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晚年時光(2)(2 / 3)

事後,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和安德烈繼續保持密切的聯係,共同解決關於考察的無數問題。對這次考察北極的目標誰也不了解,乘飛船到北極的方式也從未經過試驗。可這兩個人都喜歡解決難題,未知的因素激發了他們的熱情,而他們各自又是不同領域的探險家。

諾貝爾周圍的人看著這位年老有病的人滿腔熱情地幫助安德烈的事業,都驚詫不已。在他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實業家,現在競熱心於一項荒謬的設想,這使一些人感到迷惑不解。然而,這項前所未有的冒險計劃卻為諾貝爾製定遺囑起了催化作用,為他處置遺產指明了方向。諾貝爾確信他找到了造福人類的最佳途徑。起初,他漫無目的地接濟了一部分人,後來才發現得到資助的大多數是狡詐的人。這件事使他認識到,隻有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才能最有效地幫助值得幫助的人。

諾貝爾在1893年設立過小規模的獎金。起初,諾貝爾獎金隻是用來鼓勵獻身於基礎理論研究的科學家,而現在準備用於激發公眾的熱情。看到公眾和新聞界終於對安德烈的考察計劃表示出巨大的熱情,諾貝爾從中找到了設立獎金的根本意義。他寫道:

“如果安德烈抵達目的地,不,隻要他成功一半的話,那真會感動世人之心,而使他們產生新的觀念與新的改革,從而對和平有所貢獻。因為無論何種新發現,都會在人類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痕跡,而這種痕跡又將刺激下一代的腦筋,使之在文化領域裏產生新的思想。”

在這段時間裏,人們一直饒有興趣地從報刊上閱讀有關這項大膽的考察計劃的報道和有關考察隊成員的介紹。諾貝爾受到啟發,決定在遺囑中設立一項新的獎金。這項獎金特別授予文學界最傑出的作家,他的著作宣傳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幫助公眾認識人的偉大究竟表現在什麼地方。

諾貝爾極其關心北極考察隊的每一步準備工作,關注“鷹”號飛船的工程進展,參與各項討論工作,向幫助人(首先是國王)彙報情況,盡一切可能促成這次探險行動。

1896年6月,“維哥”號貨輪載著飛船、考察隊員以及設備物資,開往挪威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那年夏天,大氣層情況一直不佳,飛船無法起飛。同年9月,安德烈宣布把飛行計劃推遲到下一年,諾貝爾聞訊非常失望。遺憾的是安德烈與其他兩位立誌征服北極的同伴在探險的征途中不幸遇難。1903年,一支探險隊在白島上找到了他們三人的遺體,並在那兒發現了安德烈的日記,日記上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記載著直到他凍死之前所發生的一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