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要護脾胃:
兒童脾常不足,所以,用藥時應處處護脾胃,以不礙脾不傷胃為原則。如治療小兒支氣管炎時,可加適量白術、茯苓、陳皮等健脾護胃之品,促進消化,增加飲食,使疾病早日康複。總之,要牢記“是藥三分毒”的道理,服用中藥一定要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進行,切忌自我診斷,私自用藥。
兒童鍛煉要循序漸進
在兒童的成長發育階段,體格鍛煉是不可忽視的。中醫有句老話“天人合一”,主張人與大自然是一個協調的整體。體格鍛煉就是利用外界因素(日光、空氣、水)增強機體體製,使機體與不斷變化著的外界環境保持協調的過程。
兒童的體質強弱既受先天因素的影響,又與後天的營養和鍛煉有關。足夠的營養是機體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之一。正確利用自然界的各種因素鍛煉身體則能增強體質,促進兒童生長發育,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增強抵抗力,減少疾病,保持健康。
現代醫學證實,體格鍛煉對身體各器官的作用是一個複雜和綜合的生理過程,經常性的鍛煉對於兒童器官發育、抗病健體有很大的好處。
1.經常性的體格鍛煉能使呼吸肌發達,胸腔擴大,肺容量增加,肺泡通氣量明顯加大,有利於進行氣體交換,改善肺呼吸道功能,對防止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作用。
2.體格鍛煉能增大血流量,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3.體格鍛煉可促進消化道活動加強,蠕動加快,腺體分泌增加,從而攝取更多的蛋白質、脂肪、糖及其他營養物質。能提高胃腸道消化吸收營養物質與排出代謝廢物的能力,起到增進小兒食欲,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
4.經常鍛煉,皮膚會不斷受到冷或熱的刺激,使皮膚具有遇冷則體表血管收縮,遇熱則擴張的功能。大腦皮層也會對冷或熱的刺激形成條件反射,從而提高小兒對冷或熱的耐受能力,建立調節皮膚表麵溫度的良好功能。
當然,體格鍛煉必須遵循衛生要求,選擇適宜的鍛煉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由於兒童的身體發育迅速,許多器官的功能還不像成人一樣健全,因此,兒童體格鍛煉應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應從簡單到複雜,從短時間到較長時間,從平緩到激烈。而且,要注意堅持,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使孩子逐步適應。
兒童鍛煉的量和內容也應有一定的範圍,但有些孩子易興奮,所以會出現超量活動,此時應加以限製。有些孩子在鍛煉時有異常表現,應立即終止鍛煉。
對於體格鍛煉的方式則因年齡而異,可以結合日常生活,利用空氣、日光和水進行,也可以通過遊戲、體育運動進行。
兒童夏季戶外活動時間每天應保持在兩小時以上,冬季亦應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蠻補”的效果無異於“拔苗助長”
現在的家長為了給孩子增加營養,經常是大補特補,恨不得把全天下所有的補品都拿過來。但是“補”的結果卻不容樂觀。
一位年輕的媽媽因為兩歲的孩子經常生病,就用一枝東北人參燉雞,想讓孩子補一補。沒想到,孩子吃下去三小時後就大哭大鬧,還出現嘔吐和出鼻血症狀,送到醫院才知道孩子是人參中毒,搶救了半天才撿回一條命。
一棵小樹,因為它長不高就拚命給它施肥,那麼它可能連小命都要受到威脅;一粒種子因為它不能很快發芽就不停地給它澆水,那麼它可能因澇而亡;同樣,一個孩子因為體弱、厭食、長不高等原因就給他進補,那麼他原本健康的身體可能由此改寫。
一些家長往往過於迷信補品保健強身、防病治病的作用,擅自給孩子服用滋補品,殊不知,小兒不宜都進補,有很多時候,進補反而會讓本來健康的孩子出現性早熟等問題。
樂樂今年七歲,是一個不愛吃飯的孩子。父母害怕長期下去孩子會營養不良,於是就給她服用增強食欲的保健品。有一天,樂樂起床後發現床上全是血,嚇得大哭起來,樂樂的父母也嚇了一跳,趕緊帶孩子去醫院。醫生告訴樂樂的父母,孩子可能是因為長期服用補藥而導致了性早熟。
厭食、挑食、不愛吃飯,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情況,作為父母應該從飲食上去調教,而不是從“補”上下手。
中醫所說的“補”是對“虛”而言的,對於身體健康的兒童來說,則沒有進補的必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蠻補”的效果無異於“拔苗助長”。對處於生長期的兒童來說,隻要吃得科學,補得合理,就有利於機體和智力的成長發育。但大部分家長還不知道兒童“蠻補”易生一係列兒童病症。
1.補鈣過多易患低血壓
缺鈣的兒童應該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補鈣,不宜補得過多。因為醫學研究認為,兒童過多補鈣易患低血壓,並使他們日後有患心髒病的危險。
2.補鋅過多易出現鋅中毒
兒童補鋅必須有醫生的檢查指導,才能確保安全。因為補鋅過量會造成鋅中毒,其表現為食欲減退、上腹疼痛、精神不振,甚至於造成急性腎功能衰竭。
3.吃糖過多易生“兒童嗜糖精神煩躁症”
此症表現為情緒不穩定,愛哭鬧,好發脾氣,易衝動,睡眠差,常在夢中驚醒,注意力不集中,麵色蒼白,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等病。此外還會引起腹瀉腹脹、厭食、嘔吐、消化不良、水腫、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齲齒等。
母乳與奶粉,哪個是最好的選擇
很多奶粉的宣傳詞都說自己“最接近母乳”,其中還添加了那麼豐富的營養成分。母乳不靠宣傳詞存在,卻是寶寶出生以後最好的食品。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而獨特的營養元素及活性物質,其複雜而合理的養分搭配完全適合人類嬰兒的需求,任何奶粉都無法與之相比。
1.母乳會根據孩子的需要不斷調整,奶粉隻能一成不變
每一位母親的乳汁,都是為她自己的孩子量身訂製,以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並且會根據自己孩子成長的情況,每天有所調節,甚至一天之內隨時調整。比如,早產兒母親分泌的乳汁比足月兒母親的乳汁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而奶粉則是千篇一律,毫無變化的。
2.母乳中含有的400多種營養元素是奶粉無法仿製的
母乳中含有400多種營養元素——大部分是有利於嬰兒大腦發育的成長素,這是任何奶粉製造商都無法仿製的,即使某些奶粉添加了人工提煉合成的DHA和AA,但相比母乳還是望塵莫及。 3.奶粉中多餘的物質會增加寶寶負擔
奶粉中的牛奶含有數倍於母乳的脂肪、蛋白質、鹽分和礦物質。這些多餘的物質會增加寶寶的腎負荷以及消化道負擔,甚至為寶寶將來的健康埋下高血壓、少年糖尿病和青春期肥胖症的隱患。
4.母乳含天然乳糖,是奶粉乳糖含量的1.5倍
母乳含有分解和緩、容易消化的天然乳糖,對寶寶的大腦發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奶粉中乳糖含量的1.5倍。為了彌補這一點,奶粉必須添加蔗糖或其他替代品,使得寶寶的血糖升降過快,身體大量分泌胰島素和耐壓激素,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5.母乳非常容易吸收消化,奶粉則易導致寶寶便秘
母乳含有生化酶,有助於寶寶消化,乳清是母乳的主要蛋白質,柔軟易消化,其養分大多被完全吸收,所以喝母乳的寶寶大便非常通暢。而奶粉的主要蛋白質是酪蛋白,會形成橡膠般的凝乳,非常不容易消化,很少能被寶寶完全吸收,大多成為廢物,因此喝奶粉的寶寶大便又硬又臭,還經常有便秘的痛苦。
6.母乳中含有天然的膽固醇,奶粉則完全沒有膽固醇
雖然我們成年人比較懼怕膽固醇,但它對於寶寶頭兩年的成長發育,尤其是大腦和神經係統的發育,以及維生素D的生成,是必不可少的。缺乏膽固醇和DHA會導致其成年後易患心髒和中樞神經係統疾病。多年的調查研究表明,母乳喂養的寶寶平均智商高於奶粉喂養的寶寶,而且接受母乳喂養時間越長,其相對智力優勢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