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君子以厚德載物——越過病態心理的陷阱2(1 / 3)

第三章 君子以厚德載物——越過病態心理的陷阱2

心無芥蒂,天地自寬

精神的狹隘造成頑固,人們不輕易相信離他們的視界稍遠的東西。

——拉羅什福科

灰鏡頭

今年36歲的丁意林在單位沒有人緣,主要原因是他愛計較,從來沒有主動幫助過別人,誰也不能占他一點便宜。春節快到了,單位分發禮品,由於他不在現場,就給他留了放在一邊。他回來後看到自己的禮品比別人少,就認為同事故意把少的留給了他,當時就沒有了表情。同事因工作找他辦事,他愛答不理地應付,辦公室的氣氛因此弄得很僵。

回到家,他也沒有精神,把分的東西往廚房一扔,氣呼呼地到陽台上抽煙,一根接一根地抽了整整一包。母親把飯做好了,叫他吃飯,他說不餓。母親怎麼拉他,他也不去,鬧得母親也情緒激動起來。以前晚上固定時間陪妻子散步的活動他也不去了,早早地把自己關在臥室躺下了,翻來覆去折騰,怎麼也睡不踏實。折騰到大半夜,好不容易睡著了,馬上又到上班的時間了。他無精打采地起了床,母親準備的飯也不吃,餓著肚子就上班了,母親氣得一點辦法也沒有。

母親以為他過幾天就會好了,可是7天過去了,天天如此。母親非常擔心。

心理解惑

很顯然,丁意林是一位具有狹隘心理的人。

狹隘常常表現為不能容忍不利於自己的議論和批評,更不能受到絲毫的委屈和無意的傷害,否則就會斤斤計較、耿耿於懷。狹隘也常常表現為吝嗇小氣,吃不得虧,否則心理就不平衡,就會想方設法彌補“受損”的利益。

狹隘與吝嗇有聯係,但又不完全相同。狹隘是個人利益過度膨脹的表現,凡事不能吃虧,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絕不允許受損;吝嗇是過分地省用錢物,過分地珍惜錢物,是不合情理地過分重視“身外之物”。兩種心理雖然不完全相同,卻都是不良心理,非常有害。

心理透視

你有狹隘心理嗎

1.你是否時常因某些人或某些事而心情不快?

2.你是否對自己所受的委屈一直耿耿於懷?

3.假如地鐵裏有人盯著你,或你袖子上沾了湯汁,你是否因此而長時間感到懊惱?

4.你是否經常不願跟人說話?

5.你在做重要工作時,別人的談話或噪音是否會讓你分心?

6.你是否會長時間地分析自己的心理感受和行為?

7.你做決定時是否經常會受當時情緒的影響?

8.你夜晚是否會被蚊蟲折騰得心煩意亂?

9.你是否有過自卑心理?

10.你是否時常情緒低落?

11.在與人爭論時,你是否情緒失控,導致說話嗓門太大或太小?

12.你是否容易產生怒氣?

13.是不是連可口的飯菜或搞笑的影片都無法使你低落的情緒好起來?

14.假如與你談話的那個人怎麼也弄不明白你的意思,你會不會發火?

評分分析

對以上問題作出判斷,如果你回答“是”,得0分;回答“不知道或都有可能”,得1分;回答“不是”,得2分。最後總計你的得分,對照分數分析問題。

23~28分:你一定是個心胸開闊的人。你的心理狀態相當穩定,能夠駕馭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你給人的印象很可能是獨立、堅強,甚至還有點“臉皮厚”。

17~22分:你心胸不夠開闊。你可能比較容易發火,對讓你受委屈的人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會導致單位和家庭中出現矛盾。之後你可能又會後悔,因為你人不壞,心腸也不硬。你要學會控製自己,事先盡量多想想,考慮清楚,然後再對讓你委屈的人以堅決的回擊。

0~16分:你心胸狹窄、多疑、計較、睚眥必報,對別人態度的反應是病態的。這是嚴重的缺點,對你的生活很不利。

陽光氧吧

狹隘作為一種不良心理,在社會交往中十分有害,不僅會破壞自身的形象,而且會破壞與其他人之間的友好關係。因此,必須努力克服這種心理。

那麼,怎樣才能克服狹隘的毛病呢?

1.讀一些有價值的書,提高修養

人的氣量與人的知識修養有密切的關係。培根說:“讀書使人明智。”一個人知識多了,立足點就會提高,視野也會相應開闊,此時,就會對一些“身外之物”拿得起、放得下、丟得開,就會“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經常讀一些心理健康方麵的書籍,對於開闊自己的胸懷,一定大有益處。

2.降低對事物的期望值

你一定要不斷提醒自己,在生活中不要期望過高,可以來點阿Q精神降低你的期望。如果你堅持抱著一成不變的期望,不願做任何改變,以縮減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那麼你就會很快被激怒,讓事情變得更糟。根據莫菲定律:“隻要事情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這正好說明了降低期望、明智看待事情的想法,它也說明了該如何調整期望才不會留下滿肚子的失望和挫折感。

3.試著體會大自然的美麗,開闊自己的視野與心胸

當你心裏委屈或吃了點小虧而情緒低落時,不要一個人悶在屋子裏,要走到大自然中去,到綠色的世界裏去,到自然中欣賞美好的風光來擺脫苦惱是一種非常好的心理調適方法。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將衝洗掉心中的苦悶,惆悵的情緒將溶化在大自然的悠然與美麗之中。

心靈茶坊

做人先養量

自古的學者都講究養能、養學、養氣、養德、養心、養量;為人處世,重要的還是先要養量。

宋朝宰相富弼處理事務時,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反複思考,因為太過小心謹慎,因此就有人批評他、攻擊他。有一天,就在他馬上要上朝的時候,有人讓一個丫鬟捧著一碗熱騰騰的蓮子羹送給他,並故意裝作不慎打翻在他的朝服上。富弼對丫鬟說:“有沒有燙著你的手?”然後從容換了朝服。

就憑這器量,他能不做宰相嗎?

德國的大文學家歌德有一次在魏瑪一個公園的小路上散步。那條小路很窄,偏偏遇上了一個對他心存敵意的評論家。他們都停下來看著對方。評論家開口了:“我從來不會給一個傻瓜讓路。”

“但我會。”說完,歌德退到一旁。

養量,就是要: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就是要海納百川;就是能在遭受屈辱時,以一顆淡定的心坦然處之。學會養量,不必自稱聖賢,別人必以賢對待之。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

——巴金

灰鏡頭

阿文是一家大公司的出納,由於公司規模很大,財會部門就設立了兩個辦公室。馬華的辦公室在6層的最裏邊,十分隱蔽,而且透過窗子,可以眺望不遠處公園的美麗風光。因此,公司的許多同事都喜歡聚在她的辦公室聊天,哪怕隻是臨窗看看公園,也能驅散些工作的勞累。因此,馬華的辦公室在休息時間總是有許多人,大家坐在一塊兒互相交流工作心得、談談公司規章的缺陷,而公司的一些管理者也都願意來到馬華的辦公室與大家一起交流。

剛開始時,馬華覺得沒有什麼,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馬華越來越無法忍受這種情況。她私下總是抱怨太多的人在她的辦公室,她的工作都被影響了。於是,她就在辦公室門的把手那兒掛了一個牌子,上麵寫著“工作中”。這樣,馬華就可以一個人安靜地工作了,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窗外那一大片美麗的風景也獨屬於她自己了。

開始時,一些同事還是三五成群地在休息時間來串辦公室,但是,阿文總是以她在工作為理由,說自己沒時間休息。隨著時間的推移,同事不再來她的辦公室,即使來辦公室,也隻是因為工作的關係。

一段時間後,馬華成了公司內的孤家寡人,同事們都不願和她交流,工作出現問題時,同事們也不再熱心地幫助她。

後來,由於公司的經營出現了一些問題,不得不裁減人員,裁減人員名單上的第一個就是阿文。

心理解惑

吝嗇使阿文失去了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

吝嗇,俗稱小氣、“一毛不拔”,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和行為。

吝嗇是一種極端自私的表現。其實任何人都有自私的一麵,不為自己打算的人很少,但通常在人際交往中,要做到公私兼顧並不困難。所謂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人敬你一分,你回敬三分,這當然好,回敬一分,也不為過。如果盡想讓人敬你,而你不回敬,這就會遭到“吝嗇”的評價。吝嗇的價值觀是很明確的,尤其是對金錢、財富的一毛不拔。有的吝嗇者往往很會算計,自己總是盡可能少付出、多獲得。

有些吝嗇者,知道這樣不好,有損於人際關係,因此采取不付出,也不接受別人的恩賜,隻讓別人求我,我不求人的策略。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是孤立自己,是不利於社會生存的習性。

心理透視

從猴子測試你的吝嗇度

下麵這個問題用來測試你的吝嗇程度,請誠實作答。

假如有一天你看到一隻猴子從樹上跌下來,你認為猴子的哪個部位會先著地?

A.頭 B.臀部 C.腳 D.手

測試評析

選A:是絕對不肯吃虧型,因為頭是身體最重要的部分。這類人不論是與朋友一起吃飯或跟人合作做任何事,到分賬的時候,連一毛錢也會斤斤計較,是個非常吝嗇的人。

選B:是那種對金錢反應遲鈍,隻要是朋友開心,就毫不考慮地一擲千金,因為你這種性格,吝嗇與你無緣,而朋友卻視你為大好人。

選C:是比較安心的方法,因為即使受傷,傷勢也很輕微。選這個答案的,可能是個慎重的人,雖然小氣,可是怕人講閑話,偶然也會表現自己不太吝嗇的一麵。

選D:是那種腦筋轉得很快,能幹而少吃虧,是那種與朋友一起吃飯會想盡辦法不用付款的人,小氣程度也相對高一些。

陽光氧吧

吝嗇對人生的負麵影響很大,每一個有此缺點的人都應自覺加以克服。下麵提供幾種方法:

1.要時常反思自我

吝嗇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吝嗇舉止不會一點感覺都沒有,也不會因別人對自己吝嗇的成見而有一點感覺。把自己與周圍的朋友、同仁比一比,想想自己幹嗎這麼克扣自己、克扣他人,就應該明白,人活在世上,錢不是唯一的目的,除錢外,親情、友誼、快樂同樣重要。

2.尋找精神上的依托

吝嗇的人,應該培養對人類美好未來的信仰,要在精神上有所依托,像佛教徒、基督徒那樣寬容,有憐憫心,多做一些好事,漸漸克服吝嗇的毛病。

3.嚐試從給予中享受興趣

嚐試著去給街上可憐的乞丐一角錢,或者將盲人從馬路對麵領過來,或者給你的戀人買上一束紅玫瑰,你會發現雖然占有錢財也有快樂,但那種快樂是被人白眼視之的快樂;而你給予的那種快樂,既愉悅了自己,同時也愉悅了別人。

知足方能常樂

10歲時被點心,20歲被戀人,30歲被快樂,40歲被野心,50歲被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麼時候才能隻追求睿智呢?

——盧梭

灰鏡頭

有一個男人,經過了自己的艱苦努力,終於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房子、車子在他的生活中樣樣齊全。而投身商海這麼多年,沒日沒夜地奔波、操勞的他,有一天終於感覺累了、疲倦了,於是他告訴已經漸漸發福的妻子,他想辭掉工作,休息一下,然後再找個簡單的工作,過舒適的日子。

他的妻子十分不滿,強迫他繼續工作,因為她認為想要過安穩的生活,還需要很多錢。

妻子就這樣嚴重地傷害了自己的男人,男人在那一刻想了很多,人活著究竟為什麼,就為那些花花綠綠的鈔票?他頭一次迷茫了。

未等他再展宏圖,就轟然倒下了,莫名其妙地消瘦,胸部長時間的憋悶。他不得不去醫院檢查,檢查的結果讓他頭暈目眩,診斷書清晰地寫著兩個字:肺癌。他差點跌坐在椅子上,醫生握著他的手,說著一些無足輕重的寬慰的話。

回到家中,他感覺房子突然間變小了,太太也變得陌生,好像不認識了,整天一句話也不說,常常麵對著窗外的小鳥發呆,自己再也飛不高了,什麼創業,什麼人生,什麼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義。

終於有一天,他頭也不回地走了,留給他妻子的隻是一句話:

貪婪是滋生禍端的根源。

他的妻子看到這簡短的幾個字,沒有說一句話,隻是淚流滿麵。

心理解惑

男人的一句話震撼人心:貪婪是滋生禍端的根源。

“貪”的本義指愛財,“婪”的本義指愛食,“貪婪”即貪得無厭,是一種過度膨脹的利己欲。它是一種病態心理,與正常的欲望相比,貪婪沒有滿足的時候。貪婪並非遺傳所致,它是個人在後天社會環境中受病態文化的影響,形成自私、攫取、不滿足的價值觀、人生觀而出現的不正常的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