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情感經曆(5)(2 / 3)

他幾乎是倔強地回避大批吵嚷的人群,但當與可靠的朋友和同事們在一起時,他又完全是另外一個人,表情輕鬆,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對所有人都彬彬有禮。人們喜愛他,是因為他不擺架子,但卻不能不注意到他是一束緊張的神經,人們必須通過約束自己的辦法來防止觸犯他。

他那略微粗魯的聲音,有時帶著憂鬱,有時帶著諷刺的語調,而且無論談到什麼題目,他都要做出有趣的評論。他精通五種語言,在談話時往往非常自在地從一種語言變換成另一種語言。當他提出一種反對意見的時候--這種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從他列舉的論據中,可以看出他學識淵博、消息靈通,而且意見非常新穎。顯然,他並不在乎會衝撞別人。有時他會帶著閃亮的眼神,說出一些粗暴的話來,顯然是想“敲打一下資產階級”。並且為這些話的效果感到高興。

那些通過訪問或信件尋求開導的蒙昧的人將會受到他的歡迎。但對於那些來擺架子、吹牛皮的自負的人,或者來逢迎拍馬的人,在客氣地、但卻堅決地請他滾蛋之前,他總要當場訓斥他一頓。

他在各方麵都是一位謙虛的人,他不時地參加知識分子和科學家們的友好聚會,但他卻避免出頭露麵,並且從內心裏厭惡社會活動。

諾貝爾天生謙虛。既不喜歡多談自己,也不寫一切私人的日記。他不愛接受記者采訪,更厭惡在報紙上、雜誌上炫耀自己。盡管他在世時早已赫赫有名,但知道他的人實在有限。諾貝爾愛工作,當病魔侵襲時就愛孤獨。他厭惡一般社會生活,如應酬、接待等等。如果有機會,他樂意與有才智的人們往來,尤其是那些見識較廣的人。諾貝爾曾這樣寫道:

“人生有一件不幸的事就是回避一切有教養的社會,忽視與善於思考的人交流思想。最後失去了這種活動的能力,犧牲了自己獲得的他人的尊敬。”

為了這個原因,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從來不讓他自己成為一個乏味的科學工作者。他具有理解人類一切的本能。諾貝爾不慕虛榮的事情很多。有一次,一位編輯向他索取照片在他的雜誌上刊登,他堅決拒絕,說:“在這煞費苦心和厚顏無恥大肆宣揚的年代裏,隻有那些具有特殊資格的人才讓自己的照片在報紙上出現。”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版一本瑞典名人專輯,同他接洽時,諾貝爾回答說:“我喜歡訂閱這部有價值有趣味的書,但我請求不要把我的照片刊登在這個專輯中。我不知我應否得此名望,我不喜歡諛辭。我天生的意願是少給死者榮譽,他已沒有感受,我們為死人建紀念碑不如幫助活著的人。”他最明確的一次發表他的論點是在有人提議為法國化學家和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舉行紀念式的時候。他寫道:

“我相信巴斯德自己會拒絕這種表彰的勾當,他厭惡任何用他的名義所做的標榜,因為他厭倦在事後登門拜訪的人們。像這裏所住的名人一樣,他沒有受到那些最厭惡的新聞記者們的煩擾。他們比臭蟲還討厭,如果有人發明一種藥粉,消滅這兩條腿的害人精,那真是再好沒有的事。我相信巴斯德受到過新聞記者的注意,他們曾使他筋疲力竭,甚至寧願拋棄科學院的榮譽。用他的名義建立一個基金會比一枚獎章更合他的意,他獲得的勳章已經足夠了。”

哥哥路德維希曾要求他寫一個自傳,他不肯從命:

“你為什麼用寫自傳的事來折磨我呢?隻有戲子和殺人犯的自傳才有人看,特別是殺人犯的。不論他的‘豐功偉績’是關著門在家裏取得的還是在戰場上取得的。”

由於他哥哥一再堅持,他就回信附了下麵這篇傳略給他:

“諾貝爾呱呱墜地之際,一個仁慈的醫生就該及早結束他多災多難的生命。”

“主要優點:平素清白,從不牽累別人。”

“主要缺點:未娶、無家室、易發脾氣、消化不佳。”

“唯一願望:不要被人活埋。”

“最大罪過:不向財神頂禮膜拜。”

“一生重要事跡:無。”

這樣說是不夠還是多餘呢?在我們這個時代,有哪些事情才能叫做“重要的事跡”呢?

在我們這個被稱為銀河係的小小的宇宙漩渦中,大約運行著一百億顆太陽,但太陽如果知道了整個銀河係有多大,它肯定會因為自己的渺小無比而感到羞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