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他們主要研究一些高科技的東西,為此,所裏的領導對他們的要求很嚴,必須經常學習、經常充電,每一年都要有新的成果在國際上發表,否則就要被辭退。

這些讓張閱心裏很緊張,本以為工作以後就不必在為學習而煩惱了,沒想到,還有更大的煩惱在等著他。沒有辦法,為了這份體麵的工作,他隻能硬著頭皮去讀書,去做實驗,去思考並寫論文。可是張閱由於心理缺乏學習的動力,做這些事情時總是感到痛苦,效果也並不好。奮鬥了很長時間,他的論文終於出爐了,先是領導進行審閱,結果他的論文沒有通過,幾次修改也沒有得到認可,這讓張閱很著急,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不知道這份工作能否保得住。他一直在痛苦中煎熬著。

心理解惑

張閱產生的厭學心理在心理學上稱為“學習動機缺乏”。

學習動機是指促發或推動學習活動進行的心理驅動力。學習的動機狀態影響著個體學習活動的操作效果,也影響著學習活動對個體素質的發展。

研究認為,解決問題的效率與動機強度呈反“U”形關係,動機太強或太弱都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隻有動機強度適中時,解決問題的效率才最高。學習動機的強弱,則與學習者對學習結果價值的估計緊密相關。

如果對學習所取得的成績、價值估計較高,其動機就強。具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不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幹擾和迷惑,能刻苦努力,自然也會實現自我對成績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