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再說,一分鍾也不拖延
對一名認同企業、服從指令的執行者來說,拖延是一種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對於及時複命來說,拖延同樣具有破壞性。雖然,我們會因為拖延時間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會慣性地拖延下去。因為,有了第一次,一旦以後類似的事情,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因此,複命的時間根本得不到保障。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拖延過。拖延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其輕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瑣事纏身,無法將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隻有被上司逼著才向前走,不願意自己主動複命;如果有著極端的完美主義傾向,又會反複修改計劃,該實施的行動被無休止的“完善”所拖延,複命的期限大大延後。
時間長了,我們也會視這種惡習為平常之事,以至於漠視它的危害,放縱了它的存在。然而,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小小的耽擱常常會給我們的複命帶來巨大的損失。
李響代表公司去參加一個重大的會議,這是他第一次代表公司參加如此重要的會議,他要代表公司和會議各方談判達成共識,簽訂協議。會議進行到了各個代表可以自由發言的階段,李響又犯了拖延的毛病,他想:還是不要當第一個發言的人,這樣太唐突,容易說錯很多話,也容易緊張,我等著下一個人發言完再說吧。
第一個代表發表完意見,李響猶豫了一下,馬上又有第二個人開始發言了。李響想:看看也好,多看幾個人我才能說得全麵。
第二個人說完,又有第三個人。李響還是沒有發言的欲望,總想著,下一個人說完我再說吧。
就這樣很多代表都發表了意見,李響還是拖著遲遲不表態。這時大會的主辦方說:“既然這麼多代表都達成了一致,那麼我們就按大家的意思簽訂協議吧!剩下的這位代表有異議嗎?”
這下李響愣了,原來自己是最後一個了,可是自己還沒發表公司的意見呢!如果這麼就簽訂協議,那麼自己公司要吃虧了!這可怎麼辦,可是礙於麵子,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說了,於是就隻是敷衍著“沒意見,沒意見。”
李響回到公司,老板聽到這個結果非常震驚,詢問了原委之後毫不猶豫地辭退了他,理由是:我們不需要這樣的員工。
像李響這樣的人有很多,由於拖延沒有在關鍵時刻及時做出決定或行動,導致自己沒有完成任務、無法複命。這不僅喪失了機遇,更讓自己陷於無行動力的低效泥潭裏。
等待“萬事俱備”的心理是拖延的溫床。不少人做事總喜歡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再行動,殊不知,良好的條件是等不來的,工作中很少有萬事俱備的時候。我們不太可能等外部條件都完善了再開始工作,但就是在這種既定的環境中,就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同樣可以把事情做到極致!行動可以創造有利條件。隻要做起來,哪怕很小的事,哪怕隻做了五分鍾,也是一個好的開端,就能帶動我們著手做好更多的事情。
照做法則:
歌德說得好:“隻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燒。一旦開始,完成在即。”“絕不拖延,立即行動!”這句話是最驚人的自動啟動器。任何時刻,當你感到拖延的惡習正悄悄地向你靠近,當你感覺到它正威脅著你的複命,威脅著你複命的期限,你都需要用這句話來警醒自己,動起來。具體說來,要做到一分鍾也不拖延可以從這些方麵來努力:
1.戒除“隨著時間的流逝,難題會自動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決”的心理
拖延的人總想著:“唉,這件事情很煩人,還有其他的事等著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他們總是奢望,隨著時間的流逝,難題會自動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決它,這隻能自欺欺人。拖延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無論用多少方法來逃避責任,該做的事,還是得做。拖延並不能使問題消失,也不能使解決問題變得容易起來,而隻會使問題更加複雜化,給工作造成嚴重的危害。我們沒解決的問題,會像滾雪球那樣,由小變大、由簡單變複雜,越滾越大,解決起來也越來越難。沒有任何人會為我們承擔因拖延而造成的損失,拖延隻能讓複命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讓複命的期限遙遙無期。
2.擬定一個複命期限
人類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為自己找理由,拖延那些需長時間才能顯現出結果的事情。因此不論事情大小,都不要放任自己無限期地拖延下去。擬定一個複命的期限,給自己加壓,並讓身邊的人都知道我們的期限,讓他們監督我們如期完成。
3.運用切香腸的方法解決難題
的確,立即行動有時很難,尤其在麵臨一件很不愉快的工作或很複雜的工作時,你常常有一種不知從何下手的困惑。但不能因此總是選擇拖延作為你逃避的方式。如果你覺得工作很複雜,可以運用切香腸的技巧來解決。所謂切香腸的技巧,就是不要一次性吃完整條香腸,而是把它切成小片,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嚐。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先把工作分成幾個小部分,分別詳列在紙上,然後把每一部分再細分為幾個步驟,使得每一個步驟都可在短時間之內完成。在規定的複命期限裏隻完成一小段的任務,不要去想整體的難度。這樣,在最後就會發現,工作完成的速度,大大超出了你預計的速度;你也會發現,工作的難度也比原來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