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拖延——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執行指令
現在不做等於永遠不做
無論夢想多好美好,隻靠空想是不可能成功的。任何成功都是在付諸於行動的基礎之上實現的。工作中也一樣,縱然你有無數個美好設想與計劃,如果隻是在等待更合適的時機而不采取行動,就永遠隻能停留在等待成功的階段了。
把青蛙直接扔進沸騰的水中,青蛙的神經刺激反應很快,它會馬上跳出來。反過來,如果把青蛙先放進20 ——30℃的溫水中,再給水逐漸加熱,直到沸騰為止,青蛙則會被活活燙死。
水溫過高,為了保全性命,青蛙會毫不猶豫地立刻跳出,所以青蛙在第一種情形下安然無恙。但是,如果一開始把青蛙泡在溫水中,它會忘乎所以地在水裏遊來遊去,根本就察覺不到水溫在變化,神經係統反應也不靈敏,等發現異常時,已經奄奄一息,沒有跳離沸水的力量了,隻能坐以待斃。
這種情形也發生在人身上,我們常常習慣於安於現狀,習慣於在接到任務的時候能拖則拖,不到緊急關頭不願意有所行動,等到時間越來越長,到那時錯過了最好的行動時機,就如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工作業績也會一蹋糊塗,什麼事情也幹不成。
許多人做事總喜歡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再行動,殊不知,良好的條件是等不來的,工作中很少有萬事俱備的時候。我們不太可能等外部條件都完善了再開始工作,但就是在這種既定的環境中,就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同樣可以把事情做到完美。
從另一個方麵來看,行動可以創造有利條件。隻要做起來,哪怕很小的事,哪怕隻做了五分鍾,也是一個好的開端,就能帶動我們著手做好更多的事情。如果不能馬上行動,一旦錯過時機,也就沒有再做的必要了。
照做法則:
做事情拖延、找借口的人總是把事情推到明天,今天想明天,到了明天卻又在懷念昨天,殊不知,抓住現在的時光,這是你能夠有所作為的惟一時刻。隻有在當下馬上行動,才能在日後有所收獲。
以下介紹幾種珍惜當下,馬上投入行動的有效方法:
1.做個主動的人。要勇於實踐,做個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個不做事的人。
2.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後才去做,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執行過程中一定有困難,一旦發生,就立刻解決,不要等待。
3.用行動來克服恐懼,同時增強你的自信。怕什麼就去做什麼,你的恐懼自然會立刻消失。
4.時時想到“現在”、“明天”、“下禮拜”、“將來”之類的句子跟“永遠不可能做到”意義相同,要變成“我現在就去做”的那種人。
5.立刻開始工作。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準備工作上,要立刻開始行動才好。
兵貴神速,“第一時間”穿上行動鞋
每天都能聽見有人說,“如果我當時就開始做那筆生意,早就發財了!或者“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後悔當時沒有做!”然而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如果隻是沉浸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夢想著天上掉餡餅兒,而不是腳踏實地付諸行動,那麼幻想恐怕永遠都隻是幻想。隻有積極行動,才能將想法變成現實。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信息的快速傳遞縮短了空間距離,把世界各地的市場信息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了。信息就是機會,就是財富。但是,信息所提供的機會稍縱即逝,誰能在“第一時間”拿捏信息,誰就能把握市場供需,誰就能獲得財富,也就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1983年,時任中國光大實業公司董事長的王光英看到了一份工作人員為他準備的報告。他從報告中得知,智利一家倒閉的銅礦由於急於還債,需要處理一批二手礦車。這批礦車都是倒閉前不久礦主為加快工程進度采購的,幾乎沒怎麼用過。礦車均為名牌車,總數有1500輛。
王光英認為機會來了,他火速派人與礦山老板取得了聯係,表示了買車的意願。與此同時,一個負責購車的專家與工作人員派遣組火速成立了。臨行前,王光英告訴他們,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力,隻要認為車好價格好,就果敢拍板成交。
這位礦主雖說已破產,可他對仍對即將出手的1500輛車進行了很好的保護,甚至讓工人將所有的車都細心地塗抹了防鏽油。專家組人員經過驗車,發現各項指標確實令人滿意。他們絲毫不耽擱,馬上開始了與礦主的討價還價。礦主由於還債心切,最後雙方很快以原價八折的價格成交了。協議剛達成,一位美國商人就來到了銅礦。
王光英的這次果敢決策,為國家淨賺了2500萬美元。
速度是公司發展的優勢,在這“快者為王”的時代,速度已成為企業的基本生存法則。企業必須突出一個“快”字,追求迅速應對市場變化,在第一時間製勝。隻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立於不敗之地。
第一時間的執行速度也是員工個人的競爭優勢。什麼事一旦決定,馬上付諸實施是成功者的才能,“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是他們的口頭禪。
人生是短暫的,要做就得立即做。“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一點動手,就早一點起步,早一點往成功邁進。有的人並非不知道及時行動的重要,但是遲遲不願意行動,結果又產生負疚感,造成意誌的癱瘓。結果與其說是因為恐懼而不去行動,毋寧說是不去行動而導致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