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模子——從“個體人”到“單位人”(3 / 3)

相信很多人都像吳歌一樣,習慣性地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很少仔細認真地去想一想所說的話,是否確實合理。每個初入新企業的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陷入“小圈子”,成為謠言的“傳播者”。

少說,不是不說,而是恰如其分地說,不胡說。除了散布是非,很多職場新員工因為太急於表現自己而忍不住邀功,做了點事,生怕領導不知道,過早地表露了自己。可能事情剛剛做了一半,接下來的工作還有很多問題,因為自己還搞不清事情的全貌和具體要求,就誇下海口,結果事與願違,反而給領導留下了毛躁的印象。

要做到“敏於事而慎於言”這一點,需要克服自身的一些毛病,因為很多人的習慣是嘴巴比大腦快。當上司給你指派任務時,當你推銷產品時,當你和商業夥伴洽談合同時……切記:說話要慢一點,再慢一點。尤其是當涉及到期限、價錢以及一些關鍵條款時,你絕對不要輕易說“Yes”,當然,你也不必輕易說“No”。你可以說“我先請示一下公司,然後再答複您”,以便讓自己留有餘地,盡量避免“無法兌現承諾”的糟糕局麵。

認同法則:

初涉新企業的人,往往期待著擁有一份挑戰與樂趣並存、體麵而又高薪的職業,現實情況往往事與願違,新人由於缺少對企業的了解,缺少勝任工作的能力,很難被企業委以重任,當期望與現實發生矛盾時,便又喪失信心、失去對工作的熱情,敷衍塞責。因此,這時候我們更應該調整心態,多看少說,這對於順利走出職業生涯的磨合期是至關重要的,具體來說:

1.靜下心來,適應環境

康佳公司所表示的那樣,他們喜歡誌存高遠,腳踏實地的年輕人。他既要有遠大的誌向,對自己對企業有較高的要求,又能沉得下去,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激情是不能磨滅的,但忍耐和等待比衝動和激情更重要。既有激情又能忍耐的人才是成熟的。

2.多聽少說慢表態,累積人脈

企業新人,開始並不了解部門組織的情況,應該多做小事,管住嘴巴,少點闊論,避免陷入是非圈,記住內方外圓的為人處事之道,內方即誠實、守信、謙虛,外圓即做事要講究方法、技巧、藝術,積累足夠的人脈,須知人脈也是生產力。今天的努力會在明天收獲豐碩的果實,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格魅力的展現,是實力積累的表現,也是積蓄資源的最好方式。

紮根基層,根深葉茂促發展

工作沒有高低,隻有分工的不同。有些人負責一些比較重要且引人矚目的工作,有些人負責的則是常被人們忽視的基層的一些瑣事。假如做的是這些基層的工作,要處理那些不受到重視的瑣事,或許很容易就會感到沮喪。這時候就要學著調整心態,向那些認同企業的員工學習。他們在工作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習慣就是甘心從基層做起。在這些人看來,越是在不顯眼地方的好表現,越是容易達到成功的高峰。

有句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工作中,任何基層的事,都會事關大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會通過放大效應而突顯其重要影響。工作無小事,任何事情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小事構成的。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運轉的一個重要環節,他們的工作質量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工作質量。因此,作為一個員工,隻要是工作上的事情,無論事大事小,無論是基層還是管理崗位,我們就要端正工作態度,努力去做好。

王達鴻是一個知名大學的畢業生,以優異成績應聘進入一家大公司。他胸中豪情萬丈,一心隻想鵬程萬裏。不料上班後才發現,總經理給自己安排的是最基層的工作。每日工作任務都是些瑣碎事務,既不需太多智慧,也看不出什麼成果,心便漸漸地冷了下來。

一次公司召開全國性經銷商會議,部門同仁徹夜準備文件,分配給他的工作是裝訂和封套。

總經理再三叮囑:“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別到時弄得措手不及。”

王達鴻聽了更是不快,心想:初中生也會的小事,還用得著這樣囑咐?於是根本沒理會。

同事們忙忙碌碌,王達鴻也懶得幫忙,隻在旁邊看報紙。文件終於交到他手裏,他開始一件件裝訂。沒想到隻訂了十幾份,訂書機“哢”地一響,訂書針用完了。他漫不經心地抽開訂書針的紙盒,腦中轟的一聲——裏麵是空的。

所有人翻箱倒櫃,不知怎的,平時滿眼皆是的小東西,現在竟連一根都找不到。

那時已是深夜十一點半,文件必須在次日八點大會召開之前發到經銷商手中。

總經理咆哮道:“不是叫你做好準備的嗎?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大學生有什麼用啊!”

他低頭無言以對,臉上卻像挨了一掌。幾經周折,他在淩晨四點找到一家通宵服務的商務中心,終於趕在開會之前,微笑著將文件整齊漂亮地發到代表手中。

沒人知道,他已是徹夜未眠。事後,他灰頭土臉地等著訓斥,沒想到平時嚴厲得不近人情的總經理,卻隻說了一句話:“記住,即使是再小的工作也有價值,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才能幹好大事。”

工作之中無基層小事與高層大事之分。就像上例所說,即使是看起來初中生也會做的裝訂的基層小事,也許就會成為影響整個會議進程的決定性因素。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基層小事都可能會影響你的業績,使公司遭受損失。不要小看基層小事,不要討厭基層小事,隻要有益於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無論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全力以赴。用基層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質量的工作,用基層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大廈才是堅固的。細微之處見精神,有做基層小事的精神,才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

認同法則:

在工作中,注重基層的小事,實際就是對自身素養、品行、學識進行一次修煉,千萬不要因為小或者低微就持鄙視的態度,這會使你失去一次修煉的機會,也減少了一次提高的可能。

紮根基層需要我們在認同的基礎上做好這樣幾項事情:

1.腳踏實地,專注於每一個基層的工作

很多人渴望發現自己的價值,渴望成功,但卻總是忽略身邊所存在的機會,不屑於從基層簡單的工作細節做起。這樣就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價值的機會和走向成功的契機。不屑於做基層平凡小事的人,即使理想再壯麗,也隻能是一個五彩斑斕的肥皂泡。想要壯誌淩雲,必須腳踏實地,專注於每一個基層的工作。

2.看重責任和義務

觀察職場就會發現,現今一些職場人士走向了一個極端:過於強調自身的價值,過分索取,卻忽視了責任和義務。特別是一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實際經驗沒多少,要價卻很高,即是一證。

不難看出,其實這裏所謂的“工作經驗”,不僅僅指現實中一般所指的工作經驗,更多的是一種態度,一種被社會現實打磨出來的直麵現實的心態。做事情時踏實認真,肩負責任和義務,無論事大事小、基層或高層都如此。

2.做好小事開始

作為普通員工,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在處理一些基層小事。而事情大小不是問題,怕隻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其實身邊本無小事,很多人不屑於做具體的事,不屑認真對待小事,總盲目地相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殊不知,能把基層崗位上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是為“大任”的到來做鋪墊,做準備了。

每一個認同企業的員工,都應該把甘心從基層做起當做自身工作的一個原則,不因事小而忽視,不因事情簡單而鬆懈。當我們以做大事的心態來對待基層小事,自然能為自己由基層走向高層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