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融入企業——心隨企業而動(2 / 3)

認同法則:

每個員工都希望在公司有好的發展,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學會在公司的發展的軌道中下成長,更要學會利用公司給予的資源發展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增加工作業績,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同。

對一個員工來說,沒有什麼東西比敬業、熱情、協作等精神更重要。但是要知道,人不是生來就具有這些精神的,沒一個員工是天生就具有不脫軌意識的。所以,員工應該時常進行自我教育和培訓,堅持走在公司要求的軌道上。

1.加強自身的紀律性

員工要用嚴格的紀律去要求自己,做任何工作,在不允許妥協的地方絕不能妥協,在不需要借口時絕不找任何借口,要按照紀律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去執行。

要知道,秩序比什麼都重要,它是自己職業的客觀需要,是每個人保持工作動力的重要因素,是最大限度發揮潛力的基本保障。對公司秩序的正確認識和執行觀念,將成為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認同企業文化

時刻行走在公司要求的軌道上,在表現為遵守企業製度的同時,還表現為認同企業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之中。

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經營理念、共同價值觀、群體意識和行為規範的總和,是企業的“軟競爭力”。製度是為規範企業發展和正常運行而製定的各種規章、各種約束和激勵機製,是企業的“硬約束力”。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和企業製度,都要對自己的員工進行規範化管理。

一名優秀的員工,必須了解和認同企業的文化,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製度,在企業的指標下行動,這樣才能和企業在同一條軌道上保持一致。那些不願意遵從企業政策規範的任性員工,認為“隨時可以辭職”的不穩定職員,以及冷眼旁觀的自私者,都無益於企業的發展。因此,初涉職場的年輕人應著重培養自己的上進心,認識到組織製度有助於規範的重要性,認同企業文化,以便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職場生活。

不掉隊:補齊短板,跟緊公司發展腳步

短板就是最短的木板,說法來源於“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是指一隻水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麵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如此看來,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木桶定律”有三個推論:

隻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如果這個木桶裏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裏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沒有意義的,高的越多、浪費越大。

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該設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徑。

對這個理論,初聽時你或許會懷疑,最長的怎麼反而不如最短的?繼而就會表示理解和讚同。確實,木桶盛水的多少,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那塊最短的木板,因為水的界麵是與最短的木板平齊的。

根據“木桶定律”,作為企業的一員,應該不斷充實自己,不做企業的短板,否則就會成為被淘汰者。作為一個認同企業的員工,必須善於發現自己的短板,並改造短板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隻有如此,才能緊跟公司發展的腳步,讓自己成為不掉隊的跟隨者。

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小夥子成長為一名成熟穩健、廣受歡迎的記者,彼得·詹寧斯在一個個崗位鍛煉,經曆了一個把自己的短板拉長、擺脫組織短板的過程。

年輕的彼得·詹寧斯成為美國ABC晚間新聞主播的時候,大學都沒有畢業,但是他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把事業作為自己的教育課堂。因此當他做了三年主播後,覺得因采訪能力的不足而不能做一名出色的記者時,毅然決定辭去人人豔羨的主播職位,決定到新聞第一線去磨煉,幹起記者的工作。他在美國國內報道了許多不同方麵的新聞,並且成為美國電視網第一個常駐中東的特派員,後來他搬到倫敦,成為歐洲地區的特派員。

經過這些曆練後,他重又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此時,他已由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小夥子成長為一名成熟穩健、廣受歡迎的記者。

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隻有像彼得·詹寧斯一樣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才能跟緊企業發展步伐,才不會被企業淘汰出局。然而,許多人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自己起點低,已經晚了,學了也跟不上,甘願掉隊;還有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一定學曆和知識,不再需要學習……這都是不正確的想法。

個人或組織的成長都局限於“短板”。個人的“短板”才能拖累著你前進的步伐,組織的“短板”成員使得整個團隊的發展受到限製。作為個人,隻有補長短板,才能不掉隊,才能進步;作為組織,需要的是成員提升自己,以提升團隊整體執行力,也才能不落後於時代前進的步伐。

認同法則:

富蘭克林認為“花錢求學問,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如果有誰能把所有的錢都裝進腦袋中,那就絕對沒有人能把它拿走了。”世界第一CEO傑克·韋爾奇說過:“你可以拒絕學習,但你的競爭對手不會。”隻要你有學習的理念,任何時候都不算晚;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學習,如果你停止學習,就會被不斷學習的人趕超,你就成了掉隊的那一個,麵臨被淘汰的危險。

1.了解自己的短處

作為一個為公司著想的員工,不做團隊的短板員工,要從了解自己的短處開始。我們可以按照了解自己長處的方法,通過自省、對比和評價來了解自己的短處。對於這一點,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會發現了解自己的短處比了解自己的長處要容易得多,很多人對自己的缺點要比自己的優點敏感得多。人們更容易想起你的壞處,而通常會忘記你的好處。

2.補齊自己的短板

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要致力於將自己的“短板”變長。這就要不斷的學習了,通過學習,提高我們的劣勢。

3.擴大自己的優勢

我們需要讓自己的“長板”更長,這也是讓我們擺脫團隊短板員工的一個重要方式。對自己一技之長保持興趣相當重要,它可能是你改變命運的一大財富。這些長處往往是我們在永恒的生存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憑證。

同進退,與公司的節奏保持一致

劃過船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隻有大家保持統一的節奏向前劃的時候,船才能保持最快的速度向前推進。其中如果有一個人劃船跟不上整體的節奏,那麼整條船的速度就會受到影響。

同樣,企業的前進也需要每個人都保持向上的勁頭和工作節奏,隻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之舟全速前進,不斷發展。如果有一個人跟不上這個不斷前進的節奏,就會妨礙整個企業的進程,那麼等待他的也隻有離開企業這條船的結局。

凱蒂是在華爾街一家知名股票交易所做資深分析員,她的業績一直很好,老板也很器重她,她已經在這家交易所幹了5年多。這裏的工作給了凱蒂優厚的待遇和發展的空間。在交易所生意冷淡的時候,老板解聘了幾名分析員,但凱蒂被留了下來,而且老板還給了她一個月的帶薪休假期,這種情況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當時實在是十分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