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製力。
青少年的自製力比較弱,容易受自身性格、欲望和毅力等因素的影響。要想培養頑強的自製力,首先要樹立崇高的理想,用遠大的目標鼓勵自己積極向上;其次要學會自我調節,克製衝動,抑製消極的激情。
(4)自我調節。
老師和家長要引導青少年通過宣泄、升華、補償、轉移等方法,對自己的心理進行積極的自我調節,從而緩解心理壓力,保持身心健康。
運動,青春活力的源泉
生命在於運動,青春也在於運動,因為運動給青春帶來了精彩、健康和成長,每個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都不能忽略運動。
科學的鍛煉能夠加強心、肺功能,增強體質,使卵巢、垂體功能穩定,有利於營養素的吸收,因此對身材增長有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青少年,其身高較不常鍛煉的青少年高出約4厘米,體重增加約3千克,肺活量增加約1000毫升。因此,要想身材挺拔,切不可忽視體育鍛煉。
1.田徑運動
田徑運動是從走、跑、跳、投等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多在室外進行。參加田徑運動,可以提高青少年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其動作的協調性、靈巧性及耐力。青春期跑跑跳跳,非常有助於身體的發育、長高。
2.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對促進人體機能和力量、速度和靈敏度的發展有著特殊作用,有益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合作能力的培養。同時,球類運動娛樂性強,如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都很有趣味,適合青少年參加。
3.遊泳運動
遊泳可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促進體內的代謝過程,促進生長發育,可全麵鍛煉身體各部分的肌肉,使人體形勻稱、健美。
4.體操運動
體操運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於創造性。動作有屈、伸、舉、振繞環、轉體等局部運動,也有爬、走、跑、投擲、捕捉、搬運、推拉、按壓、攀登等全身運動。體操運動可增強各運動器官、內髒器官和神經係統的功能,特別是對於提高身體的柔韌性有很大的作用,能使青少年輕快活潑、體態健美。
5.武術運動
武術能增強體質,健身效果很好。通過武術套路的練習,有助於發展人體速度、力量、靈敏、耐久、柔韌等素質,也有利於培養勇敢頑強的品質和堅韌不拔的意誌。同時,武術運動對於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靈活性也有良好作用。
6.氣功
練氣功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高抗病和自愈能力、增加大腦智慧、培育人體元氣、激發人體潛能等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青少年練氣功很值得大力普及和提倡。
青春期的鍛煉要注意全麵化、經常化,不要隻進行一種運動,也不要運動過度。
在網吧裏凋謝的花季
共青團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已有1000萬青少年深陷“網癮”,還有1000萬人接近成癮,而且這些數字仍在增加。這說明我國青少年的“網癮”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已經成為我國青少年的頭號“癮症”。
但是,具體什麼樣的情況才算網絡成癮呢?一般來說,青少年染上“網癮”有5個特征,如果這5個特征持續3個月以上,就可稱作網絡成癮。即:有心理依賴;耐受性增強,要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滿足程度;有戒斷反應,被迫有一段時間不上網,會無所適從;有生理反應,飲食發生變化,身體出現疾病或其他不適狀況;社會功能受損(該上學的不想上學,該工作的不想工作)。
青少年網絡成癮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麵的:
1.損害身心健康
研究發現,長時間上網的青少年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孤獨、焦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睡眠障礙等現象,嚴重的可能導致猝死或自殺,這樣的事例已經屢見不鮮。
2.影響人格培養
網絡的虛幻性甚至是欺騙性,以及一些網絡語言中彌漫的頹廢情緒,很容易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產生錯誤引導和不良影響,導致其道德觀念淡漠,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能力下降。
3.導致學業荒廢
一些青少年學生因沉溺網絡而無心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最後不得不降級、休學或退學。2004年年底,上海大學81名學生就因沉迷網絡,學業無法繼續,被集體退學。另外,一些中小學生因為上網而逃學、輟學、離家出走的更是不在少數。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較差,又不善於取舍,沉湎於網上瀏覽而荒廢學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個問題不可忽視。
4.誘發青少年犯罪問題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形期,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而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尤其是一些反動迷信、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內容,易從而導致青少年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危害是多方麵的,而且難以根治。專家就曾指出:“網癮”很難根治,關鍵在於預防。家長或者老師一旦發現青少年有網絡成癮的苗頭,就要及時與其交流,分散青少年對網絡的注意力,盡量培養其新的興趣,比如體育、藝術等,並教會他們與人溝通的技巧,培養他們積極樂觀、自尊自信的成熟品質,這樣才能使青少年遠離“網癮”危害,走上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
MP3一族的“耳機病”
專家提醒,噪聲汙染、耳毒性藥品、感染等已成為影響青少年聽力的重要因素。
國外有研究指出,現在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的人越來越多,長期高音量聽MP3是致病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甚至可導致部分年輕人比上一代提早30年耳聾。針對青少年聽MP3導致的“耳機病”,專家給出了幾點建議。
1.購買高質量耳機
哥倫比亞大學東部醫學中心聽力學係主任潤斯林克建議,選購時不妨挑能阻絕外在噪音的耳機,以減少因環境噪音而加大音量的機會。
另外,頭罩式、耳墊式耳機比耳塞式耳機好。美國西北大學溝通暨障礙科學係教授葛氏特基認為,耳塞式耳機傳出的聲波直通內耳,音量較頭罩式耳機音量提高6~9分貝,對聽力傷害較大。
2.盡量在安靜的環境下聽音樂
專家認為,一旦外界環境變得嘈雜,耳機的輸出效果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幹擾。而在安靜的環境下,幾種耳機的輸出音效相差無幾。
3.最好把音量調低
“音量別超過最大音量的60%。”美國《健康雜誌》建議。若隨身聽最大音量的刻度是30,最多隻能聽18。當旁人聽到你耳機傳來的樂聲,或是你戴上耳機後聽不到周遭的聲音,這表明你的音量太高了。
4.減少聽音樂的時間
聽音樂的時間每天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聽一段時間後應把耳機取下,輕輕揉一揉,放鬆一下耳朵。而且,不要戴著耳機入睡,否則耳朵在人入睡之後還不斷接受刺激,不知不覺中又將絨毛細胞損壞了不少。
乳房保健從少女開始
青春期乳房的發育標誌著少女開始成熟,隆起的乳房也體現了女性成熟體形所特有的曲線美和健康美,並為日後哺乳嬰兒準備了條件。因此,乳房的保護與保健是女性青春期衛生的重要方麵。
乳房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可能引起少女的困惑和不安,例如,是否戴胸罩、乳房發育不良、乳房過小或過大、兩側乳房不勻稱、乳房畸形以及乳房腫塊等問題。下麵是保健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