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吃時要慢
有些老年人習慣於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對健康不利。應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促進消化。另外,吃得慢些也容易產生飽腹感,防止進食過多,影響身體健康。
有錢難買老來“瘦”
自古以來,普遍流行著一句話“有錢難買老來瘦”,用這句話形容人到老年身體瘦一些是表示健康,是對健康的一種評價。那麼,老年人身體瘦到底好不好呢?
一方麵來說,如果是由於攝入的熱量多於機體的需要造成肥胖,而肥胖常常導致橫膈抬高,影響呼吸循環,使呼吸短促,易於疲勞,不能承受較重的體力勞動。有時還伴有頭痛、頭暈、心悸、腹脹和下肢浮腫等症狀。由於肥胖,人們糖耐量降低,使糖尿病的發病率比正常時高4倍,另外,還容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痛風、膽結石和胰腺炎等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因為新陳代謝減低,活動量減少,體內鈣的吸收和儲存減少。肥胖增加了體重,使脊柱和關節變形,給健康帶來很大危害。從這個意義上講,“有錢難買老來瘦”是對的。
但是,據《美國老年病學會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超過80歲後,即使體重超過正常值,也不會影響到人們的長壽。通過對一組80歲以上老年人為期4年的跟蹤觀察,研究者發現體重不足者的死亡原因與標準體重或超重者相比,更多為:惡性腫瘤、心髒病和肺炎。而不是以前普遍認為的超重者更容易患心髒疾病。
研究者發現,正常體重和超重者在心髒病、肺炎和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體重不足者患任何疾病的死亡率均為超重者的4倍,惡性腫瘤的死亡率,體重不足者是超重者的18倍。心髒病死亡率則是正常體重者的4倍。看了這項結果,我們心裏就應該對“有錢難買老來瘦”打個問號了。
所以說老年人並非身體瘦就會健康,也不能誤解為體重越輕越好。健康的老年人應該經常保持理想體重,保持精力充沛,沒有慢性疾病發生,這樣才會長壽。因為,老年人由於牙齒脫落、胃腸消化功能減弱以及其他髒器衰老等,保證充足的營養使身體各器官組織能正常運行顯得格外重要。所以,過於消瘦對健康是不利的。過瘦就提示著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不急不惱、百年不老,不懶不饞益壽延年
“不急不惱百年不老,不懶不饞益壽延年”,這句諺語聽起來雖然簡單,卻說明了精神養生、運動養生和飲食養生有利於健康長壽的大道理。
“不急不惱百年不老”指平時性情平和,情緒樂觀,遇事不急躁、不惱怒,可以使人健康長壽,保持青春活力。
“不懶不饞益壽延年”,不懶是指運動養生,平時手腳勤、不懶惰,經常參加體力及腦力勞動,或經常參加各種有益於身體健康的活動,適量的運動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饞是指飲食養生,即日常生活的飲食結構合理,平時的飲食能夠做到多樣化,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不偏食,這樣有利於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也是重要的養生方法之一。
之所以這麼說,是與人的七情五誌是有關係的:所謂七情是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緒變化;其中怒、喜、思、憂、恐為五誌,五誌與髒腑有著密切的聯係。
所以,老人要想長壽,首先就要不急不惱,遇事鎮定自如,冷靜地看待目前的複雜情況。事情過後,不要長期放在心上,自尋煩惱;要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心理抗逆能力,胸懷要寬廣,情緒要樂觀;要淡泊寧靜,知足常樂,把人生憂喜、榮辱、勞苦、得失視為過眼雲煙。萬事隻求安心,保持精神內守,人則長壽;平日多參加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尋找精神寄托,這樣對預防情誌過度,保證髒腑安泰,促進身心健康,有積極作用。
警惕浴室裏的危險因素
你也許還不知道,浴缸的式樣和大小、浴室的溫度和水的溫度,都會對血壓波動產生影響。也就是說,洗浴的方式不同也會對健康造成不同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奪人性命。
如果浴缸小而深(浴缸長度小於1米),水對心髒的壓力就大,血壓就會上升。浴室的溫度與居室的溫度相同或接近時,人來回走動就不會覺得寒冷,血壓就平穩。中國人絕大多數是使用淋浴,浴缸的問題較少遇到,但浴室溫度普遍偏低,而且與居室的溫度相差較大,容易引起血壓波動,導致心腦血管出問題。
洗澡水對皮膚過熱或過冷的刺激,也會導致血壓升高。
洗澡水的溫度多少才合適呢?一般認為42℃以下都是可以的,超過42℃後,易患腦溢血,因為人的皮膚受到刺激,血壓升高。專家研究表明,這時候體內凝血功能下降,伴有出血現象。當走出浴室遇到寒冷的刺激,血管收縮,引起血壓上升,血壓搏動引發並發症的幾率也增多。
另外,浴室的溫度冬季和夏季應該有些不同。冬季寒冷,浴室溫度要維持在20℃左右,這樣進入浴室才不會覺得寒冷。水的溫度應該不燙也不冷,在37℃~38℃就可以,最合適的溫度在39℃~40℃左右。夏季的氣溫高,浴室的溫度多在25℃以上,如果水的溫度過高,可使人出現脫水現象。最合適的水溫與體溫接近,在36℃~38℃左右。還要注意浴室的通風,防止疾病的發生。
長壽老人養生十六宜
養生十六宜,是一套以動功為主的養生鍛煉方法,在我國明代就有流傳,如明初冷謙的《修齡要指》中以及後來的李中梓《頤生微論》中均有此記載。這套功法是以古代的“修昆侖法五宜”為主,吸收了“祛病延年十六句之術”和《靈劍子引導子午記》中若幹內容整理而成,因此套健身法動作輕緩,簡單易學,尤適宜在老年人中推廣。
1.發宜多梳
每日用木梳梳頭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頭部經絡,防止脫發和頭發早白。
2.麵宜多擦
用雙手輕擦或拍打麵部,每次1~2分鍾,每日2~3次。因經絡係統中足三陽經都起於頭麵部,擦麵可疏通經絡,並有麵部美容作用。
3.目宜常運
即眼球轉動,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做2~4個節拍,眼睛疲勞要適當休息。運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視力衰退,明目清神。
4.耳宜常彈
用兩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彈響十次,然後突然張口。彈耳可預防耳聾,增強記憶力。
5.舌宜抵齶
舌輕抵上齶又稱搭鵲橋,意在使任督兩脈相通,從而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6.齒宜常叩
叩齒即上、下排牙輕輕咬合,每次輕叩牙齒36次,先叩大牙,再叩門齒。可達到固齒、清熱、療牙疾之效。
7.津宜數咽
先鼓腮幹漱口,待唾液充滿後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陰益氣的作用。
8.濁氣常嗬
體內濁氣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濁氣、補益髒腑的作用。
9.背宜常暖
背主一身之陽氣,是督脈所在處,常暖可使陽氣運行並暢達全身經脈,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曬太陽等方法。
10.胸宜常護
胸為心、肺所在,需特別保護,以防外邪侵襲。
11.腹宜常摩
腹為胃腸等髒器所在,常做腹部按摩有利於消化。
12.穀道宜常撮
穀道指肛門,平時有意識地撮提肛門,可防治痔瘡、肛裂等疾病。
13.肢體宜常搖
四肢經常活動,不僅鍛煉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髒氣血運動,增強體質。
14.足心宜常擦
以右手心(勞宮穴)擦左足心(湧泉穴),可以交通心腎,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能防治失眠、多夢。
15.皮膚宜常幹沐浴
用手掌、幹毛巾沐浴周身皮膚,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經絡,活氣血,抗衰老,防疾病。
16.大小便宜閉口勿言
古代養生家主張大小便時要精神專注,即不宜開口呼吸,同時輕輕咬住牙齒,可保住氣血,有利於濁氣、糟粕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