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也曾說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僅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主要靠人際關係、處世技巧。”如果沒有人脈,勤奮不一定就會成功,忙碌也不一定會有結果。

仔細想想,古今中外,許多人其實都是靠關係成功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很多人懷才不遇,辛苦忙碌卻無法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人脈。

比爾·蓋茨開始設計軟件時,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大學生。他就是借IBM這條大船出海的。

IBM一直是巨型計算機的“藍色巨人”,但由於漠視了微機的發展,致使蘋果電腦侵入市場。為反擊蘋果,1979年,IBM著手開發微機;為了與蘋果爭奪市場,IBM第一次放棄了完全以自主技術來生產計算機的方式,決定采用市場上的現有技術。IBM為自己的微機選擇操作係統和編譯程序,先找了美國海軍研究院計算機教授基爾道,他研製出的第一套操作係統CP/M廣受歡迎。基爾道趁機索要高價,向IBM開出每套操作係統200美元的權利金。IBM沒辦法,這才轉而找到蓋茨。雖然蓋茨並沒有開發過微機操作係統,但他立刻表示要為IBM專門設計一套,要價很低,隻希望自己將來還可以向其他客戶銷售略微修改的操作係統版本,這一要求被認可,IBM與蓋茨欣然簽約。聰明的蓋茨就近利用西雅圖計算機公司的成果,又利用了IBM遍布全球的營銷力量,為日後的財富積累掘來了第一桶金。這一年,比爾·蓋茨25歲。

誌高空調老板李興浩說:“有了人脈辦事效率才高。打個比方,我跟你是非常好的朋友,你有什麼事情都求我,這樣自然就有了人脈,如果你是很了不起的人,我認識你,這樣辦事情就不會先簽合同,就直接OK。相對來說,人脈是做大事業的條件。”

作為團隊的一員,隻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團隊中,與同事搞好關係,與同事相互合作,才能發揮個人的全部力量,才能克服單打獨鬥的無謂忙碌,解決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成功,隻有培養好人脈,讓更多的人幫助你,你才能更高效地工作。

在職場中,“人和”就是人脈,得人心者得天下,隻有掌握了人脈才更容易取得成功。曾任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說過:“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

人脈如同血脈,四通八達、錯綜複雜的血脈網絡,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礎。你的人脈關係越豐富,你的力量也就越大。別人辦不了的事情,你可能一個電話就非常圓滿地解決了;反之,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卻有人能輕輕鬆鬆地搞定。自身的優勢、勤奮與努力固然重要,可是很多時候還需要人脈來為你創造發揮才華的機會。

借助團隊力量,攻克工作難關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賜:一根漁竿和一簍鮮活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則要了一根漁竿。帶著得到的賜品,他們分開了。

得到魚的人走了沒幾步,便用幹樹枝點起篝火,煮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好好體味鮮魚的香味,就連魚帶湯地被他一掃而光。沒過幾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終於餓死在空魚簍的旁邊。

另一個選擇漁竿的人隻能繼續忍饑挨餓,他一步步地向海邊走去,準備釣魚解饑。可是,當他看見不遠處那蔚藍的海水時,他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隻能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寰。

上帝搖了搖頭,決心再發一回慈悲。於是,又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上帝恩賜的一根漁竿和一簍鮮活的魚。這次,這兩個人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互相協作,一起去尋找有魚的大海。

一路上,他們餓了時,每次隻煮一條魚充饑。終於,經過艱苦的跋涉,在吃完了最後一條魚的時候,他們終於到達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以捕魚為生的日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幾十年過去了,他們居住的海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漁村。村裏人都繼承了兩位創業者留下的傳統,互相協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漁村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前兩個人因為不知道合作,所以兩人都失敗了;而後兩個人因為懂得合作,最終獲得雙贏。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理想往往是遙遠的“海洋”,現實往往是眼前的“饑餓”。要克服現實的困難去實現理想,隻有毅力是不夠的,還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相攜共進,才能實現雙贏。

是否善於相互協作,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成敗。我們強調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其實質就在於強調一種互助協作的精神。前英特爾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迪·格魯夫說:“一個企業、一個政府以及人類社會的大多數組織活動不但是由單個的人參與的,更是由一定的團體集體行動完成的。”鬆下幸之助說:“鬆下不能缺少的精神就是協作,協作使鬆下成為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隊。”卡耐基說:“放棄協作,就等於自動向競爭對手認輸。”

據統計,諾貝爾獲獎項目中,因協作獲獎的占2/3以上。在諾貝爾獎設立的前25年,合作獎占41%,而現在則躍居80%。今天,個人英雄主義高唱凱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靠個人單打獨鬥已經無法贏得市場的決勝權,隻有通過團隊的力量才能提升企業整體的競爭力,隻有你的團隊比別人更優秀才能在競爭中形成優勢,發揮團隊的力量已經成為贏得未來競爭勝利的必備條件。

井深大剛進索尼公司時,索尼還是一個隻有20多人的小企業。但老板盛田昭夫卻對他充滿信心地說:“我知道你是一個優秀的電子技術專家,就像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一樣,我要把你安排在最重要的崗位上——由你來全權負責新產品的研發怎麼樣?希望你能發揮榜樣的作用,充分地調動其他人。您這一步走好了,企業也就有希望了!”

“我?我還很不成熟,雖然我很願意擔此重任,但實在怕有負重托呀!”雖然井深大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但是他還是知道老板壓給他的擔子有多重——那絕對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能應付過來的。

“新的領域對每個人都是陌生的,關鍵在於你要和大家聯起手來,這才是你的強勢所在!眾人的智慧合起來,還能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呢?”盛田昭夫很自信地說。

井深大一下子豁然開朗:“對呀,我怎麼光想自己?不是還有20多名員工嗎,為什麼不虛心向他們求教,和他們一同奮鬥呢?”

於是,他先找到市場部的同事一同探討銷路不暢的問題,他們告訴他:“磁帶錄音機之所以不好銷,一是太笨重,一台大約45公斤;二是價錢太貴,每台售價16萬日元,一般人很難接受,半年也賣不出一台。您能不能往輕便和低廉上考慮?”井深大點頭稱是。

然後他又找到信息決策部的同事了解情況。信息決策部的人告訴他:“目前美國已采用晶體管生產技術,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非常輕便。我們建議您在這方麵下工夫。”他回答:“謝謝。我會朝著這方麵努力的!”

在研製過程中,他又和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團結合作,終於一同攻克了一道道難關,在1954年試製成功日本最早的晶體管收音機,並成功地推向市場。索尼公司由此開始了企業發展的新紀元!

井深大並沒有因為自己是電子技術方麵的專家就看不起別人,拒絕同別人合作。相反,他放下姿態,積極地與市場部和信息決策部的同事合作,在企業中充分地發揮了領導的作用,調動了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把團隊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終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而他自己也榮升為索尼公司的副總裁。

井深大能夠在落實中提高效率與他的協作能力是分不開的。

一個沒有團隊意識、隻顧開拓自己成功之路的職場人士,不但難以取得成功,相反,他們還可能沒法跟同事們很好地配合、共同進步,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加強協作方麵的能力:

1.謙虛友善

縱然你在各方麵都比同事優秀,即使憑借你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解決眼前的工作,也不要過於張狂,要明白,你以後並不一定能獨自完成一切。

2.注重群策群力

兩個人的力量會比一個人強,整個團隊的力量則更強大了。如果每一名員工都可以提出令顧客滿意的建議,並在其他團隊成員遇到困難時及時提供幫助,那團隊的業績必然更加出色了。

曾經擔任美國田納西州參議員的Howard H Baker JR評價道:“聯邦快遞的空前成功有賴於多種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所有員工所表現出來的群策群力的精神和態度。”

3.100%地支持決定

在每個成員都發表意見並聆聽了他人的意見後,團隊應該作出一致的決定,並且每一個成員都必須支持和遵循決定。如果員工就同一問題給顧客不同的答案,就會造成混亂,因此,在行動開始後,團隊就應該像一個整體那樣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