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少年麻利地從貨架上拖下幾隻包裝不同的盒子,並快速地把裏麵的襪子一一打開,展現在作家的麵前,讓他鑒賞。“等等,小夥子,我隻要買一雙!”作家有意提醒他。“這我知道,”少年說,“不過,我想讓您看看這些襪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極了!”
少年的臉上洋溢著莊嚴和神聖的狂喜,像是在向作家啟示他所信奉的宗教玄理。作家立刻激起了對這個少年的興趣,把買襪子的事情拋於腦後。作家略微猶豫一下,然後對那個少年說:“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熱情,如果這份熱情不隻是因為你感到驚奇,或因為得到一個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這種熱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會成為美國短襪大王。”
偉大人物對使命的激情可以譜寫曆史,普通員工對工作的熱情則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的確,拿出100%的熱情來對待1%的事情,而不去計較事情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你就會懂得,原來每天平凡的生活竟然是如此的充實和美好。
一個沒有熱情的員工不可能始終如一地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作出創造性的業績。如果你失去了熱情,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在職場中立足和成長,永遠不會擁有成功的事業與充實的人生。所以,從現在開始,不要再計較手中的工作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對它傾注你全部的熱情吧!
愛默生曾經說過:“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不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愛默生這句話中的“熱忱”,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為激情。
卡耐基把激情稱為“內心的神”。他說:“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屬於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激情。沒有它,不論你有什麼能力,都發揮不出來。”可以說,沒有滿腔激情,員工的工作就很難維持和深入下去。激情是一種感染力。你的激情會使大家受到感染,從而使整個團體充滿激情。
偉大人物對使命的熱情可以改寫曆史,普通員工對工作的心態則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著名人壽保險推銷員貝特格正是憑借自己對工作的高度熱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當貝特格剛轉入職業棒球界不久,便遭到有生以來最大的打擊,他被約翰斯頓球隊開除了。他的動作無力,因此球隊的經理要他走人。經理對他說:“你這樣慢吞吞的,根本不適合在球場上打球。貝特格,離開這裏之後,無論你到哪裏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來,你將永遠不會有出路。”
貝特格沒有其他出路,因此去了賓州的一個叫切斯特的球隊,從此他參加的是大西洋聯賽,一個級別很低的球賽。和約翰斯頓隊175美元相比,每個月隻有25美元的薪水更讓他無法找到激情。但他想:“我必須激情四射,因為我要活命。”
在貝特格來到切斯特球隊的第三天,他認識了一個叫丹尼的老球員,他勸貝特格不要參加這麼低級別的聯賽。貝特格很沮喪地說:“在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我什麼都願意做。”
一個星期後,在丹尼的引薦下,貝特格順利加入了康州的紐黑文球隊。這個球隊沒有人認識他,更沒有人責備他。在那一刻,他在心底暗暗發誓,我要成為整個球隊最具活力、最有激情的球員。這一天成為他生命裏最深刻的烙印。
每天,貝特格就像一個不知疲倦和勞頓的鐵人奔跑在球場,球技也提高得很快,尤其是投球,不但迅速而且非常有力,有時居然能震落接球隊友的護手套。
在一次聯賽中,貝特格的球隊遭遇實力強勁的對手。那一天的氣溫達到了華氏100度,身邊像有一團火在炙烤,這樣的情況極易使人中暑暈倒,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退卻。在快要結束比賽的最後幾分鍾裏,由於對手接球失誤,貝特格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迅速攻向對方主壘,從而贏得了決定勝負的至關重要的一分。
發瘋似的激情讓貝特格有如神助,它至少起到了三種效果:第一,使他忘記了恐懼和緊張,擲球速度比賽前預計的還要出色;第二,他“瘋狂”般的奔跑感染了其他隊友,他們也變得活力四射,首先在氣勢上壓製了對手;第三,在悶熱的天氣裏比賽,貝特格的感覺出奇的好,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從此,貝特格每月的薪水漲到了185美元,和在切斯特球隊每月25美元相比,他的薪水在10天的時間裏猛增了700%,這讓他一度產生不真實的感覺,他簡直不知道還有什麼能讓自己的薪水漲得這麼快,當然除了理想的工作心態,除了對工作的“激情”。
激情是超水平的興趣,是積極的能量、感情和動機。你的心中所想決定著你的工作結果。當一個人產生了激情時,你可以發現他目光閃爍,反應敏捷,性格好動,渾身都有感染力。這種神奇的力量使他以截然不同的態度對待別人,對待工作,對待整個世界。
一個對自己工作充滿激情的人,無論在什麼公司工作,他都會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聖、最崇高的一項職業;無論工作的困難是多麼大,或是質量要求多麼高,他都會始終一絲不苟、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激情的時候,他便會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之中。這時候,他的自發性、創造性、專注精神等便會在工作的過程中表現出來。
做拉著企業奔跑的卓越型員工
麗薩是阿拉伯一家製衣公司的員工,公司一直在生產傳統的阿拉伯人喜歡穿的袍子。這些袍子隻有一種尺碼,花色呆板,並缺少變化,而且由於是成批生產,製作得極為粗糙,看上去千篇一律,一點也不適合人們在各種場合穿戴。麗薩決定對袍子進行改選。於是,她買來了能體現個性特色的印花布,通過精心地裁剪,使袍子不僅保持原來舒適自然的特點,而且還能夠適合自己的身材尺寸。此外,麗薩為袍子精心設計了漂亮的花邊。這種特殊的設計,馬上引起了房東太太的興趣,要求麗薩為自己照樣縫製一件。穿上麗薩為她量身定製的袍子,房東太太驚喜異常。她怎麼也沒想到這種司空見慣的傳統服裝,居然也可以做得如此適合於自己的身材。
當麗薩把她想改進公司生產的傳統袍子的想法告訴同事們時,幾乎人人都驚訝地連連搖頭:“難道你不知道在阿拉伯各大旅館、服裝店和旅遊中心陳列著成千上萬件袍子嗎?”然而,麗薩卻不這麼想,她決心要試一試。麗薩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公司老板,並立即得到了老板的支持。她親自去負責選購布料和為上門的顧客測量尺寸大小,然後將布料交給其他同事去裁剪和縫製。就這樣,在這家生產傳統袍子的公司裏,開始生產出了一件件漂亮又適合人們身材的新式袍子,公司的生意開始紅火起來。在麗薩的努力下,後來公司還把這種獨特的服裝推銷到了阿拉伯本土的其他城市。麗薩則憑著“隻要想做,就立即去做”的行為準則,不僅贏得了老板的青睞,而且也從一個普通製衣工被提拔為公司的首席設計師。
企業的員工可以分為三種:不勝任自己工作的人、將工作做得很好的人,以及不但自己優秀,還能帶動周圍人優秀並為企業創造無限價值的人。第一種人終將被企業淘汰,第二種人是受企業歡迎的人,第三種人是拉著企業奔跑的人。毫無疑問,麗薩屬於第三種人。所有的人都應該向第三種人看齊,因為企業呼喚這種人才,拉著企業奔跑的人不但可以為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他們自己也能夠成為最終的受益者。他們不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而且能夠樹立自己的職業品牌,成就常青的職業。
大海航行靠舵手,每一名員工都是企業之船的舵手,都左右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隻知道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用業績推動公司的發展還不夠,真正優秀的員工應當將公司的興亡發展擔於一身,主動去做公司發展需要的事,用自己的行動拉著企業奔跑。
工程師出身、戴著眼鏡、氣質儒雅的尹同耀喜歡穿工作服,他的交談同樣也不加修飾,坦蕩直白。“奇瑞一定要做一個進攻型企業。我非常希望先進攻,而不是防守反擊,要不就不幹,要幹就拚命往前衝。上量就沒前途,不瘋狂,就死亡!” 就是這樣一個“書生”,在短短數年時間裏創造了一個中國汽車業的奇跡——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年生產能力為65萬輛整車和65萬台發動機40萬套變速箱的大型汽車工業基地,其打造的民族汽車品牌奇瑞年銷量已超過35萬輛,汽車出口連續6年穩居中國第一。如今,躋身中國轎車行業前五強的奇瑞汽車,早已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張“世界名片”。
以“聚集優秀人力資本,追求世界領先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打造國際知名品牌,開拓全球汽車市場,躋身汽車列強之林”為奮鬥目標,尹同耀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帶領一大批有夢想、有激情的奇瑞人,創造了中國汽車業的奇跡,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年生產能力為35萬輛整車和40萬台發動機的大型汽車工業基地。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輛奇瑞風雲奇瑞風雲轎車駛下生產線。3個月,造就一座現代化轎車工廠,這是世界汽車史上的奇跡! 隨著奇瑞的出現,中國汽車市場開始發生劇烈的變化——汽車高價神話的堅冰被打破了。
奇瑞的出現成為中國汽車行業一道標誌性的分水嶺,從此中低價位的車大量進入市場,“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民族汽車工業道路好比是攀登珠穆朗瑪峰,南坡坡緩,好走一些,北坡陡峭,舉步維艱。研發發動機,打造自主知識品牌的轎車,就是“爬北坡”。尹同耀迎難而上。
2005年3月28日,奇瑞公司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台高性能發動機下線,這是中國汽車在核心零部件方麵“零”的突破。一個中國汽車裝配“中國心”、一個屬於中國高性能發動機的時代從此到來。
漫漫曆史長河,10年隻是短暫一瞬間。而尹同耀和他的奇瑞團隊,敢於亮出自主創新的“利劍”,1996~2006年為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史書寫輝煌的一頁。奇瑞也成為世界汽車工業史上發展最快的企業。
“世界著名汽車企業在‘走’,而我們隻有‘跑’才能追得上!”的確,尹同耀走路速度之快,在奇瑞公司非常有名。許多員工幾乎沒怎麼看過他走路,因為他們看到的都是他在跑步,從這兒到那兒全是一路小跑。尹同耀拉著奇瑞不停地向前跑,越跑越快,越跑越好。
日清員工不僅要有著較高的效率,更應該拉著企業跑,企業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隨著公司水漲船高,你也能從中得到更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