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情感經曆(2)(1 / 3)

諾貝爾決定在聘用之前還應對她的性格、人品做更深入的了解。他用英文寫了封回信,告訴她自己的工作飄忽不定,這將會給她的工作帶來相應的困難,還附帶講了自己有哪些愛好和厭惡。他的信引起了對方的自信,貝莎立即回信,信中表示了要來諾貝爾身邊工作的願望,並表達了自己立身處世的大膽和樂觀主義態度。

收到貝莎的第二封回信後,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變得小心謹慎起來。看來她是一個不好對付的人,她過於自信,對有疑慮的人不屑一顧。在這次複信時,阿爾弗雷德更加注重實際,他明確地告訴對方,自己希望請一個人來管家,而不是要她來約束自己。貝莎明白了主人的意思,下一封信寫得很含蓄,暗示自己在生活中屢遭挫折,不會給主人帶來精神上的傷害。寥寥數話打動了諾貝爾的心,引起了他的不安和深思。

貝莎後來在回憶錄裏提到當時諾貝爾寫給她的那幾封信:

“他的思路敏捷,語言風趣,但調子憂鬱。這個人知識極其淵博,哲學思想深邃,給我的感覺是他生活得並不幸福,屬於厭世者之列。他生於瑞典,俄語是第二母語,用德語、法語、英語書寫都很規範、優美,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的信好像使他深受鼓舞。”

最後,諾貝爾用一封文牘式的短箋結束了這樣的書信往來。他直接了當地提出了對工作的要求、每月的薪水,並詢問貝莎何時能夠來巴黎任職。貝莎的回答極其簡短:“立即啟程。”

貝莎乘坐東方號特快列車於清晨到達巴黎。諾貝爾親自到車站迎接這位未來的管家兼秘書。因為他想一睹貝莎的容貌是否與自己想象中的一樣。一見麵,諾貝爾心裏就美滋滋地一驚,她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漂亮、莊重:中等個子、身子骨筆挺;微微揚起的鵝蛋臉上,秀氣而挺直的鼻梁是那麼勻稱,使整個麵龐和諧,端莊;深褐色的頭發遮掩著微微隆起的前額,右眼似乎比左眼略大,因而右眉微拱而左眉平直,紅潤的唇間露出兩排潔白的細齒,嘴角掛著不加掩飾的好奇的微笑,然而又是那麼真誠、友善。

同樣,貝莎的驚訝不亞於諾貝爾,因為她所見到的諾貝爾並不像廣告詞中暗示的那樣年老力衰:

……(他)給我留下愉快的印象。實際上他並不是如同那廣告中所暗示的,是一個白發蒼蒼、年邁力衰的“老紳士”,根本不是。……他那時才43歲,身材中等偏低,皮膚略黑,滿腮胡子,相貌不難看也不英俊;一雙碧藍的眼睛溫和而善良,使他的表情不顯得過於惆悵;講話的語調裏交織著抑鬱和諷刺,顯出異於常人的氣質,以至於人們會認為和他不容易相處。

因為寓所裏為貝莎準備的房間裏的家具還沒有備齊,諾貝爾就先送她到位於嘉布遣大街上的金蓮花大旅館休息。午飯後,他倆驅車前往香榭裏舍大街遊覽。

兩人盡管是初次見麵,但彼此之間並沒有完全陌生的感覺,因為他們的交談其實早就從通信時就開始了。對許多話題他們有共同的興趣,但由於不同的經曆與年齡,看問題的出發點卻很不一致。貝莎發現諾貝爾的談吐富有感染力;而貝莎對自然科學和哲學著作涉獵之廣和用力之勤也給阿爾弗雷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她這樣具有高深教養、良好氣質而又富於文學知識、精通外語的貴族婦女在世界上實屬罕見。

貝莎受雇之後,曾把對諾貝爾的看法寫信告訴她的朋友們:

“諾貝爾先生非常富有,在巴黎有一棟豪華住宅,他的生活起居從不受別人幹涉,性情孤僻並堅持他的獨身主義。”

“家中的陳設富麗堂皇,有最上等的家具、裝潢及廚房設備,並雇用一流廚師,可謂極其奢侈。”

“像他這樣有錢的富人,難免要鋪張一番,這也是人之常情。”

“他有豪華的馬車和駿馬,他經常喜歡獨自一人駕車出遊,而從不願邀人同行。”

“但對詩和小說而言,他知道獨學無友的話,則肯定孤陋寡聞,所以他需要能共同研讀交流的夥伴,凡是有文學家聚會的地方,他必定前往參加,並洗耳恭聽別人的見解。”

“我時常與諾貝爾先生論及文學,他特別喜愛雪萊的詩文,並且深受雪萊和平主義的影響。”

“但我永遠無法了解諾貝爾先生從事著與他的和平思想完全背道而馳的炸藥事業。每當我問及此事,他總是苦笑著說:‘你以後會明白的。”’

由於諾貝爾工作繁忙,他在一天中最多隻能陪貝莎一起消磨兩個小時。他帶她看了自己的寓所、實驗室和為她準備的一套房間。在貝莎看來,為她準備的這套房間與以前住慣了的那些宅第相比,顯得過於樸素了。她也不喜歡那種拿破侖時代式的家具,令她滿意的是房間通風,窗外還有一個美麗的花園。

貝莎與諾貝爾在一起時,總是諾貝爾的話多一些,貝莎也很喜歡聽他縱談對人生、文學、藝術和戰爭的觀點。貝莎在她的回憶錄裏寫道:

“聽他縱談世界與人類,生命與藝術,瞬息與永恒,這真是一種知識上的享受,這種享受痛快極了。他躲避社交生活,對世人的膚淺、虛偽、輕薄深惡痛絕。他完全相信,一旦人們的智力被更好地開發出來,人類便會變得更加高尚。他的研究,他的書籍,他的實驗--這些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他說他正從事一項新發明:‘我希望製造了一種物質或者機器,由於它的極大的破壞力將使戰爭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