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你,正如你所思——找回“迷失”的自我1
生活中有很多人缺少對自我的認知,缺少對人生的定位。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必須依靠自己堅強地活著,因此一定要做自己的主人,活出真實的自己,這樣的人生才會有滋有味。正如法國作家辛涅科爾所說:“對於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對於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靠天、靠地、靠他人,不如靠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最堅強的人是孤獨的,是靠自己站著的。
——易卜生
灰鏡頭
席欣是某工科大學畢業生,從事計算工作。她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均為大學教授。席欣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已婚。目前一家有三口人。
因是老小,席欣自小較受父親寵愛,在家什麼小事都由父親替她做,較少自己獨立做事。上小學時,因怕路上會有危險,她都由父親陪伴上學。周末想出去玩,也常由父親陪伴。由於這種長久的習慣,就是上了大學以後,席欣也很少在學校與同學交往,更不用說與男同學交往了。每天放學就回家,在家事事都由父親決定或代替辦理。
雖然父母都在大學教書,但性格上父親較母親精明能幹,做事有主見,處理問題的能力強,因此父親在家庭中占主導地位。席欣從小就很敬佩父親,事事都依賴父親,並以此為樂。漸漸地,女兒跟母親就缺乏親近,很少與母親談女人的悄悄話。
由於席欣年紀已不小,經朋友好意介紹,席欣開始與一男人相識並交往。該男友與席欣同歲,已獲有碩士學位,是高才生。照一般情況說來,算是很好的對象。但席欣覺得該男友社會經驗太少了,顯得不夠老練和成熟。尤其與自己的父親相比,更顯得社會能力差,不夠理想。
可是席欣內心又很矛盾。因這是她第一次交男友,看男友對她有意的,總要邀她出去,想跟她親近,她就覺得心慌,不知如何去應付。她一方麵想,這個男友不夠理想,卻又想到自己年紀也不小了,不能太挑剔。但最糟糕的,還是自己慢慢喜歡上了這個男友,但又擔心將來失去能幹的父親,凡事需自己處理,她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有件事需要提的是,她從小學進初中時,即大約十三歲時,因父親已不能陪她上學,席欣曾一度發生情緒上的毛病,患了抑鬱症。當時看了精神科醫師,並經父親細心照顧以後,短期內獲得好轉。所以這次席欣又開始憂慮,怕萬一有一天自己又生病了,照顧不了自己。而將來的丈夫又不能幹,不會細心照顧她,那又怎麼辦,等等。總之,由於這些一連串的心理煩惱,讓席欣腦子裏覺得亂,也恐慌、緊張,不知所措,唯恐自己會發瘋起來。
心理解惑
很明顯,席欣是由於自小依賴且愛慕父親,缺乏獨立自主的性格。一旦遇到與父親疏遠的情況,就產生心理恐慌的反應。
依賴心理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具有依賴心理的人缺乏獨立性,經常感到自己無助、無能和缺乏精力,害怕被人遺棄;將自己的需求依附於他人,過分順從他人的意誌;要求和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當與他人的親密關係終結時有被毀滅的體驗;有一種將責任推給他人來對付逆境的傾向。他們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情感無關。
習慣依賴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興趣、人生觀,隻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他們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們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由於處處委曲求全,他們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會使他們漸漸放棄自己的追求和愛好。
心理透視
測測你的依賴程度
全世界在5月的第2個星期日都慶祝母親節,如果今天不以康乃馨作為代表母親的花,你會以下列何種花代替?
A.向日葵 B.紫羅蘭 C.百合花 D.桔梗花
測試評析
選A:即使從小顛沛流離,你仍眷戀曾有過的短暫安定的日子,所以縱然是事業有成,回首來時路,最渴望的還是童年的老家。向日葵的花語是愛慕崇拜,你就像棵大樹,即使枝繁葉茂,也不忘根源。
選B:你對家的依賴性很高,若不到萬不得已,你是不會離家獨居的,即使迫於無奈,你仍會和家庭保持密切的聯係。你是個很顧家的人,紫羅蘭的花語是永恒,正是你心目中家的功能。
選C:百合的花語是純潔高尚,你的獨立性其實很強,但卻一直無法脫離家庭,因為你老是以為時機未到。家對你而言,如同百合花語的感覺,無論在外做了多少壞事,隻要回到家,你永遠覺得自己是純潔的。
選D:桔梗的花語是羞怯,意味著你想振翅高飛,不再依賴父母和家庭。你的心裏已經暗暗地有了離家的打算,對你而言,若是成年還未獨立是一件羞愧的事。你的責任心很強,自尊心也很強,能獨當一麵。
陽光氧吧
要調適依賴心理,心理專家給出了如下幾招:
1.有計劃地糾正依賴心理。首先必須破除依賴別人的不良習慣。具體做法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的,哪些是自做決定的。你可以每天做記錄,記滿一個星期,然後將這些事件分為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三等,每周一小結。另外,對自主意識強的事件,應堅持自己做主。
2.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使我們有機會去麵對問題,能夠獨立地拿主意、想辦法,增強自己獨立的信心。在家裏,自己該幹的事要自己去幹,如穿衣、洗碗、打掃衛生等,不要什麼事都推給爸爸媽媽,做個“小皇帝”。在學校,除了學習外,還要多參加集體活動,學會去幫助他人。
3.多向他人學習。多與獨立性較強的人交往,觀察他們是如何獨立處理自己的一些問題的。周圍良好的榜樣可以激發我們的獨立意識,改掉依賴這一不良習慣。
依照上述方法,有效地改善自己,當你放棄依賴別人的念頭,決心自強自立時,你就走上了成功之路。就這麼頑強地往前走,你將驚奇地發現,原來你在許多方麵都毫不遜色於你當初崇拜的偶像們,而且你也可能實現你夢想不到的奇跡。
心靈茶坊
總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從小就注意對小肯尼迪獨立性格和精神品質的培養。有一次,他趕著馬車帶小肯尼迪出去遊玩。馬車速度很快,突然在一個拐彎處,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當馬車停住時,小肯尼迪以為父親會下來把他扶起來,但父親卻坐在車上悠閑地掏出煙吸了起來。
小肯尼迪叫道:“爸爸,快來扶我。”
“你摔疼了嗎?”
“是的,我自己感覺已站不起來了。”小肯尼迪帶著哭腔說。
“那也要堅持站起來,重新爬上馬車。”
小肯尼迪掙紮著自己站了起來,搖搖晃晃地走近馬車,艱難地爬了上來。
父親搖動著鞭子問:“你知道為什麼讓你這麼做嗎?”
小肯尼迪搖了搖頭。
父親接著說:“人生就是這樣,跌倒、爬起來、奔跑,再跌倒、再爬起來、再奔跑。在任何時候都要全靠自己,沒人會去扶你的。”
從那時起,父親就更加注重對小肯尼迪的培養,如經常帶著他參加一些大的社交活動,教他如何向客人打招呼、道別,與不同身份的客人應該怎樣交談,如何展示自己的精神風貌、氣質和風度,如何堅定自己的信仰,等等。有人問他:“你每天要做的事情那麼多,怎麼有耐心教孩子做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我是在訓練他做總統。”約翰·肯尼迪的父親一語驚人。
肯尼迪在父親的栽培下,逐漸擺脫了依賴,自立自強,從而在成為總統的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我們作為普通人,如果擺脫了依賴,就多了一份自主,也就向自由的生活前進了一步。
結束你那出虛偽的“折子戲”
灰鏡頭
小秋剛24歲,因是獨生女,從小就被父母嬌慣無比,一直到成年後仍然像孩子一樣固執,動不動就使小性子,哭鬧無常,非得母親又哄又勸才肯罷休。
小秋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在各種熱鬧場合拋頭露麵,常在客人麵前賣弄各種小聰明,以博取他人的誇獎,別人越誇獎她就越來勁。她總是打扮得花枝招展,每次與別人聊天都急切地談自己的苦惱,述說她多次戀愛不成,心情不快。她最近一次“失戀”是因為一次看電影時小夥子遲到了10分鍾,她便一甩長發,飄然而去了。之後,她又覺得很傷心。
小秋說話時似乎是在念劇本裏的台詞,且常常添枝加葉,不時還要偷看旁人的反應,如果有人麵露同情之色,她就越發起勁,手舞足蹈,開始的憂鬱與不快蕩然無存。旁人也逐漸發現,她的敘述隻在於引起別人對她的注意和重視,自己卻並沒有深刻的情感體驗。在她傾訴完心中的埋怨之後,她便欣然離去,臨走時還堅持和每個人握手,反複說著感激的話。
一個周末,小秋和朋友在一塊相聚,她依然是濃妝豔抹,衣著暴露,顯得賣弄風情。小秋繼續用誇張的語言敘述她那一次又一次的失戀史,並且常掉出幾滴眼淚。突然她希望一位朋友請她吃飯,但朋友因事而委婉拒絕她,她即憤然離席,說朋友不珍視友誼。她的朋友覺得莫名其妙,都認為她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