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經濟強國,之所以能夠擁有索尼、鬆下、本田這樣國際知名的大企業,和他們這種與公司共命運,與老板為一體的覺悟是分不開的。如果每個員工都對老板、對企業抱著對立的情緒,那麼今天的日本將是另一番景況。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老板和員工也不是對立的,老板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需要員工的配合;同時,員工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也需要老板的配合。因此,老板和員工是一個相互協作的關係,而不是對立關係。
然而很多人卻認為,員工和老板天生是一對冤家。人們最常聽到的是相互間的抱怨,即使偶爾彼此關心一下,也讓人覺得有點假惺惺。人們常認為老板多為員工著想是出於有利於企業發展的願望來考慮的,卻很少意識到員工也同樣要為老板著想。
現在的企業越來越小型化,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員工和老板之間彼此針鋒相對,互不諒解,自然無力抗拒來自外部的競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隻有愚蠢的員工才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去和老板爭鬥,聰明優秀的員工會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路,與老板保持一致,服從老板的指令。
服從法則:
老板和員工關係和諧統一,這樣的公司才是朝氣蓬勃的,才是不斷發展進步的;而有了公司的發展,也就有了員工的發展。所以,員工和老板的對立情緒要不得。老板和員工關係和諧,是紀律的需要,也是公司整體運營發展,走向輝煌的需要。
如果我們不知不覺中有了對立情緒,那麼,要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去接受和改變這種局麵呢?服從的員工是這樣做的
1.冷靜分析,學會自我檢討
如果你覺得老板對你不夠公正,首先要冷靜幾分鍾,想一想:“他為什麼這樣做?”如果你過於情緒化,或者一向對上司有成見,可能會和他大吵一架,而這樣隻會使情況更糟。要始終堅持“對事不對人”,了解他的真實想法,順應他的思路,冷靜、客觀地提出要求。
2.不對老板抱怨或發牢騷
將老板的吩咐看成老板這是對自己的一種考察,老板會在暗處觀察自己的各種表現,不要在公開場合對老板的這種做法進行抱怨或發牢騷,如果這種抱怨或牢騷傳到老板的耳朵裏,那麼就會促使老板很快做出決定,那就可能是解雇。
3.主動去和老板溝通
如果你在工作中由於某些問題而與老板產生對立情緒,最好的消除辦法就是積極與老板進行溝通。與老板的溝通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許你的上司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不能理解你的真誠,不珍惜你的付出,那麼也不要因此而產生抵觸情緒,將自己與公司、與老板對立起來。
4.自己目前的工作要正常高效進行
不管自己心裏有多麼煩惱和苦悶,都不能影響自己現有的工作。否則一旦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會讓老板認為你不成熟和心理素質差,如果一點幹擾就會影響工作,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擔當工作的大任呢?同時自己現有的工作正常高效的在進行,也會讓部門的其他同事認為你心態穩定,將來跟著這樣的領導幹會更加踏實,這種良好的群眾基礎會在老板心目中加分。
理解領導意圖,找準執行方向
所謂領導意圖,是指領導在布置工作、下達任務、發出指令時的本意或精神實質,希望達到某種目的或標準。領導意圖,既反映了領導對某項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體現了其獨特的領導藝術、思維方法和處事原則,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規律、觸及本質的特點。作為一個具有服從意識的員工,無論是決策之前當參謀、提建議,還是決策之後傳達實施、抓好落實,都必須把領導意圖理解準、領會透。
如果對領導的意圖理解不透,把握不準,體現不好,就費力不討好,很難按照其旨意完成任務。有很多職場人,在領導布置任務的認識,看似聽的很明白,但卻因為沒有真正搞清楚要如何操作,最後在執行後出現了領導不滿意的結果。
楊偉在一家公司當行政助理,一天,總經理把楊偉叫到辦公室,吩咐他安排一輛車,到機場去接一個人。並且特別叮囑她讓老司機開車去接這個人。
楊偉從同事那裏了解到,因為過幾天公司要請一位專家來做培訓,這個人可能就是那個專家。
楊偉先是打電話到了後勤,結果該部門的同事說經常接貴賓的幾個老司機不是正在休假,就是正出外勤,最遲也要第二天才有空閑。楊偉想,反正是接人,接到了就行,誰去接都一樣,不一定非得是老司機去。於是楊偉另外找了一個新來的年輕司機,他對人熱情,還很有衝勁。
楊偉很滿意自己的安排,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接到人後,總經理發現接人的是年輕的司機,而不是老司機,當即就發了火。
總經理說:“我不是特意告訴你讓老司機開車去接嗎,你為什麼要自作主張?”楊偉很委屈,自己明明是好心,並且已經完成了任務,怎麼反而挨了批評呢?
其實,楊偉要是懂得要充分領會領導的意圖的話,在派人去接之前,就一定要知道一些細節:要接的人是什麼身份?與公司是什麼關係?總經理打算用什麼規格的禮遇等等。還有特別叮囑老司機去接是什麼意思?
隻有弄明白了總經理是要借“迎接”這個機會,向客人表達相當級別的禮遇,就會知道,總經理要的這個司機不僅駕駛技術好、道路情況熟,而且對公司認同感強、談吐得體,懂得什麼時候在客人麵前說什麼話,知道在酒店開什麼檔次的房間……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隻要完成了任務,有了結果,過程就不重要了,何必非得按照領導的吩咐按部就班呢?我們說條條道路通羅馬,這種理解也沒錯。但是,很多時候,執行的靈活性是要有一個大前提的,就是不違背了領導的意圖。
服從法則:
工作中,如果員工能清楚知道領導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就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就更容易找到一個好辦法來滿足他的要求。
對領導意圖的理解把握,除了從會議、領導講話、重要工作部署去領會外,還要把工夫下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重大任務或重要情況,主動請示,問一問領導有什麼考慮;領導閱讀文件、報刊和資料後,看一看有什麼批注,有什麼新的思想;在領導與你的交談中,聽一聽有什麼新的決心意向;領導批評表揚時,理一理提倡什麼,反對什麼,力求做到與領導同步思考。具體講要注意這麼幾點:
1.要掌握領導的關注點
就是要跟蹤領導的“視線”,搞清楚一段時間或一項工作,領導最關注的是什麼,這樣才能跟上領導的思路,把工作做到點子上。有時,由於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場合,領導對某個問題強調的側重點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把領導的意思理解偏了。
2.要掌握領導的著力點
就是準確理解領導對事物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麵的分析,搞清楚什麼是必須牢牢抓住的關鍵之處,什麼是必須克服的薄弱環節,什麼是必須預見的牽連影響,什麼是必須防範的重要情況等等,這樣才能搞準做好工作的著力點,把工夫下在最重要的地方。
3.要掌握領導的警覺點
就是要搞清楚一段時間或一項工作中,領導可能擔心、顧忌、反對的事,要通過實實在在的謀劃和工作,把可能遇到的情況理清楚,並且有相應的設想和方案,讓領導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