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情感經曆(1)(3 / 3)

我要為你而保持它晶潔的光輝,

……我的女郎,

別輕蔑這思想之花吧,它才開放

便已凋殘;但是,從這花心深處

將有像樂園果樹一樣的植物

滋生和結果;這果實啊,因為受到

你的明眸的照耀而更為美好。

此後的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滋長了一種對異性某種程度的遠離,並推崇一種柏拉圖式的戀愛觀,追求與肉體關係絕緣的愛,沉湎於純潔愛情的美夢之中。這從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29歲時寫的一首以外星球上居民為依托的小詩中可以體會到:

他們的肉體不是由黏土捏成,

可像陽光那樣飛掠過永恒……

他們的愛情沒有感官上的刺激,

才會帶來無比高雅的愉悅……

到了暮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仍然夢想這種天國的愛情。他在那時寫的一個劇本裏借聖母瑪利亞的嘴說道:

“宛如昨天才發生的一樣,我清楚地記得聖靈怎樣賦予聖子以生命,沒有床笫之樂,可是那一陣愉悅隻有在天堂才能享受。”

三、女秘書貝莎

1876年,33歲的貝莎·金斯基以諾貝爾秘書兼管家的身份走進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生活,使他的愛情之火死灰複燃,諾貝爾對貝莎一見傾心,渴望她成為女主人。貝莎雖然對諾貝爾亦有敬慕之情,無奈已心有所屬,不久便離開諾貝爾遠走俄國高加索。她在後來返回巴黎之後,與諾貝爾仍然保持著終生的友誼。對諾貝爾而言,他對貝莎柏拉圖式的戀情,無疑是他在感情生活中的又一次流浪之旅。

1875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發明炸膠,炸膠的爆炸力比達納炸藥高出46%,它在開鑿戈特哈爾德隧道的第一次施工中顯示出巨大的威力。戈特哈爾德隧道橫穿阿爾卑斯山脈,全長9.25英裏,並且岩石極其堅硬,但是在使用炸膠後,隧道以創紀錄的速度提前竣工了,而且施工經費大大低於按達納炸藥進行預算的費用。隧道鑿通後火車可以直達倫第平原,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諾貝爾對於炸膠這一重要發明和對於巴布對炸膠的組織生產計劃的順利實施感到非常滿意,從不知疲倦的他這時也有了如釋重負之感。於是他把自己的寓所重新裝飾了一番,又請來一名巴黎著名的室內裝飾師,委托他給樓上空著的房間都配上家具。看著裝飾一新的房間,諾貝爾感到缺少一位有教養、會應酬、辦事練達像女主人一樣的女管家,最好這位女管家能身兼二職,把秘書的工作也能頂下來,因為他同時迫切需要一名秘書。若貝爾覺得用一個人總比用兩個人少些麻煩,如果找到一個集女管家、女秘書、“女主人”於一身的人,付再多薪金他也在所不惜。他決定在歐洲的一家大報上登個廣告試試。

在考慮從哪個國家有希望聘請到這樣一位理想的、稱職的女士的時候,諾貝爾首先想到了奧匈帝國的首都維也納,那裏的年輕婦女有教養,尤其擅長外語。雖說去維也納的機會不多,但每次去都給他留下良好的印象,他特別喜歡維也納的歡快氣氛,以及那裏婦女們親切而又活潑動人的情調。

但是當諾貝爾真的要動筆擬廣告時,卻意識到這樣的廣告很可能會使他陷入一個被人誤解的危險境地,而情不自禁地產生了一種恐懼感。這個廣告容易被人看成是一個中年闊佬想找一個廉價的姘婦,要不然就是一個老光棍不擇手段急於要找個配偶。要避免這兩方麵的嫌疑都很困難。他左思右想,腦子裏突然閃出一個有趣的念頭:以往自己一向迷戀於科學發明、出售專利和組織生產,生怕有人打擾。現在,如果自己做一次這樣的冒險,說不定會使他得到命運不肯給他的東西。想到這裏,諾貝爾不禁感到好笑。

第二天,他把簡短明了的廣告稿寄給了哈布斯王朝(奧地利王朝)最大的一家報社,內容如下:

“居住在巴黎的一個有錢的、受過高等教育的老紳士聘請一名懂得幾種語言的成年女士擔任他的管家兼秘書。”

信件發出後,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並沒有寄予很大的希望,倒是產生了幾分好奇心:有誰會來應聘呢?她們是怎樣理解廣告詞的呢?她們會是抱著一個什麼目的來應聘的呢?

盡管要求很高,但應聘的人數比預期的要多,而且都自信能夠有資格擔任諾貝爾的秘書。當然,這當中有許多人是自作聰明,自以為對廣告詞已經心領神會,正符合“成年女士”的要求,她們還隨信函寄來照片。信中多半是炫耀自己在持家方麵的才能,對於秘書職務卻沒有什麼興趣。事實上能懂幾門語言的人才是很難得的。

其中有一封用法文寫的措詞懇切的信引起了諾貝爾的興趣。這封信的署名是貝莎·金斯基伯爵,看來她是個貴族出身的奧地利人。從她願意應聘來巴黎擔任這一工作來看,這個古老的貴族世家到她這一代已經衰敗,要不,她可能是一個衝破一灣死水而飄泊異鄉的流浪女。她的法文寫得很出色,不論是文字還是語法上都無懈可擊,在談到自己已33歲還是獨身時尤其顯得率直而莊重,文字間沒有絲毫輕浮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