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安全居家,營造健康舒適的居室環境2
第二章 搞好家電“衛生”,不要讓生命受到威脅
電腦一族要當心
從走進辦公室起,就坐在電腦前不挪窩地一直工作到下班……現在,這樣的辦公族比比皆是。正因為如此,一些因電腦而起的病也找上了這些辦公族們。
1.腰肌勞損
經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免不了會腰酸背痛,嚴重的還會患上腰肌勞損。為了防止腰痛,我們不妨在電腦椅上放個靠墊,但使用靠墊也有不少講究。
首先,靠墊一定要放在腰部,放到背部是無效的。
其次,靠墊的厚度要合適。不能太薄太軟,這樣起不到托起腰部的作用,也不要太厚太硬,太厚可能會造成腰椎的過度前屈,而太硬則會硌得人難受。
2.電腦幹眼症
電腦幹眼症是眾多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辦公族遇到的共同問題。長期使用電腦的人普遍患有幹眼症,即容易眼幹、眼紅和疲倦。專家認為這與使用電腦時眨眼次數不足有密切的關係。
為了防止電腦操作者患上幹眼症等職業病,專家提醒要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除合理膳食外,還要注重日常預防。比如,連續操作電腦1小時,休息5~10分鍾;保持良好的坐姿,眼睛和電腦熒光屏的距離要保持在60厘米以上;周圍環境的光線要柔和,電腦熒光屏的亮度要適當,清晰度要好,桌椅的高度要和電腦的高度匹配,等等。
如果出現眼睛幹澀、發紅,有灼熱或有異物感,甚至出現眼球脹痛,休息後仍無明顯好轉,那就需要看眼科醫生了。
3.電腦躁狂症
對電腦莫名其妙地大動肝火,破口大罵,進而“拳打腳踢”,把鼠標和鍵盤亂砸亂扔。部分人還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氣發泄到同事和客戶身上,常常讓人家感到自己“發神經”。而少部分人則表示當電腦出現問題時,會突然感到口幹舌燥,精神緊張恐慌,本該輕易解決的小問題卻不知所措,突然間不明白該怎樣下手。
如果你有上述症狀的話,你可能已經患上電腦躁狂症。醫生解釋說,城市人因為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等原因,患神經官能症的比例很高。其實電腦躁狂症隻是神經官能症的一種。神經官能症包括焦慮、緊張、情緒煩躁、鬱悶、頭痛、失眠、心悸等。
使用電腦的人在連續注視屏幕一個小時後就應休息一下。一般而言,這一病症容易發生在脾氣急躁的人身上,如果平時注意主觀上克製自己容易動怒的傾向,放鬆心情,隨時將資料存盤備份,一旦電腦壞了,就不會讓自己的情緒驟然失控,發病的可能也會大大減小。
4.鼠標手、鍵盤腕
鼠標手、鍵盤腕……這樣聽起來很時髦的詞語,就是眼下的辦公族“新貴”們容易患上的新“職業病”,患了此病固然不爽,但視若無睹,那可就麻煩了。
人的腕關節向掌麵屈曲的活動度約達到70~80度,向手背部屈曲達50~60度,使用鍵盤時,腕關節背屈約45~55度,已接近最大的角度,這會牽拉腕管內的肌腱,使其處於高張力狀態,加上手掌根部支撐在桌麵會壓迫腕管,在這種狀態下,手指的反複運動容易使肌腱、神經來回摩擦,發生慢性損傷,造成炎症水腫,繼而引起大拇指、食指、中指出現疼痛、麻木、腫脹感等,還可出現腕關節腫脹,手部動作不靈活、無力等。
腕管綜合征多見於使用鼠標或使用一部分鍵盤者。患者可感到小指甚至全手脹痛和灼痛,直至手部肌肉萎縮無力,手指不能分開,握拳無力,無名指和小指呈雞爪形。這種損傷與我們使用鼠標、鍵盤的姿勢有關。
腕關節盤損傷也很常見。腕部的關節盤主要在小指一側,我們使用鼠標、鍵盤時,腕部常處於掌麵向下、背屈、尺偏的姿勢,關節盤被擠壓於關節麵之間,手腕的移動可以研磨關節盤並施以很大的壓力,從而造成其損傷。患者腕部小指側酸脹、腫痛、無力,握力減退,腕部旋轉時可聽到響聲,推動尺骨小頭可以引發較明顯的酸痛。
此外,過度操作電腦會損傷肌腱產生無菌性炎症,引發食指與中指的肌腱炎或腱鞘炎、肘部屈肌或伸肌總肌腱炎等。
對於該病的預防,應著重建立在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和正確的操作、自我保護方麵。如個人坐椅要調至適當的高度,使人坐著時有足夠的空間伸放腿部;不要坐或站立許久;坐時背部應挺直並緊靠椅背,而且不要交叉雙腳,以免影響血液循環;打字時電腦的鍵盤應正對著你,如果斜擺在一邊,可能會導致手腕過度彎曲緊繃;鍵盤擺放的高度以及離人體平行的距離應調整到一個合適自如的位置,同時,每操作30分鍾,應暫停一會兒,讓雙手和眼睛適當放鬆和休息。
5.“屏幕臉”
電腦時代,我們為工作和生活的高效、便捷而高興。然而,在人們還沒有充分的防範意識時,電腦已經悄悄地傷害了我們的皮膚——皮膚幹枯、毛孔變粗、小痘痘外冒、眼睛幹澀、黑眼圈形成並不斷加重……這種病態皮膚,專家給它起了一個新字:計算機皮膚。
為何電腦會導致計算機皮膚的形成?
首先,電腦在開機狀態產生的靜電對皮膚的殺傷力很大。靜電作用會使熒光屏表麵吸附許多空氣中的粉塵和汙物,我們與電腦近在咫尺,大量的灰塵也會落在皮膚上,讓皮膚變髒、毛孔堵塞、逐漸變粗、痘痘滋生;同時也吸附了肌膚表層的水分,使表皮脫水。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幹性膚質越來越幹、油性膚質越來越油的情況。
其次,電腦產生的輻射傷害皮膚和眼睛,導致眼睛幹澀、黑眼圈生成並逐漸加重、皮膚發幹,並有可能導致光敏性皮膚病——皮膚上出現小紅疹或紅斑。
七招防治“計算機皮膚”:
1.保證熒光屏清潔。
2.學會使用隔離霜,薄薄的一層,就能夠讓肌膚與灰塵隔離。
3.上網結束後,用溫水加上潔麵液徹底清潔皮膚。
4.經常補水,如滋養液、柔(爽)膚水、精華素等。
5.每星期做一次深層清潔麵膜和保濕麵膜。
6.經常喝綠茶,綠茶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
7.經常喝新鮮果汁和生菜汁,能排除體內堆積的毒素和廢物。
剝光空調的“健康”外衣
夏天天氣炎熱,人們更願意躲在空調房間裏玩電腦、看電視,而不願做太多的戶外運動,可是你知道這樣的生活埋藏了多少健康隱患嗎?讓我們來剝光空調的“健康”外衣,看看它是如何侵害我們的健康的。
1.改變了房間內的氣流方向。
2.改變了房間內的病毒和病菌。由於空調房間內幹燥而又溫度適宜,病菌和病毒易於在空氣中生存;空調機的風管、吹風機也適合病菌和病毒生存繁殖,病菌和病毒被空調吹送出來,易引發較大規模的感染。
3.增加了房間內噪音。空調的噪音會幹擾神經係統。如果設計室內裝修的時候,對空調機的安裝位置安排不科學,會使新鮮空氣中的臭氧減少。通常低濃度臭氧可抑製細菌繁殖,高濃度臭氧具有消毒作用,而空調居室中臭氧濃度極低或幾乎沒有,這就增加了空調病發生的幾率。
低溫環境會使血管急劇收縮,血流不暢,使關節受損受冷導致關節痛;由於室內與室外溫差大,人經常進出會感到忽冷忽熱,容易造成人體內平衡調節係統功能紊亂,平衡失調就會引起頭痛,易患感冒;“冷”感還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腹腔內血管收縮、胃腸運動減弱;對女性而言,寒冷刺激可影響卵巢功能,導致排卵發生障礙,表現為月經失調。
空氣中的陰離子可抑製人體中樞神經係統,並起著調節大腦皮質功能狀態的作用,空調的過濾器可吸附空氣中的陰離子,使室內的陽離子增多,陰陽離子正常比例失調會造成人體生理的紊亂,導致出現一係列臨床症狀。空調房間一般都比較密封,這使室內空氣混濁,細菌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增高,而對人們有益的負離子密度將會降低。如果在室內還有人抽煙,將更加劇室內空氣狀況的惡化。在這樣的環境中待得久了會使人患空調病。
要預防空調病的發生,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麵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