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盡職守——擺正位置是職場第一要務
調整心態——一切從零開始
一切從零開始就是要有一種歸零的心態,即空杯、謙虛的心態,就是重新開始。一切從零開始要求我們不能沉迷過去的業績,要調整自己去適應新的變化。一切從零開始的本質就是挑戰自我,永不滿足。
前幾年,美國當代傑出的管理學家柯林斯,在全世界十分暢銷的書《從優秀到卓越》的第一章就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觀點:優秀是卓越的大敵。
這句話十分耐人尋味。眾所周知,從優秀往前麵走一點,就到卓越了。應該說優秀是卓越的基礎才對,為什麼他偏偏會提出這樣的觀點來呢?
原來,職場上有不少這樣的員工,由於自己優秀就開始覺得自己了不起,越是不融入企業,越來越聽不進別人意見、越來越不尊重領導和單位的規章製度,不是在混混中度日,就是在不停地“跳槽”去尋找能實現自己雄偉抱負的舞台,結果卻是一場“空折騰”。因此,在邁步之前,先倒空你的“優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有一個叫何維的人,他曾經在一家企業任人力資源部的經理。在成為人力資源經理之前,他工作非常賣命,並做出了突出的成績。老板非常賞識他,第二年就把他提拔為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
坐上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職位後,拿著豐厚的薪水,駕著公司配備的專車,住著公司購買的華宅,他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他不滿足於現在的工作環境,總認為的公司發展很小,於是跳槽到了現在這家大型合資企業。
到了這家企業以後,公司把何維安排在了人力資源部門擔任一個小職員。何維心懷不滿:“憑什麼我一個人事經理要屈居在你這裏做一個小職員呢!憑我的能力,做一個經理還不是到手擒來。”麵對工作任務,何維總是認為自己能力大,不屑於做“小事”。於是他在人力資源部待了半年,還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
朋友曾善意地提醒他:“應該踏實一點兒了,沒有業績是危險的。”沒想到,何維竟然說:“我是有能力的人,卻在人力資源部門做個小職員,我早就不想幹了。這家公司沒發現我的能力,失去我是他們的損失!”
的確,老板確實沒有發現何維有什麼能力。因為他並沒有在工作小事中展現自己的能力。而他的糟糕表現,終讓老板動了換人的念頭。終於,在一個清晨,何維和往日一樣,優越感十足地邁著方步踱進辦公室裏,第一眼看到的卻是一份辭退通知書。
從何維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優秀是一個變數。今天,你可能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但如果環境變化了,你卻不懂得用能力展現自己,不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明天,你的優秀就會不被認同,被一個又一個敢於倒空自己的“優秀”、融入企業的人超越。躺在過去的“優秀” 上而不思進取,你將永遠不再有“優秀”的機遇。
無論你在哪個職位上,即使自己特別優秀,都不要像何維一樣輕視自己的工作,都要擔負起工作的責任來。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埋怨環境,尋找各種借口為自己的自以為是開脫的人,對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的人,往往是職場的被動者,他們即使再有能力,子也不會有出色的業績。優秀的員工是能夠倒空自己的“優秀”,能在新的舞台上努力工作的人,即使是小平台也能讓他們充分發揮實力,實現大抱負。
認同法則:
作為員工,我們要學會“自我革命”,隻有從自身開始融入企業,不斷地突破自我,才能夠不斷成長。這就要求我們在進入一家新的企業之際,從這些主要的方麵做起:
1.不要自認為是領導就當“甩手掌櫃”
很多人有這樣的現象:在前一個單位當普通員工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出色,不僅兢兢業業,有高度的責任心,而且主動執行、想辦法執行。
但來了現在單位升了職、做了管理者之後,就認為自己了不起,工作變得很鬆懈,執行力、行動力反倒不如以前,不願親力親為、不想思考,當起了“甩手掌櫃”。
但對於任何職場人士來說,無論在哪家單位,保證執行力和行動力就像保證生命線一樣重要,這不僅決定了自己的競爭力,也決定了著你所服務企業的競爭力。
2.不要自認為自己比其他同事了不起就不找差距
一個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就是自高自大,認為自己天下第一。
他們沒有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即使你在本單位是最強的人,但隻要放寬視野,就會發現還有其他的單位和人比自己更強,值得自己學習。
正確評估自己——避免眼高手低
能力是通過不斷磨煉訓練出來的,別人既定的評價並不能證明你就是一個平庸的人。關鍵在於我們自己,不能因為別人的評價或既定的背景來衡量自己。而是在認同企業的基礎上,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估,避免在工作中眼高手低。
然而,許多員工卻無法正確認識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所以總是認為現在的工作沒辦法實現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更高的職位。這就有了一種“眼高手低”的狀態。
事實上,“眼高手低”是現今相當多畢業生共同的問題。畢竟是第一次走上社會,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以為自己本領在手,天下盡在掌握中。不過真正做起事來,心浮氣躁的人就難免不知輕重,忘記深淺,基層小事不願做,大事又做不了。此時,如果謙虛好學,也許很快就能有所成就。但很多人往往就是眼界太高,拿不起又放不下,懸在空中。
這種“眼高手低”的狀態,不僅不利於工作,而且對員工個人價值的提升也毫無益處。
張遠是全國一所著名中醫學院的畢業生,畢業後被招聘到一家中醫院工作。眾所周知,中醫治病基本靠的是經驗,現在很多中醫學院的教授、專家都研究中醫理論,但不會揀藥、看病。張遠也不例外,他本來想繼續理論研究,無奈僧多粥少,狼多肉少,隻好“屈就”到一家醫院。
由於醫院主要缺乏的是一線的大夫、藥劑師等人才,所以醫院決定讓張遠到門診部實習,而張遠認為這簡直是人才浪費,他想即使做不了理論權威,至少還可以做做領導什麼的,可惜不用說能力、關係等要素,僅僅資曆一項,就讓他的理想遙遙無期。他非常後悔當初選了這樣一個專業,極不情願地去了。
張遠幹了幾天就索然無味,那些古怪的老頭、古怪的中藥味道、形形色色的病人和怪病都讓他非常不舒服,整天怨天尤人,抱怨不休,笨手笨腳,幾個月過去了也開不了一張像樣的單子,“望、聞、問、切”一樣也不會,連病人的脈搏也找不準,完全是幫了倒忙。張遠甚至當著病人的麵把中醫說成是巫術,把大夫氣得發抖。這樣互不欣賞的結果隻能夠是一個:走人。
對於一個員工來說,最好的位置不一定是最高的,而是最合適的。
很多員工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認為自己一開始就應該受到重用,不願意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認為底層的工作沒有任何意義,對自己毫無價值。其實,任何一位員工接受底層的工作鍛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底層的工作可以幫助他們在踏實的努力中更好地看清自己,認識自己的價值所在,也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更好地找準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