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讓心靈在陽光下自在呼吸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
為了成為陽光,我祈禱上蒼。
——巴爾蒙特
關注心理健康
夏天的黃昏時分,有一美麗的少婦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老艄公救起。艄公問:“你年紀輕輕的,為何尋短見?”“我結婚才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病死了。您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艄公聽了沉吟有頃,說:“兩年前,你是怎樣過日子的?”少婦說:“那時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呀!”艄公問:“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少婦說:“沒有。”艄公問:“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兩年前去,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請上岸去吧……”話音剛落,少婦恍如做了一個夢,她想了想,便上岸去了。從此,她沒有再尋短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明顯的道理,那就是心理陷阱是一片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裏的陰雲。隻有無視這片陰雲,重視心理調節,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人們才能走出那一片陰雨地帶,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生活如流水”,人們經常如是說,可這個比喻並不怎麼恰當。靜靜流淌的水囊括不了生活的全部內涵,生活應該說是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河,穿峽穀、過險灘、漫平原,九曲十八彎,時緩時急,直至奔騰入海。人則是這條大河上的航行者,時而激動萬分,時而憂心忡忡,時而又迷茫惆悵,但終歸還是保持向著海的航向,這就是生活中人心理的寫照。
的確,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背負著一些讓自己疲憊的東西,金錢、榮譽、地位、財富、親情、人際關係、健康、事業,等等,當然也包括了煩惱、憂鬱、沮喪、焦慮等情緒。正是這些東西,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使人們多了許多煩惱,失去了本可以享受的樂趣。
2003年4月1日“愚人節”,香港著名藝人張國榮富有戲劇性的跳樓自殺震驚了各界。後來的調查結果顯示,張國榮的死因與其生前患有嚴重的抑鬱症有關。隨著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由於社會、家庭、事業、情感而造成的各方麵壓力,使得很多人產生了類似抑鬱、恐慌、思維紊亂等精神問題。有資料表明,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地每100人中就有一個是心理疾病患者。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資料表明,現代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可能患上心理疾病。而且,越是城市文明化水平高的地區,這類疾病的發病率越高。因此,關注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問題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重視。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健康的心理呢?對這一概念的界定,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化的。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樂曼提出的10條心理健康標準,是目前公認的“標準的標準”。
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適度的評價。
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
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製情緒。
9.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那麼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呢?下麵這個心理測試是一種簡便的自我檢查方法,可以測試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共50題,回答“是”或“否”。請誠實地回答每個問題:
1.看見陌生人是否會手足無措?
2.緊張時,頭腦是否會不清醒?
3.看見陌生人是否會使手頭的活不能進行下去?
4.每當考試或被提問時,是否會緊張得出汗?
5.心理緊張時會出差錯嗎?
6.經常把別人交辦的事搞錯嗎?
7.會無緣無故地掛念不熟悉的人嗎?
8.常猶豫不決,下不了決心嗎?
9.沒有熟人在場會感到恐懼不安嗎?
10.總希望有人和自己閑聊嗎?
11.被人認為不機靈嗎?
12.在別人家裏吃飯,會感到別扭和不愉快嗎?
13.和別人會麵,會有孤獨感嗎?
14.會因不愉快的事纏身,而一直憂憂鬱鬱、解脫不開嗎?
15.經常哭泣嗎?
16.因處境艱難而沮喪氣餒嗎?
17.感到厭世嗎?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19.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20.總是愁眉不展嗎?
21.遇事會無所適從嗎?
22.別人認為你有神經質嗎?
23.家庭成員中是否有嚴重精神病患者?
24.是否有神經官能症?
25.家庭成員中是否有人進過精神病醫院?
26.是否進過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