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窺見彼岸的深淵(1 / 1)

窺見彼岸的深淵

新聞觀察

作者:王婧

電視發明後,人們原本希望電視可以依托其強大的影像傳播力,追求有文化意義的產品並培養公眾的文化趣味,最終促進文化發展和社會整體的民主化進程。但是在電視的發展過程中,它逐步從民主的工具淪為商業的工具和象征的暴力。當布爾迪厄在《關於電視》中鮮明有力地進行電視文化批判後,在整個法國社會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廣泛的論爭。其實,布爾迪厄批判的不是電視這種媒介,而是電視作為一種媒介所傳遞和負載的意識形態,與其初衷或與社會進步朝向發生了偏離。布爾迪厄在電視潛移默化的發展進程中窺見了彼岸的深淵,這對於媒體發展及社會進步來說更是一種警示。

電視文化的發展導致了文化媒介化。在我看來,布爾迪厄的獨特之處在於從社會學角度運用場域理論分析了這一現象,《關於電視》就是在這樣一種文化生產場與商業邏輯的相互關係中來思考電視的。現在多數媒體以市場為導向,追求市場占有率和廣告收益,受商業利益牽製,打著“受眾本位”的旗號,發布大量社會新聞和體育新聞,既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也不觸及任何事關重大的東西,同時還能贏得受眾,這樣保險又劃算的買賣何樂而不為呢?表麵上看媒體服務於大眾,實質上是對媒體社會責任的褻瀆。

電視文化造成兩方麵的危害,一方麵,電視作為一種商業的或外部的邏輯,對整個文化生產場進行侵蝕和滲透,對文化本身的發展造成一種幹擾,於是產生了媒體時代文化生產如何自律或自身合法化的問題;另一方麵,將電視本身視作一種文化,完全用看取代讀,受眾順從且不亦樂乎地接受電視的思維方式,被電視呈現的世界吸引和蒙蔽,並且將其作為自身認識世界的唯一窗口,這是很危險的。文化整體被媒介化了,文化本身被媒體所展示的部分且有可能未必真實的“文化”所取代和掩蓋,一定程度上使文化窄化,也縮小了受眾的視野。

電視屬於消費文化,電視使大眾的“消費文化”成為可能,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文化生產場的門檻準入,容易導致文化被娛樂化,文化的神聖性被顛覆,以視覺刺激代替深邃的思想,用簡明的語言代替嚴謹的邏輯推理,受眾在電視預設的情境中完成了文化的消費,文化也就在無形中被大眾娛樂了。

從媒介素養角度看,受眾不宜完全信任電視,過分依賴電視所呈現的世界。現階段,電視主要作為一種大眾娛樂的工具,隻適合於相對淺顯的表達,並且無法呈現事實的全貌,難以全麵反映實際。受眾要知道影像會騙人,要善於從電視世界中跳離出來,多接觸各種媒體,特別要多讀書、多看報,才能在電視影像與現實中行走自如。

(作者為渤海大學文學院新聞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