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

某公司要招聘一個營銷總監,報名的人很多,經過層層考試,最後隻剩下3個人競爭這個職位。為了測驗誰最適合擔任這個角色,公司出了一道怪題:請3個競爭者到果園裏摘水果。3個競爭者一個身手敏捷,一個個子高大,還有一個個子矮小,看起來,前麵兩個最有可能成功,但正好相反,最後獲勝的竟然是那個矮個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原來,這次考試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競爭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而且大多都在樹梢。個子高的人,盡管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數量畢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盡管可以爬到樹上去,但是樹梢的一部分,他就夠不著了。而個子矮小的人,一看到這種情形,二話不說就往門口跑。守門的是個老頭,也是果園的維護者。他很謙虛地請教老頭平時他是怎樣摘這些樹梢上的水果的。老頭回答說是用梯子。於是,他向老頭提出借梯子,老頭十分爽快地答應了。有了梯子,摘起水果來自然不在話下,結果,他摘得比誰都多。因此,他贏得了最後的勝利,獲得了總監的職位。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問題難,是由於他隻倚重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而不懂得去獲取別人的幫助。有的人甚至由於過於突出自己,把本來可以幫助自己的人趕走了。

大思想家荀子曾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今天,一名傑出的企業員工,應善於巧借他人之力,解決難題,成就夢想。

當我們遇到困難,用盡辦法,絞盡腦汁,一籌莫展的時候,適當地借助一下貴人的地位和聲望,或許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劉芳應聘到一家公司做銷售。上司交給她一項任務,讓她在本市做一下公司產品的市場調查,然後策劃一份市場營銷活動方法。

劉芳是第一天上班,工作又是上司親自交代的,因此不敢有絲毫懈怠。她一個人來到各大商場做了一番調查,然後帶著手頭資料躲進寫字間,搞起方案來。很長時間過去了,她的方案還是沒有做出來。

實際上,她收集的那些資料公司都有,她隻要向有關部門借閱一下即可,而她卻不懂得向他人尋求幫助,用別人的智慧來幫自己克服工作中的困難,隻是一個人像沒頭蒼蠅似的蠻幹,當然理不出任何頭緒。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人不是孤立的,而是活在群體中的。所以員工在任務麵前要充分考慮自己的現狀,善於和別人合作,把兩者的長處有機地結合起來,用他人的智慧來幫助自己去迎接、挑戰困難,這樣才有可能避免陷入生存的絕境,並且能夠取得成功。

在三國時,諸葛亮能在赤壁之戰中,一把火燒掉曹操幾十萬大軍,借用的就是風的助力。如果日清員工能夠敏銳發現身邊的“東風”,並將之借用,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優勢互補,合作成功

有一天,一個瞎子和一個拐子不約而同地來到一條河邊,望著湍急的河水,兩人都頗為為難。兩人都要過河,但瞎子不可能過去,跛子也不可能過去。怎麼辦?瞎子和跛子協商了一番後,決定由跛子指路,由瞎子背跛子過河,結果很順利地渡過了這條河流。

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優勢互補。瞎子的優勢是腳,跛子的優勢是眼睛,將瞎子的腳的優勢和跛子的眼睛的優勢有效地組合在一起,便彌補了瞎子的眼睛的劣勢和跛子的腳的劣勢,從而克服了河水的難題。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會中,幾個老板大談自己的經營心得。

其中一個老板說:“我有三個毛病很多的員工,我準備找機會炒他們的魷魚。”

另一位老板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們有什麼毛病?”

第一個老板說:“一個整天嫌這嫌那,專門吹毛求疵;一個杞人憂天,老是害怕工廠有事;另一個喜歡摸魚,整天在外麵閑蕩鬼混……”

第二個老板聽後想了想說:“這樣吧,把這三個人讓給我吧!”

第二天,這三個有毛病的員工到新公司報到,新的老板什麼也沒有說就開始給他們分配工作:喜歡吹毛求疵的,負責管理質量;害怕出事的人,負責安全保衛及保安係統的管理;喜歡摸魚的人,負責商品宣傳,整天在外麵跑。

這三個人一聽分配的職務,和自己的個性相符,不禁大為興奮,都興衝衝地走馬上任了。過了一段時間,因為這三個人的賣力工作,居然使工廠的營運績效直線上升……

上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要想方法找到自己的優勢,而且時時刻刻都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成功心理學創始人之一、蓋洛普名譽董事長唐納德·克利夫頓說:“在成功心理學看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

成功,常常光顧那些能夠找到自己優勢、發揮自己優勢的人。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有400多種優勢。這些優勢的數量對你來講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應該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之後要做的則是將你的生活、工作和事業發展都建立在你的優勢之上,這樣你就會成功。

在優勢上麵短於別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如何去改變。沒有人能夠獨自成功,也沒有人能夠擁有造物主所賜予的一切優點,但如果擅長與人合作的話,就能產生互補的效應,免去很多低效的忙碌。

 丹麥著名的天文學家第穀的觀察能力非常強,但是由於他不擅長理論研究,所以經常得出很多錯誤的結論,做了不少無用功。後來,第穀發現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剛好和他相反:非常擅長理論研究,但觀察能力弱於自己。於是第穀請開普勒做了自己的助手。在這種取長補短的密切配合下,他們終於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定律”,為天文學、出了巨大的貢獻

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到今天,阿裏巴巴已經擁有500萬中小企業會員,每天的營業額為100萬元。現在阿裏巴巴已經實現每天繳稅100萬元,成長速度驚人。

他的成功秘訣在哪裏?

對此,馬雲有話要說。他認為,成長型企業成功的第一原則就是:確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堅持到底。第二個原則就是:打造一個明星團隊。馬雲坦言,自己最欣賞的就是唐僧師徒團隊。

下麵這個故事很好地說明了,在一個團隊中,團隊成員優勢互補的重要性。

阿裏巴巴曾有令互聯網同行羨慕不已的夢幻“四O”組合:CEO(首席執行官)馬雲、COO(首席營運官)關明生、CTO(首席技術官)吳炯和CFO(首席財務官)蔡崇信。

馬雲和蔡崇信在阿裏巴巴剛創立時結識;關明生2001年1月加盟阿裏巴巴,曾在GE等世界500強企業中擔任要職;2000年5月加入阿裏巴巴的吳炯,則是雅虎搜索引擎的發明人。

蔡崇信在阿裏巴巴剛成立時加入,就任CFO。他的到來,使阿裏巴巴真正開始了規範化運作。蔡崇信放下70萬美元的年薪,投奔馬雲,每月隻拿500塊人民幣的薪水。在湖畔花園,蔡崇信和第一批員工講股份、講權益,將18份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讓馬雲和“十八羅漢”簽字。

如果沒有蔡崇信的加入,阿裏巴巴會是一個家族企業,會一直以“感情”和“義氣”來維持團隊。蔡崇信將阿裏巴巴做成了規範公司,並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將最初的創業團隊綁在了一起。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阿裏巴巴因此能將最初的創業激情和團隊文化一直維係下去。

關明生在2001年初加入阿裏巴巴,就任COO。當時因為遭遇互聯網寒冬,阿裏巴巴前期的全球擴張留下了爛攤子,這是阿裏巴巴在成長期遇到的最大困難。關明生到來後,執行B2C,拆除海外分公司,收縮全球市場,“回到中國”,並以強力的手腕裁掉大批員工。關明生對阿裏巴巴最大的貢獻,在於將馬雲最初提到的團隊文化和創業精神發揮到極致,使得馬雲逐漸成為阿裏巴巴的“精神領袖”。

李琪和孫彤宇是做管理和銷售的,管理和銷售當然也很重要。但對於任何企業、組織來說,思想文化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在阿裏巴巴,如果沒有武俠文化、笑臉文化,沒有淘寶的倒立文化,沒有阿裏巴巴這支擁有超強戰鬥力的團隊,管理和銷售做得再好,也隻可逞一時之強,無法一直堅持下來做到今天的成就。

2007年12月1日,阿裏巴巴團隊獲得“2007年最聚人氣團隊獎”。馬雲作為代表上台領獎時,作了獲獎感言:阿裏巴巴可以沒有馬雲,但不能沒有這個團隊。

互補性強的團隊並非隻是說性格上的互補,而是每個人長處的互補,這其實涉及分工的問題。平時,馬雲說到他的團隊時自豪之情總是溢於言表。他說自己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在他深陷困境的時候,總是能遇到好人。這一切都是是合作夥伴關係。沒有優勢互補的團隊,就沒有阿裏巴巴。是這些和馬雲有著共同夢想的創業者們,推動著阿裏巴巴不斷發展、壯大。

我們在工作中不但要善於與同事在知識結構、性格、氣質等方麵形成互補,並且還要把這種“假借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變成一種重要的工作方法,圓滿、高效地完成任務。

勤業、精業、愛業,從日事日清到日清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