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健康“腸”鑄:健康與美麗從腸內開始(2 / 3)

腸道老化,菌群失調,可危及生命與健康。這是因為腸道內有益菌群如雙歧杆菌減少了,而那些莢膜杆菌、梭菌、大腸杆菌及腐敗性細菌便會大肆生長繁殖,興風作浪,產生有害毒素,腸道內硫化氫、氨、酚、靛基質等有毒物質增多,被吸收入血液後,就會對心、腦、肝、腎等重要髒器造成危害,引發多種疾病,使人體過早衰老。對中老年人來說,由於腸道的張力和推動力逐漸減退,牙齒缺損,咬不爛食物,加上吃的東西過於精細,運動量小等原因,致使胃腸道的消化、蠕動功能差,極易引起便秘,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菌群生態發生改變,有害菌群增殖而影響健康。如果經常吃高蛋白及高脂肪類食物,可促使膽囊向腸道排泄膽汁增加,某些細菌將部分膽汁轉化為二次膽汁酸,這些膽汁酸是一種促癌物質,和其他致癌物質共同刺激腸壁,易引發大腸癌。

“腸道年齡”事關每個人的健康。那麼,怎樣才能讓腸道“青春”永駐呢?

首先要關注膳食結構的平衡合理。一日三餐的飲食應做到粗細搭配,葷素都吃,尤其是要常吃些全穀類、薯類、豆類、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研究表明,膳食纖維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而且能抑製腸道內有害細菌的活動,加速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於腸道內微生態環境的穩定。這與古代醫家提出的“要想長生,腸中常清”的道理是一樣的。此外,做到吃飯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酗酒,注意飲食衛生等,對保持腸道年輕都至關重要。

其次是堅持適度的運動鍛煉。人們可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並持之以恒地參加鍛煉,還可常做俯臥撐、揉腹等,這不僅有利於增強腹肌,還可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出糞便,使腸道內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腸道老化。

再次是要有愉悅的情緒。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情緒的好壞關乎腸的安危。諸如過度緊張、焦慮、壓抑、惱怒、憂愁等不良情緒,皆可導致胃腸道生理功能發生紊亂,引起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衡。因此,要學會調控和駕馭自己的情緒,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平常心,對維護腸道內環境穩定大有裨益。

最後是要合理用藥。時下不少人小病大治,無病吃藥,滋補成風,特別是濫用抗生素現象異常普遍。結果吃壞了腸胃,有益的細菌被殺滅了,有害菌變得猖獗,腸道內微生態環境惡化,致使出現了許多疾病。因此,我們要學會合理用藥。

健康美麗從“腸”計議

提到腸,人們總會聯想到某些不潔之物,但是,不要因此而忽略了腸道,你的美麗健康與它是分不開的。美國BYTV電視台健康頻道曾播出過一檔節目——演播大廳現場的中間是一個嚴密的屏風,屏風左邊是5名中年女性,右邊則是排便美容健康專家斯蒂文教授。節目主持人請5位女性談論各自的排便習慣,然後請斯蒂文教授根據聽到的信息,猜測各位女士的容顏和身材,結果吻合度高達93%。這個節目充分說明了:腸道能夠真實反映出我們身體的機能和狀況。

腸道不健康從身體的很多外部症狀就能體現出來:

一個很漂亮的女孩,一張嘴卻是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口臭;

經常莫名其妙地腹痛、腹脹;

習慣性失眠;

早已過了青春的年紀,臉上的痘痘仍然層出不窮;

皮膚暗淡、無光,小肚子總鼓鼓的,還在不斷發胖;

……

這些困擾都與腸道不健康,導致宿便在體內產生毒素有關。醫學專家指出,人體90%的疾病與腸道不潔有關,一天不排便等於吸三包煙。美國醫學會“排便習慣與美容健康”的專項調查發現:兩天才排一次大便的女性,與一天一晨便的女性相比,黃褐斑發生率高8倍,腰腹臃腫的發生率高11倍,情緒煩躁的發生率高20倍。了解了這些知識,相信每個人都認識到了腸道對於健康美麗的重要性,所以,要想永葆健康美麗,首先要給腸道“減齡”。

所謂腸道年齡,實際上就是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腸道內菌群勢力分布變化的階段反映,是一種反映體質狀況的健康數據。如何讓自己的腸道不提前衰老呢?專家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1.少吃不健康的食物,盡量減少在外就餐的機會。即使必須應酬時,也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新鮮蔬菜,飯後如果能吃些時令水果作為補充,效果更好。

2.經常喝酸奶。酸奶能為身體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大量鈣質,其中所含的大量乳酸菌也能增加體內益生菌,促進腸道健康。

3.按摩。手掌相疊,掌心蓋住肚臍,從小圈到大圈,先順時針按摩20圈,然後再逆時針按摩20圈。最後兩手手指相對,手心朝心,平放在胃部,由胃部至腹部,平行按摩20次。

酸奶喝法有講究:

酸奶在飯後兩小時內飲用,效果最佳。這是因為酸奶中的有益菌很容易被胃酸殺死,其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就會大大降低;而飯後兩個小時左右,胃液被稀釋,更適合乳酸菌生長。

另外,醃酸菜、泡菜等經過發酵製成的酸味食品也可以補充乳酸菌。

給你的腸道一點關愛

腸道每天不停地消化、吸收食物,以保證身體養分充足,是身體最勞累的器官。此外,它還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係統,共有400多種菌群,掌管著人體70%以上的免疫功能,成為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屏障。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胃腸營養健康問題的認識非常有限,很多人對腸胃方麵的不適都不太在意,認為隻是一些小毛病而已。其實,腸道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們應該給自己的腸道多一點關愛。

微生態學家指出,保持腸道年輕的一個關鍵因素就在於保持腸道清潔,大便暢通。而膳食纖維就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從而抑製腸道內有害細菌的活動,維護腸內微生態環境平衡。因此,日常飲食中要多吃粗糧,有意識地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米、大麥、玉米、燕麥、小麥、蕎麥、裸麥(青稞)、薏仁等。但粗糧並非吃得越多越好,研究發現,飲食中以六分粗糧、四分細糧最為適宜;正常人吃粗糧的頻率以每兩天一次為宜。

另外,黃豆、黑豆、紅豆、綠豆等豆類及豆製品,對維護腸道微生態環境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油炸豆腐、熏豆腐、鹵製豆腐等加工食品,營養物質遭到破壞較多,應少吃。

蔬菜與水果也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成人應每天都攝取。高纖蔬菜主要有:芹菜、南瓜、萵苣、花椰菜、豆苗、洋山芋及莢豆類。高纖水果主要包括:橘子、葡萄、李子、葡萄幹、無花果、櫻桃、柿子、蘋果、草莓。高纖的根莖類包括:番薯(白薯)、馬鈴薯、芋頭。

除此之外,花生、腰果、開心果等堅果類、瓜子、芝麻等種子類,食物膳食纖維的含量也都較高,但是除了栗子、蓮子外,堅果類的脂肪含量都很高。還有,洋菜(瓊脂)、果凍、蒟蒻(魔芋)也是高纖食物。

同時,要嚴格控製某些食物的攝取量。例如,肉類如果沒有充分咀嚼就不易消化,容易成為腸內腐敗的元凶;主要存在於動物脂肪和人造奶油中的飽和脂肪,如果聚集會打破腸道內的菌群平衡,增加那些促使膽汁酸鹽變為致癌物的細菌含量;白糖有利於細菌特別是大腸杆菌在腸道內的迅速繁殖,攝入過量的白糖將對腸道微生態環境平衡產生致命的危害。

總體來說,膳食平衡要做到以下幾點:

1.盡量少吃過季或者反季食品。

2.每天吃飯的時間、數量都要有規律。

3.吃飯時要身心愉悅,細嚼慢咽。

4.飲食要依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不要盲目跟風。

第二章 開展腸內大革命,做腸道生活好管家

消除腸內的毒素,就是清除宿便

宿便即腸管內長期停滯淤積的陳舊大便,一般3~5日不解大便而停留於腸管內的糞塊叫宿便。宿便是人體腸道內一切毒素的根源,其所產生的大量毒素被人體吸收後,會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人體的各個部位,從而降低人體免疫力,誘發各種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所以,消除腸內的毒素也就是清除宿便,這樣才能保證腸道清潔。

1.按摩通便

先用手指揉按臍上13厘米處的中脘穴,順時針方向環繞50~100次;再以手掌按揉腹部(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環繞50~100次;再以兩手掌小指側,由上向下推擦50~100次;然後擺動腰部,順時針方向環繞50~100次;最後雙手叉腰,提肛50~100次以增強提肛肌張力。

2.調整飲食通便

要多吃含植物纖維素較多的粗質蔬菜和水果,適量食用粗糙多渣的雜糧,如糙米、山芋、綠豆、涼粉、薯類、玉米、燕麥片等;多食各種新鮮瓜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瓜、香蕉、梨、蘋果、苦瓜、黃瓜、荸薺、白菜、芹菜、絲瓜、黃花菜等;適當吃一些富含油脂類的幹果,如鬆子、芝麻、核桃仁、花生等;涼開水、蜂蜜等也有助於排便;少吃肉類和動物內髒等高蛋白、高膽固醇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雙歧杆菌,最優異的“好細菌”

腸內細菌有100種左右,按照其對人體的作用,可以分為“好細菌”、“壞細菌”和“時好時壞的細菌”。好、壞細菌的代表,就是雙歧杆菌和威爾斯菌。其中,雙歧杆菌幾乎可以說是最優異的“好細菌”。此外,乳酸杆菌也是好細菌的一種,但在一般人的腸內並沒有那麼多。

我們說雙歧杆菌是最好的細菌,那麼它究竟有什麼好處呢?下麵我們就來看看雙歧杆菌的七種機能:

1.防止身體感染病原菌

健康人的腸內棲息著大量的雙歧杆菌。最典型的代表,即為吃母乳的嬰兒,他們的腸內細菌叢99%都是雙歧杆菌。雙歧杆菌可製造出乙酸和乳酸,使腸內的PH值偏向強酸性,從而抑製病原菌的繁殖,防止人體受到感染。因此,母乳喂養的嬰兒較少發生腹瀉或腸炎,死亡率也比較低。成人也是如此,腸內的雙歧杆菌越占優勢,就越不容易感染疾病。

2.抑製腸內腐敗的情況

蛋白質在腸內被壞細菌分解時,會形成氨、吲哚、硫化氫等腐敗物質。這些物質被人體吸收後,就會導致便秘、腹瀉、癌症、高血壓等各種疾病,加速身體的老化,而雙歧杆菌就可以抑製腸內腐敗的狀況。

3.製造維生素

雙歧杆菌可以製造出維生素B1、B6、B12、K12煙酸和碘等元素。其中有一部分被人體吸收以後,對人體會有很大益處。

4.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

雙歧杆菌在腸內繁殖時,會製造出乳酸或醋酸等有機酸,作為代謝產物。可促進腸子蠕動,防止便秘。

5.預防和治療腹瀉

腸內細菌叢失去平衡時,就可能引起細菌性腹瀉。如果雙歧杆菌能在腸內繁殖,即表示腸內細菌叢已保持正常的平衡。因此,可以預防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