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健康“腸”鑄:健康與美麗從腸內開始(1 / 3)

第十一篇 健康“腸”鑄:健康與美麗從腸內開始

第一章 健康美麗要從“腸”計議

“經濟動物”的苦惱

“早上7:00起床,7:30趕地鐵,8:30上班,上午做文案,中午陪客戶,下午還要到外麵做市場調研,傍晚趕回公司繼續寫文案,9點以後才能回家休息。”這是徐先生一天的工作內容,這也是“經濟動物”每日生活的真實寫照。那麼所謂“經濟動物”也就很好理解了,整個人似乎就是在為工作、掙錢而活,每天過著超快節奏的生活,不懂得放鬆自己,享受輕鬆愜意。這些“經濟動物”可能月薪過萬,可能出入都是高級住宅小區、高檔寫字樓,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苦惱。

李小姐年輕能幹,憑著自己的打拚做到了一家外企公司的部門主管職位,月薪過萬。但是,因為工作繁忙,她幾乎長年加班加點,周末也很少休息,經常感覺身心疲憊,抵抗力也很差,最近到醫院體檢,竟發現患上了中度貧血。為此,李小姐非常苦惱,她想辭職,又想到自己打拚多年好不容易得到的職位和薪水,又想到自己還沒供完的房子,隻好把辭職的念頭壓了下去,硬著頭皮繼續工作。她想自己什麼時候才能輕鬆享受生活的樂趣呢?

與李小姐相反,張先生同樣也是一個公司的銷售經理,經常在外應酬,業績雖然不斷上升,但身體卻每況愈下,甚至患上了高血壓,這個結果讓張先生大吃一驚,他想自己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於是不顧公司的挽留毅然辭職了。辭職後,張先生找了一份比較輕鬆的工作,雖然月薪隻有2000元左右,連從前的1/5都不到,但生活卻變得愜意多了。時間多了,張先生經常去做做保健,陪女朋友逛街,掙的錢少了,生活卻更有感覺了。

從這兩個故事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經濟動物”每天忙於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沒有時間調養自己的身體,健康慢慢就遠離了他們,而如何能夠在拿到高薪的同時過上輕鬆的生活似乎是他們最大的苦惱,而這個苦惱是一對尖銳的矛盾,要想得到一方,必須放棄另一方。

值得注意的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講,一個人如果長期在快節奏的氛圍中生活,不僅會產生心理上的不適,出現焦慮、抑鬱、煩躁等心理症狀,也會產生一係列健康問題,如神經性頭痛、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厭食、女性月經不調、男性陽痿早泄,等等。另外,大部分“經濟動物”麵對的尷尬就是:便秘、口臭以及時不時冒出來的小痘痘,而這些正是他們繁忙而不規律的生活狀態導致的。

便秘和腹瀉是萬病之源

1.便秘的危害

(1)引起肛腸疾患。便秘時,排便困難,糞便幹燥,可直接引起或加強肛門直腸疾患。如直腸炎、肛裂、痔等。

(2)胃腸神經功能紊亂。便秘時,糞便瀦留,可引起胃腸神經功能紊亂而致食欲不振、腹部脹滿、噯氣、口苦、肛門排氣多等。

(3)形成糞便潰瘍。較硬的糞塊壓迫腸腔使腸腔狹窄及盆腔周圍結構阻礙了結腸擴張,使直腸或結腸受壓而形成糞便潰瘍,嚴重者可引起腸穿孔。

(4)患結腸癌。可能是因便秘而使腸內致癌物長時間不能排除所致。有資料表明,嚴重便秘者約10%患結腸癌。

(5)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臨床上關於因便秘而用力增加腹壓,屏氣使勁排便造成的心腦血管疾病發作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如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腦出血,中風猝死等。

(6)引起性生活障礙。這是由於每次長時間用力排便,使直腸疲勞,肛門收縮過緊及盆腔底部痙攣性收縮的緣故,以致不射精或性欲減退、性生活沒有高潮等。

(7)易使婦女發生痛經、陰道痙攣,並出現尿路感染等症狀。

(8)影響大腦功能。便秘時代謝產物久滯於消化道,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如甲烷、酚、氨等,這些物質部分擴散進入中樞神經係統,幹擾大腦功能,突出表現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等。

2.腹瀉的危害

(1)引起營養不良。腹瀉時,人體對營養的吸收發生嚴重障礙,能量供給不足,使人感到頭昏眼花、口幹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氣短,甚至出現營養不良表現。

(2)導致維生素缺乏。長期腹瀉可直接影響機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引起維生素的缺乏。

(3)引起貧血。由於消化吸收的障礙,蛋白質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減少,可引起貧血。

(4)降低身體的抵抗力。腹瀉引起的營養不良、貧血以及維生素缺乏等,可使人體對傳染病以及各種感染的抗病能力減弱,炎症容易擴散,也可使組織再生及外傷愈合能力減弱,受傷後傷口不易愈合。

(5)腹瀉對老年人的損害尤為嚴重。老年人因抵抗力弱,較青壯年容易出現腹瀉,如不及時就醫,就易釀成大病,嚴重危害健康,甚至猝死。

從便秘和腹瀉的這些危害可以看出,身體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便秘和腹瀉引發的。因此,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在出現便秘和腹瀉症狀時及時就醫,不要自己隨意服藥,以免給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大便,健康的測量計

健康人的大便為黃色或褐色的,多食碳水化合物時為黃色,多食蛋白質時呈褐色。某些疾病或個別藥物、食物均可影響大便的色澤變化,因而從大便的色澤也可觀察出器官的病變情況。

深黃色大便:多見於溶血性黃疸(即紅細胞大量被破壞所產生的黃疸),它常伴有溶血性貧血。可由於溶血性細胞感染、紅細胞先天性缺陷和某些化學藥品或毒素中毒引起。

灰白色大便:由於膽汁的排泄受到阻礙,可提示膽管有梗塞現象,可能患有膽管腫瘤、膽結石或胰腺癌等疾病。如是鋇餐造影後的灰白色大便,則屬正常。

鮮紅色血便:多見於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如直腸癌、痔瘡、肛部腫瘤、腸結核、直腸息肉、腸傷寒、肛門裂傷及局部腸炎等。服用某些藥物如利福平、肝素酚酞等也可出現紅色大便,則不必緊張。

紅褐色大便:發炎性腸病變、小腸腫瘤。

綠色大便:成人患有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如綠色大便中混有膿液,則為急性腸炎。此外,如吃了大量蔬菜,或腸內酸性過高,也會使大便呈綠色。嬰幼兒大便如呈綠色則為腹瀉,伴有水樣或糊狀,多泡沫,有酸臭味症狀。

白色油脂狀大便:若同時伴有大便量多,並有惡臭,多見於胰源性腹瀉或消化道吸收不良綜合征。

乳凝塊狀大便:常見於嬰幼兒,是由未被消化吸收的脂肪與鈣或鎂化合而形成,為消化不良的症狀。

腸道健康的守衛兵——屁

“腸氣”的俗稱就是人人為之掩鼻的“屁”,它是經由肛門排出體外的一種人體廢氣。健康人每天都要有不等次數的放屁現象,其頻率一般為6~20個/天。腸道裏細菌分解殘留食物後產生的氮、硫化氫、氨等廢氣主要都靠放屁排出體外,這對人體是有好處的,也是人體自我調節的一個法寶。醫學證明,通過放屁能夠了解腸胃的情況,無屁、多屁、臭屁都體現了身體不同的狀況。

1.無屁不一定健康

如果連續幾天都不放屁、不拉屎,並有陣陣腹痛,就要考慮是不是腸梗阻的前兆。特別是春節過後的一段時間裏這種症狀比較常見。

另外,“忍屁”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忍下來的氣體會積存在大腸裏,與來到腸黏膜的血液進行氣體交換,並隨血液流動。這樣不但增加了身體負擔,還可能會造成機體慢性中毒,引起腹部鼓脹、腸吟聲聲、精神不振、消化不良、頭暈目眩,甚至產生腹膜炎、腸梗阻等疾病。

2.多屁也要注意

多屁指的是肛門排氣量大大地超過平時,原因很多,如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部疾病,肝、膽、胰疾病等。消化不良有功能性和器質性之分,前者與腸胃蠕動功能障礙有關;後者與腸道炎症、癌症等疾病有關。

另外,多屁也可能是由於攝入的澱粉類、蛋白質類的食物如豆類、土豆、蛋類等過多,或狼吞虎咽、習慣性吞咽動作過多,經常吞咽口水而攝入較多的空氣等造成的。

3.臭屁要找原因

屁的主要成分是咽下的空氣中所含的氮及腸內細菌製造的氫、甲烷、二氧化碳等氣體。一般情況下,屁是不會特別臭的。如果屁奇臭難聞,原因可能有:

(1)消化不良或進食過多肉食的結果。細菌分解肉製品時能產生硫化氫、吲哚、糞臭素等惡臭氣體。

(2)患有晚期腸道惡性腫瘤時,由於癌腫組織糜爛,細菌在搗鬼,蛋白質腐敗,經肛門排出的氣體也可出現腐肉樣奇臭。

(3)消化道出血時,血液在腸腔內滯積,或腸道發生炎症時,排出的氣體往往比較腥臭。

(4)進食大蒜、洋蔥和韭菜等含刺激性氣味食物引起。

大腸內居住著數以千萬計的細菌,它們在幫助消化,對食品殘餘物進行分解的同時,會產生不少有害氣體,必須及時排出體外,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屁。所以適當的放屁對身體是有利的。

長壽的奧秘——腸內新鮮

人們大都認為心、腦、肝、腎等髒器與健康密切相關,而對腸卻不屑一顧。殊不知,腸道健康與否也關乎生命的安危。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它的正常或失調,對人體的健康和壽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著名科學家梅契尼可夫認為,如大腸內微生態環境失調,有害細菌產生的毒素被腸壁細胞吸收後會引起慢性中毒,導致人體的衰老。這便是“自身中毒”學說。

嬰兒出生一兩天後,隨著吃奶、喝水,一些細菌便乘機進入體內,到腸道內“安家落戶”,成為人體的終生“伴侶”。在嬰兒時期,腸道內充滿了雙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孩子斷奶吃飯後,腸道菌群漸漸發生變化,到成年人時,擬氣杆菌等中立的厭氧菌逐漸增殖,而有益的菌群則逐漸減少,這種格局可貫穿整個成年期。有人曾統計,腸道內有雙歧杆菌、乳杆菌、大腸杆菌、擬氣杆菌、產氣莢膜杆菌、梭菌、變形杆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多達100多種約10萬億個細菌,重達2公斤。其中雙歧杆菌比大腸杆菌多1000倍,約有1000億個。龐大的菌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製約,處於相對平衡狀態,組成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成為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防線。

腸道內的有益菌群能幫助人體合成B族維生素、維生素K、葉酸等以及食物中沒有而人體又必需的維生素,尤其是乳酸杆菌類細菌,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滿足人體的需求;有些細菌含有酶類物質,參與體內蛋白質、脂肪、糖類物質的代謝;有的細菌能產生丁酸、醋酸等抗菌物質,抑製有害細菌的生長繁殖,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力,使人免於疫病;雙歧杆菌和乳杆菌還有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起到預防消化道癌症的作用;而乳杆菌分泌的大量乳酸,可加快腸道蠕動,促使糞便盡快排出體外,減少有害毒素對腸壁的刺激,有利於防止大腸癌的發生。

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於是,科學家提出了“腸道年齡”的新概念。所謂腸道年齡,實際上就是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腸道內菌群勢力分布變化的階段反映,並作為一種反映體質狀況的健康數據。通過腸道菌群之間的平衡程度,人們可判斷腸道是否有老化現象。日本理化研究所微生物室辨野義己教授調查發現,10~20歲青少年的腸道年齡呈明顯老化趨勢,而女孩子尤為顯著。有些正值花季的少女如按腸道年齡推斷,卻有60歲。這一現象,與他(她)們不良的飲食習慣等生活因素密切相關。有一些中老年的公司職員,因工作緊張繁忙,經常參加酒宴應酬,過重的精神壓力而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導致神經內分泌係統功能失調,腸道生理功能紊亂,使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去平衡,進而造成腸道老化。