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編織健康錦囊,製訂受益一生的健康計劃1(3 / 3)

7.母乳中有豐富的活性免疫因子,為寶貝提供“抗體”

母乳中的抗體能在寶寶體內設立一道天然屏障,保護寶寶不受疾病的侵擾,尤其是不易患呼吸道、腸道、耳道感染等嬰兒常見病。多年大量的調查表明,奶粉喂養的寶寶患以上常見感染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相比母乳喂養的寶寶高十幾倍。

8.母乳喂養的寶寶極少發生貧血

雖然母乳中鐵的含量比較少,但它是活性鐵,吸收率極高,可達75%。母乳中含有更多的乳糖和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而奶粉中的是強化鐵,其吸收率不到10%。

9.寶寶不會對母乳過敏,卻經常會對奶粉過敏

母乳中的蛋白質完全適合人類嬰兒,牛奶中的蛋白質卻往往給寶寶帶來麻煩:腹痛、嘔吐、腹瀉、鼻塞、咳嗽、疹子、煩躁不安、無法入睡等。母乳保護寶寶不對其他食物過敏、減少寶寶罹患其他過敏引起的疾病(如哮喘、濕疹、花粉過敏、慢性腸炎等)的幾率。奶粉喂養的寶寶則沒有這麼幸運。

警惕孩子成為“小胖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小胖墩”也是越來越多了,小孩子胖嘟嘟的會很招人喜愛,可是年輕的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一旦6個月以上的嬰兒發生肥胖,那孩子今後的肥胖幾率就會很大。而且,肥胖兒童大多伴有血壓、血脂異常,高度肥胖的兒童還有患糖尿病的危險,此外,大約三分之一的兒童肥胖會延續到成年,從而造成心血管疾病早發。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兒童肥胖呢?

1.飲食習慣

在城市,很多兒童從小就接觸了各種各樣的西式快餐: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這些高熱量、高脂肪的西式速食很容易導致兒童肥胖。

2.缺少運動

據統計,7~12歲的小孩每天平均花兩個小時看電視、半個小時用電腦、40分鍾看漫畫,到了假日,看電視的時間更長達3小時50分鍾,很少有戶外活動或體能運動行為。這也是導致兒童肥胖的一個主要原因。

針對這些問題,專家給出了幾個辦法,既能讓你的孩子營養均衡,又能“保持身材”。

1.喂奶要定時

在滿月以後,盡量間隔3至4個小時,定時給寶寶喂奶。如果寶寶吵鬧要吃東西,你就可以在奶中加些水,降低濃度,或者媽媽和寶寶分開睡,避免奶香“引誘”孩子。

2.添加輔食有講究

待寶寶4個月以後再添加菜泥、米粉等輔食,如果孩子已經偏胖,就多加菜泥,少加米粉。從寶寶6個月開始,就應該用勺子一點點喂,訓練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這樣可以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防止他將來偏食挑食。

3.寶寶也要活動

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爸爸媽媽可以幫他經常翻翻身,七八個月可以開始練習爬,寶寶微微出汗了,運動的效果便達到了。

總之,無論是在嬰兒階段還是孩子大一點以後,家長都要把握以下8條原則,以避免孩子肥胖:

1.一日三餐,規律飲食,營養全麵。

2.拒絕煎炸食物和西式快餐。

3.菜以蒸、煮為主,清淡、少油、少鹽、不油膩。

4.培養孩子細嚼慢咽的習慣。

5.保證維生素和植物蛋白營養素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低糖水果、豆製品等。

6.晚餐不要吃得太遲和太飽,餐後應適當活動,不宜立即長時間看電視、看書或做作業。

7.經常陪孩子一起鍛煉,針對孩子的情況選擇他感興趣的運動。

8.杜絕糖果、巧克力、薯片等高熱量食物,包括一些含糖的口香糖,不要給孩子飲用碳酸飲料和一些所謂的果汁類飲料。

是什麼導致兒童性早熟

從醫學上講,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前出現性發育征象,即為性早熟。性早熟有真性和假性之分,但都對孩子的成長不利。近年來,性早熟的兒童越來越多,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1.盲目進補

這種原因引起的兒童性早熟在南方城市體現得較為突出。廣東人喜歡煲湯,很多人在煲湯時將動物內髒放進去一起煲,其中動物的性腺等內分泌腺體含有激素物質,通過進餐可進入人體。

2.環境類激素作祟

洗滌劑、農藥及塑料工業向環境排放的物質及其分解產物可在自然界產生一係列類激素汙染物,這些汙染物如被兒童攝入,即可引起生殖器官及骨骼的發育異常。

3.保健品攝入

有些家長盲目給不愛吃飯的孩子服用可以增強食欲的保健品,但能夠增加食欲的保健品常含有激素成分,長期服用可引起兒童血液中激素水平上升,進而導致性早熟。

4.音像製品的心理刺激

隨著電視、VCD等的普及,一些兒童很早就可以從影視裏接觸一些超越其心理年齡的行為畫麵。

5.受某些疾病的影響

受一些疾病(如顱內腫瘤、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兒童也會出現性早熟。因此,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兒童的發育情況,一旦發現孩子過早出現第二性征,應該及時到內分泌科檢查診治,以免病情發展。

孩子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健康”新概念:一個人隻有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麵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兒童心理健康是指兒童整個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協調、適度發展、相對穩定,並與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代,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一個好的開始,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發展,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麼,孩子成人後就很難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兒童心理健康主要有6個衡量指標:

1.智能發育正常,智力商數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兒童)都屬於此列。

2.情緒積極樂觀,熱愛學習,對生活充滿信心。

3.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人交往、樂於幫助別人。

4.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有符合實際的發展目標。

5.性格開朗、待人坦誠、勇於負責、正視困難。

6.能夠正確對待現實,適應環境迅速,接受新事物、新概念快,思想和行動能與時代同步。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要點:

1.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

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順從他、照顧他,成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2.不要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3.不要太親近孩子

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使他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4.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隻會打擊他的自信心。

5.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

這樣會使孩子形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6.不要欺騙和恐嚇孩子

欺騙和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7.不要在小夥伴麵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過分誇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形成自負、驕傲等不良心理。

9.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

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10.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

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